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丹芍化纤胶囊对肝纤维化大鼠PDGFR-β和p-ERK1/2的影响,探索其抗肝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55只,体质量180-220g,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预防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均采用四氯化碳、高脂饮食及乙醇复合因素复制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同时预防组每日一次予以0.8 g/kg丹芍化纤自来水悬液灌胃,模型组、正常组予以等体积自来水灌胃,持续8 wk.造模结束后肝组织HE染色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PDGFR-β、蛋白印迹检测肝组织p-ERK1/2在各组表达,生化法检测各组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ⅢP)、白蛋白(ALB)、总蛋白(TP),计算白球比(A/G).结果:造模8 wk后经病理学证实模型大鼠形成典型的肝纤维化,模型成功.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肝组织PDGFR-β、p-ERK1/2及血清HA、LN、PⅢP均有显著升高,ALB、A/G显著降低(PDGFR-β:184.6±8.5 vs 89.6±5.8,P<0.05;p-ERK1/2:360.0±14.5 vx 15.4±2.1,P<0.05;HA:517.5±91.5μg/L vs 254.4±33.1μg/L,P<0.05;LN:58.4±11.3μg/L vs 37.3±9.8μg/L,P<0.05:PⅢP:36.9±5.6μg/L vs 4.7±1.5μg/L,P<0.05;ALB:27.4±4.9 g/L vs 42.1±1.6 g/L,P<0.05;A/G:0.89±0.08 vs 1.38±0.09,P<0.05);与模型组相比,预防组肝组织PDGFR-β、p-ERK1/2及血清HA、LN、PⅢP均有显著降低,ALB、A/G显著升高(PDGFR-β:91.1±6.3 vs 184.6±8.5,P<0.05;p-ERK1/2:253.8±18.2 vs 360.0±14.5,P<0.05;HA:322.9±41.4μg/L vs 517.5±91.5μg/L,P<0.05;LN:46.0±9.4μg/L vs 58.4±11.3μg/L,P<0.05;PⅢP:14.5±2.4μg/L vs 36.9±5.6μg/L,P<0.05;ALB:37.2±2.8g/L vs 27.4±4.9g/L,P<0.05;A/G:1.18±0.13 vs 0.89±0.08,P<0.05).结论:PDGFR-β及p-ERK1/2在肝纤维化形成中起重要作用,丹芍化纤胶囊具有良好的预防肝纤维化形成的作用,其降低PDGFR-β及p-ERK1/2在肝组织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BsAg下降速率在抗病毒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在我院接受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的5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观察24周时HBsAg下降速率与48周时HBV DNA水平的关系。结果 HBsAg下降速率明显组(HBsAg下降速率大于50%)HBV DNA低于检测下线率明显高于HBsAg下降速率不明显组?HBsAg下降速率小于50%?,P<0.05。结论 24周时HBsAg下降速率大于50%可以很好的预测48周时抗病毒疗效,应重视对HBsAg水平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心理行为干预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身心症状和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慢性丙型肝炎是临床上一种常见而多发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强、慢性病程、预后较差的特点,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肝癌、肝衰竭等危及生命,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痛苦。对慢性丙型肝炎的研究以往多从生物医学角度来探讨,从心理学角度的研究较少,除药物治疗外,对患者进行积极恰当的心理行为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苦参素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对2008年6月-2010年5月诊断为抗结核药物性肝炎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予苦参素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护肝治疗,治疗4周对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结核药物性肝炎大多发生于强化期内,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苦参素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可明显改善药物性肝炎表现及恢复肝功能作用,对于结核药物性肝炎有较好疗效,而且I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长疗程干扰素治疗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低病毒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4例,治疗组(44例)应用α-1b干扰素3~5 MU肌肉注射,隔日1次,72周疗程结束.取用药后第24周、48周、72周为观察点,记录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ALT和AST、HBV DNA和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HA、PC-Ⅲ、Ⅳ-C及LN)的变化情况.对照组(30例).结果 治疗组的ALT复常率、血清HBV-DNA阴转率在治疗后24周、48周和72周时均高于对照组;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复常率治疗后24周、48周时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72周时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在HBsAg阴转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长疗程干扰素治疗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对多种细胞均有促增殖和趋化作用,它是HSC最强的有丝分裂原。PDGF受体由两种亚单位α及β构成,静止的HSC只表达α亚单位,激活的HSC才表达β亚单位,PDGFl5受体在肝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尤为突出。[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ALT正常的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普通干扰素α-1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33例ALT正常和31例ALT升高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分别于治疗4、12、48周及治疗结束后24周评价疗效。结果 ALT正常组和ALT升高组RVR、EVR、ETVR、SVR应答情况分别为19(57.6%)、21(63.6%)、24(72.7%)、21(63.6%)和18(60.0%)、20(66.7%)、25(83.3%)、23(76.6%),所有疗效指标两组对比均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肝功能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ALT正常的慢性丙型肝炎一样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临床研究表明.拉米夫定可迅速有效地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使HBV DNA阴转及肝功能恢复正常.并延缓肝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但随拉米夫定的广泛应用.部分患者停药后病情复发.已成为临床医生关注的问题。我们对部分患者在拉米夫定停药前加用苦参素胶囊序贯治疗,观察其对防止拉米夫定停药后病情反复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病毒性肝炎病人、肺结核病人和艾滋病病人生命质量现状,比较三类传染病病人生命质量的异同点,为针对性地改善病人生命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5—2016年间在某传染病院治疗的病毒性肝炎、肺结核、艾滋病病人,采用问卷法,应用自主编制的三种疾病治疗情况调查量表和SF-36量表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其生命质量特点。结果共调查309人,其中艾滋病病人86人,在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健康人群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病人的QOL总分(56.15±21.13)分、PCS(57.46±22.30)分、MCS(54.83±21.19)分以及量表8个维度的得分GH(41.80±19.85)分、PF(78.67±18.00)分、RP(40.00±44.81)分、BP(67.37±21.50)分、RE(41.11±43.49)分、SF(57.78±22.30)分、VT(62.17±17.70)分、MH(58.27±15.39)分,均为三者最低;病毒性肝炎病人118人,在各维度的生命质量得分除GH、BP外均为三者最高;肺结核病人105人,仅在GH、BP两个维度的得分为三者最高。年龄、婚姻状况主要影响艾滋病病人和肺结核病人的生命质量,而病毒性肝炎病人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有年龄、文化水平和婚姻状况。结论三种传染病病人生命质量均较差,主要由其社会功能受限所致;病毒性肝炎病人生命质量相对较好,肺结核病人心理状况较差,生命质量次之,艾滋病病人生理心理健康均受损严重,生命质量最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79例HBV DNA阳性乙肝肝硬化患者接受拉米夫定治疗52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T3、T4、FT3、FT4、TSH。结果拉米夫定治疗52周后HBV DNA转阴组血清T3、T4、FT3、FT4水平较治疗前和HBV DNA未转阴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在拉米夫定抗乙肝病毒取得较好疗效的同时可以显著改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