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其治疗方法有很多种,以前常采用平卧硬板床6~8周配合腰背肌功能锻炼保守治疗,但存在卧床时间长、疼痛不能有效  相似文献   
2.
患者 男,72岁,因腰椎间盘突出症欲行手术治疗而行术前检查.胸片发现:两肺下野均可见一类圆形高密度影,直径约2~3 cm,密度均匀,边缘清晰、锐利,与周围境界面清楚,未见卫星灶(图1);侧位显示2个类圆形阴影均与脊柱影相重叠.X线诊断为:两肺转移瘤,建议进一步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3.
4.
刘金录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9):7078-7079
隐匿性骨折(occult facture),又叫细微骨折,其范围小,程度轻,X线表现为线性裂损不全的透亮影,骨皮质呈局限性断裂或局限性凹陷影,无碎骨片及错位[1]。本文通过对隐匿性骨折CR/CT/MRI等图像的综述,展现出对于隐匿性骨折进行早期诊断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新理念,以达到对于隐匿性  相似文献   
5.
刘金录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22(12):1473-1473
骨软骨瘤又名骨软骨性外生骨疣,是指在骨的表面覆以软骨帽的骨性突出物,好发生于长骨干骺端,以股骨远端和胫骨活动受限1年余。查体:右髋部大粗隆区局部隆起,可触及约10 cm×8 cm×5 cm、不规则骨性肿物,质硬,不活动,局部皮温不高,无明显压痛,右髋活动受限,屈曲约85°,外旋及内旋均明显受限。CR平片:右股骨粗隆间可见一巨大骨性突出物,有分叶,呈巨大珊瑚状,密度不均,未见明确沙粒样钙化影,边界清晰锐利(图1)。CT平扫及增强扫描:右股骨颈外、前缘见骨性突出物,外形类似菜花样,基底小,基底部骨质与股骨颈主骨相连,远端膨大,密度高低不均。静…  相似文献   
6.
发生在胃底贲门区的癌,由于其所处的解剖部位特殊,有着和胃其它部位发生的癌不同的特点,常需采用一些特别的检查方法以发现其特有的X线表现。贲门区局部解剖复杂,粘膜排列不规律,又缺乏蠕动,并高居于肋弓下,单对比手法触诊或者加压技术常难以施行。双对比造影对贲门癌的检查比胃其它部位癌的检查更为必要。  相似文献   
7.
乳腺导管造影12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提高乳腺导管造影术在溢液性乳腺病中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与手术病理证实的121例溢液性乳腺病患者的乳腺导管造影片的x线表现。结果:导管内乳头状瘤65例;乳腺导管扩张症39例;导管癌9例;乳腺囊肿8例。结论:乳腺导管造影术对溢液性乳腺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很大价值,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与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比较伊班膦酸与唑来膦酸抑制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68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在多靶点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分别采用伊班膦酸(36例)或唑来膦酸(32例)治疗1年,同时继续原化疗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和JOA评分的变化,以及神经症状、病理性骨折发生率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VAS评分和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时明显改善,治疗12个月时上述评分进一步改善(P<0.05);且唑来膦酸组两项评分均优于同期伊班膦酸组(P<0.05)。两组神经症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伊班膦酸组病理性骨折发生率高于唑来膦酸组(P<0.05);但药品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唑来膦酸组(P<0.05)。结论:脊柱转移瘤应用唑来膦酸缓解转移癌疼痛以及治疗椎体病理性骨折严重塌陷效果优于伊班膦酸,但药品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伊班膦酸高。  相似文献   
9.
刘金录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1):2712-2712
对骨巨细胞瘤刮除术后局部复发1例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女,29岁.河北深县人,缘于入院前1 a余,患者无明显诱因感到走路时左膝关节疼痛不适,程度较轻,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劳动,当地医院就诊,给予外敷中药治疗,疼痛无明显缓解.1个月前,患者到当地医院就诊拍片,显示:“左胫骨近端密度减低区”;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经门诊检查后,以“左胫骨近端骨肿瘤,骨囊肿?”收入院.我院CT检查所见:左胫骨上段内侧见有局限性囊性低密度影,大小约3.0 cm×2.7 cm×3.0cm大小,边界清楚,内部密度均匀,其内侧骨皮质尚连续,周围软组织无肿胀及包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与WhIB7,drrA,drrB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通过设计并合成结核分枝杆菌的Whi B7,drrA,drrB基因引物,对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利用逆转录得到三个基因的c DNA。并对c DNA进行PCR扩增,通过优化PCR参数,使PCR方法达到检测c DNA拷贝数的准确性。分析WhIB7,drrA,drrB基因表达在不同类型耐药菌株的表达程度。使用药物刺激观察耐药菌株Whi B7,drrA,drrB基因的变化。结果逆转录荧光定量PCR可以对WhIB7,drrA,drrB基因很好的定量。对不同种耐药菌株进行WhIB7,drrA,drrB基因检测,阳性率分别为:单利福平耐药菌株85.0%(17/20)、35.0%(7/20)、30.0%(6/20),单异烟肼耐药菌株37.5%(12/32)、87.5%(28/32)、81.3%(26/32),利福平和异烟肼均耐药的菌株87.5%(14/16)、75.0%(12/16)、81.3%(13/16),含利福平异烟肼的多重耐药菌株88.2%(30/34)、82.4%(28/34)、85.3%(29/34),药物敏感菌株12.4%(12/97)、8.2%(8/97)、9.3%(9/97)。耐药菌株WhIB7,drrA,drrB基因阳性率高于药物敏感菌株。WhIB7基因与利福平耐药关系紧密,drrA和drrB基因与异烟肼耐药关系紧密。但不同的药物对耐药菌基因表达的诱导能力不同。结论 Whi B7,drrA,drrB基因的逆转录荧光定量PCR方法可以作为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筛查的重要参考,为研究结核分枝杆菌日后基因表达与耐药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