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桂明  王宏蕾  范峥 《中国药师》2015,(9):1526-1529
摘 要中药煎服与临方炮制是与中药疗效息息相关的重要内容,这两方面对于体现中医的辨证论治、整体观及更好的发挥中医药的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这两方面又是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的欠缺和薄弱环节。本文就如何开展中药煎服和临方炮制相关的工作提出了四点建议:文献研究、资料整理、用药咨询、人才培养。这四者之间紧密联系,互相促进,相关工作的开展有助于促进中药临床药学的发展和药学服务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内容,促进点评工作开展。方法: 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形成调查问卷,采用德尔菲法对22名专家共进行二轮问卷调查,然后对调查结果分析,计算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均值、等级和、满分比、变异系数和协调系数等指标,评价专家评分的一致性,并结合均值和满分比对点评内容的重要性进行排序。结果: 专家的积极系数为100%,权威系数均在0.7以上。最终形成21条点评内容,变异系数在0.060~0.401之间,协调系数为0.321(P<0.01),评分具有一致性,重要性排序有效可信。结论: 利用德尔菲法构建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内容,进行重要性排序,有利于点评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3.
电动喉刨削器治疗广基型声带息肉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电动喉刨削器在广基型声带息肉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Stryker电动喉刨削器对103例广基型声带息肉病变施行切削手术.结果 所有病例1次手术完成,其中59例于术后次日即发音正常,其余44例于术后1周内恢复或接近正常发音,治愈率100%.术后无并发症,随访6个月至2年,复发2例(1.9%).结论 电动喉刨削器在广基型声带息肉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具有手术视野清晰、对正常组织损伤小、不损伤声韧带,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及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伴t(8;21)M2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c-kit和JAK2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伴t(8;21)M2型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蛋向酪氨酸激酶家族中c-kit和JAK2基因突变的发生情况、临床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78例伴t(8;21)M2患者中c-kit基因8号与17号外显子的突变情况;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方法 检测患者JAK2 V617F的发生情况.结果 ①78例伴t(8;21)M2患者中27例(34.6%)检测出c-kit基因突变(mac-kit),6例(7.7%)检出JAK2 V617F突变,未见同一患者同时发生mac-kit和JAK2V617F突变. ②c-kit/JAK2 V617F突变型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中位数为23.0(4.4~167.0)×109/L,明显高于野生型c-kit和JAK2患者[14.4(1.6-97.4)×109/L](P<0.05),两组的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CD117表达水平以及年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kit突变型组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中位数为23.1(4.4-167.0)×109/L,与野生型组[16.0(1.6-97.4)×109/L]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JAK2 V617F突变患者仅6例,未单独进行统计学分析. ③c-kit/JAK2 V617F突变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与野生型组相近(分别69.6%与80.0%,P>0.05),但c-kit/JAK2 V617F突变组患者的2年持续完全缓解(CCR)率低于野生型组(分别26.7%与56.1%,P<0.05);两组患者2年总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4.8%与58.6%,P>0.05).结论 蛋白酪氨酸激酶家族的c-kit和JAK2基因突变在伴t(8;21)M2型AML患者中较常见,并且与白细胞数量增高相关;其中c-kit突变更为频繁,但同一类的两种突变一般不会同时出现于同一患者;伴有此类基因突变的患者复发率高,预后较差;筛查此类基凶突变对于今后的靶向治疗以及了解临床预后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JAK2V617F突变在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中的发生率及其与临床表现和并发症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方法,检测MPN中JAK2V617F的发生情况.结果 412例MPN患者中,JAK2V617F突变277例.JAK2V617F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特发性骨髓纤维化(IMF)和不能分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MPD-U)中发生率分别为55.9%、66.7%和52.4%(P>0.05),均低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AK2突变型患者的平均年龄高于野生型患者(P<0.01);JAK2突变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野生型患者(P<0.05);JAK2突变型患者中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高于野生型患者(P<0.05);JAK2突变型的MPD-U患者较野生型患者更易进展为典型MPN(P<0.05);在301例行染色体检查的患者中,未发现核型异常与JAK2V617F表达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 检测MPD-U患者中JAK2V617F的突变情况对疾病发展有提示作用;JAK2V617F突变与MPN患者年龄、外周血细胞计数及血管事件并发症相关.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患者治疗前后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CECs)数量、表面抗原及生物学特性的变化,并分析其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免疫磁珠结合三色流式细胞仪分选计数APL患者初诊及治疗后CECs的数量;免疫荧光染色检测APL患者初诊及治疗后CECs表面CD146、CD31、CD144、VEGFR-2、CD45及CD133的表达水平。体外培养CECs进行血管生成实验及细胞集落形成率的测定。结果:APL患者CECs在外周血白细胞10×10~9/L及CD34阳性患者中数量明显增多(P0.05),高危、低危及中危3组患者的CECs数量也呈现明显的差异(P0.05)。32例APL患者诱导化疗后均获得完全缓解,治疗后CECs数量及其表面CD133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同时治疗后APL患者CECs体外形成血管数目及细胞的集落形成率均明显减少(P0.05)。APL患者CECs数量治疗后/治疗前的比值与As_2O_3治疗1周后的尿砷浓度呈现明显负相关性(P0.05)。结论:精确计数并深入了解CECs生物学特性可能有助于评价APL的预后及设计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芩柏软膏进行制剂工艺优化,选出最优处方及制备工艺。方法 首先筛选空白基质处方和提取液加入比例,随后以乳膏的硬度、稠度、外观性状、涂展性、稳定性、流变学测试、显微观察等为指标,采用单因素结合D-最优混料设计试验优选最佳基质处方,并单因素考察乳膏制备工艺参数。结果 芩柏乳膏基质处方为硬脂酸3 g,单硬脂酸甘油酯4 g,白凡士林2 g,十八醇4 g,甘油6 g,吐温-80 (Tween-80) 3 g,黄芩和关黄柏提取液(每1 g含生药0.8 g) 18 g;制备方式:取甘油、黄芩提取液、Tween-80加热至70~80℃,缓缓加入相同温度的关黄柏提取液、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白凡士林、十八醇的油相中,保持相同温度以250 r/min乳化15~20 min (70~80℃),室温下继续搅拌至冷却即得芩柏乳膏。结论 以该工艺制得的芩柏乳膏质地均匀,外观细腻,易于清洗,质量稳定,该制备工艺操作简便,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研究JAK2V617F突变在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中的发生率及其与临床表现和并发症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方法,检测MPN中JAK2V617F的发生情况.结果 412例MPN患者中,JAK2V617F突变277例.JAK2V617F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特发性骨髓纤维化(IMF)和不能分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MPD-U)中发生率分别为55.9%、66.7%和52.4%(P>0.05),均低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AK2突变型患者的平均年龄高于野生型患者(P<0.01);JAK2突变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野生型患者(P<0.05);JAK2突变型患者中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高于野生型患者(P<0.05);JAK2突变型的MPD-U患者较野生型患者更易进展为典型MPN(P<0.05);在301例行染色体检查的患者中,未发现核型异常与JAK2V617F表达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 检测MPD-U患者中JAK2V617F的突变情况对疾病发展有提示作用;JAK2V617F突变与MPN患者年龄、外周血细胞计数及血管事件并发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