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7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生儿肺炎并心衰的诊治(附58例分析)漳州市医院儿科林新祝,陈明华新生儿肺炎并心衰是新生儿期常见急症,其病情危重,变化急骤,如不及时处理,可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MOF),致病死率明显上升。本文就我院1990年1月至1993年6月收治的58例新生儿肺炎...  相似文献   
2.
病历患儿男,3小时,因"生后不哭、反应差3小时"入院.系第一胎第一产,36周早产,脐带绕颈1周,生后不哭,反应差,全身苍白,Apgar评分3-7-7,伴颜面部出血点,生后2小时出现阵发性四肢强直,无尖叫、气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脐动脉血血气分析与产前高危因素及Apgar评分的相关性,为预测和诊断新生儿窒息及减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提供重要依据和帮助。方法 对1523例新生儿出生后立即采集脐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结合有无产前高危因素、Apgar评分进行分析。结果 显示1523例新生儿中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随pH值降低而升高,正常评分的发生率随pH值降低而减少,两者呈明显相关(r=0.166,r^2=0.027,P〈0.01),但两者不完全一致。有产前高危因素组1104例中,脐动脉血pH值〈7.20者192例,发生率17.39%;无产前高危因素组419例中,脐动脉血pH值〈7.20者18例,发生率4.30%,二者有显著性差异(X^2=43.816,P〈0.001)。特别是当脐动脉血pH值〈7.10时均为有产前高危因素者,但在相同的脐动脉血pH值组中,产前高危因素对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无显著性影响。结论 脐动脉血血气分析与Apgar评分互补,可提高新生儿窒息诊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连续腰穿治疗新生儿脑室内出血29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连续腰椎穿刺 (L P)治疗新生儿脑室内出血 (IVH)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择 1997年7月以来我院新生儿科 CT确诊的 IVH 级以上患儿 5 8例 ,分为同意 L P治疗的 L P组 (2 9例 )和拒绝 L P治疗的对照组 (2 9例 ) ,观察疗效并进行随访。结果  2 9例患儿开始 L P时间为生后 5~ 10 d,平均 6 .82± 0 .6 6 d。L P次数为5~ 2 5次 ,平均 12 .38± 3.78次。持续时间 7~ 31d,平均 15 .6 2± 5 .31d。放液量 5~ 15 m l,平均 8.1± 2 .7ml。治愈后 6个月复查头颅 CT,L P组 3例 级 IVH中 2例显示双侧脑室轻度稳定扩大 ,1例发现有外部性脑积水 ,1例 级 IVH显示双侧脑室中度扩大 ,余 2 5例正常 ;对照组 9例显示双侧脑室中度以上扩大并进行性加重形成脑积水 ,余2 0例正常。随访时间 10个月~ 6年 ,L P组 2 9例仅 1例 级 IVH双侧脑室中度扩大发生脑瘫 ,余 2 8例生长发育正常 ,预后不良发生率 1/ 2 9(3.4 % ) ;对照组发生脑积水的 9例均发展成脑瘫 ,其中 1例随访 2年后死亡 ,预后不良发生率 9/ 2 9(31.0 % )。两组预后比较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χ2 =7.33,P<0 .0 1) ,对照组预后较差。结论  IVH 级以上 ,尤其是严重 IVH,可早期采用积极主动的连续 L P治疗 ,对预防 IVH导致的脑积水效果显著 ,并可改善 IVH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孕妇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定植及其分娩早产儿的GBS感染状况,评估早产儿GBS定植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分娩的859例早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采集孕妇阴道下段1/3和直肠拭子行GBS培养,其中515例行实时PCR GBS DNA检测。采集所纳入孕妇分娩的早产儿的口咽分泌物、胃液或血液进行GBS培养。取孕妇外周血及其分娩的早产儿脐血测定抗GBS荚膜多糖抗体水平。调查早产儿GBS感染情况和影响定植的围产因素。结果 859例孕妇阴道、直肠GBS培养阳性率为14.8%(127/859)。515例GBS DNA检测的阳性率为15.1%(78/515)。859例孕妇共分娩活产早产儿976例,其中43例(4.4%)GBS培养阳性;4例发生早发型GBS疾病,其中2例肺炎,2例早发型GBS败血症。