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3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 观察博宁霉素霜剂对牛乳头瘤病毒所致奶牛乳头瘤的疗效。方法 将临床患病牛随机分为2组每次将药物和基质分别涂于试验牛及对照牛乳头皮肤的肿瘤上,每日3次,连续进行10d。结果 试验组2例指状乳头状瘤分别于第6天和第9天完全脱落;4例扁平瘤虽未脱落,但瘤体表面均发生明显的剥蚀;对照组均未发生此类现象。结论 博宁霉索霜剂对奶牛乳头的皮肤无损害作用,但可选择性地使指状乳头瘤脱落,扁平瘤剥蚀、脱皮,呈现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当归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从当归根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到6个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E)-藁本内酯,(Z)-藁本内酯,(Z)-正丁烯基呋内酯,棕榈酸,β-谷甾醇和阿魏酸。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放线菌 Streptomyces sp SS 发酵液中分离新型活性尿苷肽类似物。方法发酵液经 D4006大孔吸附树脂、DEAE-葡聚糖凝胶及制备液相分离纯化,获得单一化合物;根据 UV、MS、MS/MS、1D 和2D NMR 确定化合物结构,并进行抗菌活性研究。结果分离纯化得到1个 N-末端含有1-甲基-6-羟基四氢异喹啉的尿苷肽类化合物 Sansanmycin P。初步体外抗菌活性,抗铜绿假单胞菌 MIC 〉32μg/ml,抗结核杆菌 MIC 〉32μg/ml。结论 Sansanmycin P 为全新结构 Sansanmycins 类似物,具有一定抗结核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活性。  相似文献   
4.
尿苷肽类抗生素是一类具有相同母核结构的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独特、作用机制新颖、抗菌谱窄,是寻找新型低毒、窄谱抗菌药物的先导化合物或候选药物的最佳选择之一。本文介绍了尿苷肽类抗生素的化学结构特征以及构效关系,着重介绍了其生物合成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尿苷肽类抗生素肽链的合成由非核糖体肽合成酶(non-ribosomal peptide synthetase,NRPS)以非线性机制催化完成,肽链的组装始于中心模块2,3-二氨基丁酸(2,3-diaminobutyric acid,DABA),其后的延伸包括N端氨基酸或二肽与DABAβ-氨基间的缩合,以及C端的脲二肽与DABAα-氨基间的缩合。3′-脱氧-4′,5′-烯酰胺尿苷由尿苷经过3步反应转化而来,并在NRPS的催化下与四肽或五肽缩合形成尿苷肽类抗生素。尿苷肽类抗生素生物合成机制的阐明为利用组合生物合成技术获得新结构的尿苷肽类化合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从Streptomyces sp SS产生的尿苷肽类抗生素sansanmycins复合物中分离、提取和纯化小组分的尿苷肽类化合物,并进行结构鉴定.方法 利用大孔树脂吸附、反相制备HPLC等方法 进行分离纯化.利用光谱分析,进行结构解析.结果 分离到一个尿苷肽类化合物sansanmycin E.结论 经鉴定sansanmycin E为新结构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争光霉素复合物中两种新组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争光霉素产生菌轮枝链霉菌平阳新变种(Streptomycesverticillusvar.Pingyan-gensisn.sp.)的发酵产物争光霉素复合物中分离得到了二种新组份Z-901和Z-902,通过UV、IR、CD、FABMS、1H-NMR、13C-NMR、13C-1HCOSY等光谱测定,确定了它们的结构,证明它们是二个新的化合物,分别称为DepyruvamideBLMA5(Z-901)和Deamide-Depyruva-mideBLMA5(Z-902)。  相似文献   
7.
从毒力虫霉EB-82灭蚜菌的发酵产物中提取分离得到的一单体化合物EB-82B,经过IR、EI-MS、UV、1H-NMR、13C-NMR、DEPT等波谱分析鉴定为二十六烷酸(hexacosanoicacid)。田间实验表明该发酵产物有促生长作用,二十六烷酸的存在可能是该促生长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平阳霉素的分离和鉴别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许鸿章  张鹤镛 《药学学报》1980,15(10):609-614
轮枝链霉菌平阳新变种(Str.Verticillus Vat.Pingyangensis n.Var.)所产生的抗肿瘤抗菌素是由十余种组分组成的复合物,其中两个主要组分分别与博莱霉素A2和B2完全相同。在生产过程中通过菌种选育和发酵工艺的改进,产品的组成发生了变化,主要组分变成了博莱霉素A5,已正式命名为平阳霉素。它在复合物中所占比例一般约为60%。本文报告平阳霉素的分离、理化性质和鉴别。  相似文献   
9.
当归多糖X—C—3—Ⅱ的分离纯化与组成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中药岷当归[Angelicasinensis(Oliv)Diels]的水溶性成分进行研究,分离出有活性的单一的多糖组分.方法采用热水提取、乙醇沉淀、DEAE-SephadexA-25柱层析进行分离,凝胶色谱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利用气相色谱法鉴定多糖组分中所含单糖的种类和它们之间的摩尔比.结果分离得到一个多糖组分X-C3-Ⅱ,相对分子质量为1.0×105,其中所含单糖的种类和它们之间的摩尔比为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鼠李糖半乳糖醛酸=56.022.118.91.91.1.结论x-C-3-Ⅱ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并且为均一性多糖.  相似文献   
10.
争光霉素A6和它在争光霉素复合物的地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争光霉素A5已鉴别为Bleomycin A6,在争光霉素复合物中所占比例一般在10%左右,在某些批样中可高达15%以上。文献报告Bleomycin A6在天然产的Bleomyein复合物中只有痕量。通过向发酵培养基中加入特定组分的末端胺可大大提高其特定组分在复合物中的含量比而其它组分的产生则不同程度地被抑制。但Bleomyein A6例外,即使向培养基中加入其末端胺精胺(0.3mg/ml),在所产生的复合物中大大增多的组分是Bleomyein A6,而Bleomycin A6仍只有痕量。这表明争光霉素产生菌有和Bleomycin产生菌明显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