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β-七叶皂苷钠预防急性放射性肺损伤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放疗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放疗对照组和放疗加用β-七叶皂苷钠观察组.放射性肺损伤诊断根据RTOG标准分0~4级,以≥2级者和肺功能、影像学变化为观察指标,比较2组KPS评分.结果:急性放射性肺损伤总发生率观察组为12.50%,对照组为31.25%;观察组肺功能明显改善,KPS评分优于对照组,且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β-七叶皂苷钠能有效预防严重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无激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并且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黄艳  王红阳  喻昌利  李球兵 《河北医药》2011,33(17):2715-2715
介入性肺脏病学技术是肺外周病变的快速诊断有效的方法。通过增强CT检查平扫CT值≤30Hu,增强后40~60Hu,通过穿刺及时获得病理,避免延误患者及丧失治疗最佳的治疗时机。在CT引导下活检枪切割针经皮肺穿技术对于肺外周病变具有快速有效的诊断优势。50例肺占位病变的患者,根据其病变大小、部位,采用了增强CT与介入性肺脏病学技术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3.
王红阳  刘飒  高爱丽  李琳  戈艳蕾  李球兵  郭霞 《重庆医学》2012,41(28):2968-2969
目的分析比较早期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情况,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临床高度疑诊肺栓塞患者100例,根据CT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分为PTE组(60例)与对照组非PTE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及辅助检查情况。结果 PTE组呼吸困难、P2亢进、双下肢不对称性水肿均高于非PTE组。且PTE组D-二聚体阳性、SⅠQⅢTⅢ、右心室增大、肺动脉高压、下肢深静脉血栓显著高于非PTE组(P<0.05)。结论呼吸困难、双下肢不对称性水肿、D-二聚体阳性、肺动脉高压征、下肢静脉血栓是诊断PTE的重要线索,同时具备这些临床特征,应尽快完成D-二聚体、心电图、心脏彩超及下肢静脉彩超等检查,缩短诊断时间,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维生素D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支气管哮喘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维生素D治疗组,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测定血清中IL-2、TNF-α浓度,并进行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比较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常规治疗+维生素D治疗组患者血清IL-2、TNF-α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ACT评分显示完全控制及部分控制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维生素D可以降低气道反应性,提高支气管哮喘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肺血栓栓塞症(PTE)的特点。方法将已行CT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的围绝经期妇女分为PTE组30例,非PTE组(对照组)25例。比较两组妇女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体质量指数、血脂及凝血四项的差异。结果PTE组呼吸困难26例(86.7%)、胸闷11例(36.7%)、胸痛10例(33.3%);常见体征为P2亢进16例((53.3%)、双下肢不对称性水肿10例(33.3%)、紫绀10例(33.3%)。PTE组呼吸困难、P2亢进、紫绀、双下肢不对称性水肿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PTE组(P均〈0.05)。两组血脂水平均高,PTE组中肥胖的比例高于非PTE组(P〈0.05)。结论围绝经期妇女脂代谢失调,肥胖的围绝经期妇女出现呼吸困难、P2亢进、紫绀、双下肢不对称性水肿时,应警惕PTE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目的]增强CT及经皮肺穿技术在纵隔占位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36例后纵隔占位病变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和心电图检查,并进行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检查。仔细观察X线胸片和CT片,了解病变部位、大小及其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之后经过强化CT临床考虑为恶性肿瘤,经皮肺穿针吸活检明确病理诊断。[结果]经皮肺穿针吸活检活检后未出现咯血、气胸、缺氧、窒息,肺炎,肿瘤沿针道皮下种植和气管种植等并发症,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细胞为主,共计20例,占76.92,间叶来源的共计6例,占23.78。[结论]后纵膈占位病变患者经皮肺穿针吸活检获得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布地奈德吸入治疗间质性肺疾病2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桂芝  李球兵  王红阳  喻昌利 《临床荟萃》2004,19(20):1175-1176
随着肺活检的开展和胸部高分辨CT的应用,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率有所提高。此类疾病的治疗仍以皮质激素为主,能否应用皮质激素局部治疗替代全身用药,借以减轻全身用药的不良反应。我们对42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进行随机双盲对照临床效果观察,以探讨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对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合并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2年7月于河北省唐山工人医院分院收治的CAP并心力衰竭患者1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82例)和头孢西丁组(80例),进行2周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的总有效率(96.34%)高于头孢西丁组(78.75%),两组比较差异具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的治疗工作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CAP合并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恶性胸水中肿瘤浸润免疫细胞中浸润树突细胞(TIDC)和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TIL)经过IL-2活化负载CALU-6腺癌细胞肿瘤全抗原后的体外抗癌作用.方法 分离恶性胸水单个核细胞(PEMCs),采用两步贴壁法获得非贴壁细胞,TIDC及TIL是其主要功能细胞成分.SP法检测TIL亚群的数量及免疫功能,SP法S-100蛋白染色检测TIDC.IL-2活化肿瘤浸润免疫细胞并负载CALU-6肿瘤细胞全抗原,MTT法分别检测活化的免疫细胞对CALU-6和GLC-82腺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结果 IL-2活化培养7 d后TIDC和TIL数量明显增加.恶性胸水肿瘤浸润免疫细胞(主要包括TIL和TIDC)经过CALU-6腺癌细胞肿瘤全抗原负载后,相同浓度对于CALU-6腺癌细胞杀伤明显,而对于GLC-82腺癌细胞无明显杀伤作用,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IL-2同时活化肿瘤微环境中TIL及TIDC,使其由一种无功能或功能低下状态恢复免疫监视功能,有效地负载肿瘤抗原,协同TIL等其他免疫细胞可以有效杀伤肿瘤细胞.活化恶性胸水免疫细胞自体回输治疗恶性胸水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补肺活血胶囊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粉雾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补肺活血胶囊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粉雾剂治疗。采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量表(CAT)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8+,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血气分析指标水平[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肺功能指标水平[第1 s用力呼吸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最大呼气流量(PEF)]、肺动脉压力[肺动脉舒张压(PADP)、肺动脉收缩压(PASP)和肺动脉平均压(MPAP)]和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35/40),与对照组的65.00%(26/40)比较,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4 d的CD3+、CD4+、NK细胞、PaO2、SaO2、FEV1、FEV1/FVC和PEF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4 d的CD8+、PaCO2、PADP、PASP和MPAP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的6MWT距离均延长,CAT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患者6MWT距离明显长于对照组,CAT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肺活血胶囊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粉雾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动脉高压,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血气水平,降低肺动脉压力,提高免疫功能、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