127例GBS阳性孕妇分娩的127例早产儿中,34~<37周早产儿组GBS阳性率明显低于<34周早产儿组(P=0.013),抗GBS荚膜多糖抗体水平明显高于<34周早产儿组(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膜早破>18 h和绒毛膜羊膜炎是早产儿GBS定植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OR=6.556、6.160,均P < 0.05)。结论早产儿GBS阳性率及抗GBS荚膜多糖抗体水平与胎龄相关。胎膜早破>18 h和绒毛膜羊膜炎可增加早产儿GBS定植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早产儿凝血功能与胎龄间的相关性,并探讨凝血功能检测对出血性疾病的可能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住院的早产儿的相关临床资料以及生后2 h内凝血功能检测结果。依据胎龄分为晚期早产儿组(n=322)、早期早产儿组(n=241)和超/极早产儿组(n=128),比较不同胎龄各组早产儿的凝血功能;并比较生后3 d内有无并发出血性疾病早产儿的凝血功能检测指标。结果 不同胎龄的3组间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APTT、PT、FDP、DD与胎龄呈负相关,而TT与胎龄呈正相关(P < 0.05)。与未患出血性疾病的早产儿相比,罹患出血性疾病早产儿的APTT延长(P < 0.05),DD值升高(P < 0.05)。结论 早产儿随着胎龄的增长,生后凝血功能逐渐成熟。APTT及DD检测结果异常,预示早产儿可能会具有更高的风险罹患出血性疾病。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承办,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期刊。本刊坚持体现现代新生儿科医学的发展,展示中国新生儿科学研究、发展水平,促进该领域学术交流、信息传递;交流临床经验,提高新生儿疾病诊疗水平;扩展广大新生儿科医师专业知识,以利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新生儿。本刊辟有述评、专家论坛、论著、基础研究、循证医学、基层园地、病例报告、临床病例(理)讨论、综述、讲座、学术动态、学术交流、专家  相似文献   
8.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lary leak syndrome,CLS)是由于某种因素导致广泛的毛细血管内皮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蛋白渗漏到组织间隙引起的一组综合征,临床表现往往复杂多样[1],特征为难以解释的毛细血管高渗状态。其实质是血管内皮细胞炎性损伤,肺泡水肿、气体交换受限,组织缺氧,从而加重毛细血管损伤,最终可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2-3]。近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振幅整合脑电图对足月儿急性胆红素脑病神经系统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9月-2015年8月在该院住院的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75例,早期行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检查,依据胆红素致神经功能障碍(BIND)评分,完善头颅核磁共振(MRI)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随访至生后18个月,并对随访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重度异常aEEG对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远期不良预后的预测灵敏度为61.5%,特异度为96.3%,阳性预测值为80%,阴性预测值为91.2%,aEEG重度异常者出现神经系统不良预后风险较高(OR=35.322,95%CI为3.002~415.538,P<0.05)。重度异常aEEG联合中重度异常BIND评分对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远期不良预后的预测灵敏度为84.6%,特异度为75.9%,阳性预测值为45.8%,阴性预测值为95.3%。结论aEEG联合BIND评分可协助胆红素脑病分级,对其远期神经系统不良预后有较大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一氧化氮作为血管平滑肌细胞舒张的信使分子,吸入一氧化氮(inhaled nitric oxide, iNO)能够扩张肺部血管,降低肺血管阻力,从而降低肺动脉压力,而对体循环压力没有影响。国内外指南均推荐iNO用于足月儿和晚期早产儿,已证实对足月儿和晚期早产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和低氧性呼吸衰竭具有明显效果。但是近年来的研究显示,iNO用于胎龄<34周早产儿的超适应证治疗越来越多。该文就iNO治疗胎龄<34周早产儿的有效性、安全性、应用时机、剂量、撤离方式和与血管活性药物联合使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