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28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充电法和高密度电法在典型岩溶区勘查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明贵港地区地下岩溶的发育状况,对当地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岩溶区勘查中较常用的物探方法有充电法和高密度电法,首先概述了两种方法的工作原理、装置类型和观测方式;然后通过两处实例说明了联合应用充电法和高密度电法可以确定地下岩溶连通管道的位置和流通方向,高密度电法在典型岩溶区能给出第四系厚度、地层分层、岩溶发育情况、岩溶底部埋深深度等,并通过钻孔验证了探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充电法和高密度电法均具有较简单的观测方式、较高的工作效率和较直观的解译结果,值得在岩溶勘查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高地下水位段由于地表承载力差,采用传统的沟上组焊吊装下沟的施工方法难度较大的问题。笔者结合沙漠段沉管下沟的方法在工程中的应用,在高地下水位段采用单侧沉管下沟的施工工艺。工程实践结果表明,该工艺成功解决了高地下水位段小口径长输管道施工面临的困难,极大地提高工程进度的同时保证了施工安全且减少了项目成本,可为同类地区的管道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线材的氧化铁皮起着保护线材免锈蚀的作用,但是也需要在酸洗时容易除去。影响铁皮除去或结合力的主要是铁皮的厚度和其物相结构。通过对不同轧制条件下的氧化铁皮厚度、物相结构进行检测分析,研究了精轧温度和吐丝温度对φ12 mm SCM435氧化铁皮物相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精轧温度或吐丝温度的升高,SCM435线材的氧化铁皮厚度均会增加,且在800-900℃短时间就会生成较厚(约20μm)的氧化铁皮;由于Cr的氧化选择性,精轧温度在870℃以上,吐丝温度在810℃以上时,随精轧温度或吐丝温度升高,氧化铁皮中FeO比例提高;但是吐丝温度高于860℃后,物相结构的变化趋缓,FeO的比例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4.
采用Gleeble 1500热模拟试验机对SAE8640钢280mm×325mm连铸坯(/% : 0.41C,0.20Si,0.80Mn,0.005S,0.014P,0.46Cr,0.43Ni,0.21Mo,0.043Alt,0.0011O,0.0054N)的550~1200℃力学性能进行了测定,并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拉力试样的断口形貌。结果表明,SAE8640钢有明显的3个脆性区:Ⅰ脆性区>1200℃,Ⅱ脆性区950~1000℃,Ⅲ脆性区650~750℃;该钢950~1000℃的断面收缩率为60%,拉伸断口为脆性河流状花样,应避免在该温度范围进行轧制,该钢650~750℃的断面收缩率≥65%,拉伸断口为韧性断裂,可满足连铸坯矫直时塑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为了避免或减少铌-钛微合金化中碳硼钢320mm×280mm铸坯(%/:0.35C,0.04Si,0.87Mn,0.010P,0.007S,0.27Cr,0.031Alt,0.03Nb,0.030Ti,0.0018B,0.0046N)表面裂纹,研究了该钢种连铸坯的高温力学性能,并对高温拉伸断口和断口附近显微组织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600~1250℃,试验钢在600℃时的断面收缩率为54.4%,其它测试温度点的断面收缩率均高于60%;试验钢第Ⅰ脆性区; 1200℃,第Ⅲ脆性区在750~850℃,在850~1200℃试验钢具有良好的热塑性;试验钢在800℃时具有相对偏低塑性,但拉伸断口微观下仍以韧窝形貌为主;试验钢在实际连铸生产时,采用≤1.0m/min铸速和≥950℃矫直温度,连铸坯表面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6.
盘条的塑性和变形抗力直接影响其成形性能。分析研究了Si含量对中碳冷镦钢盘条组织、力学性能和压缩变形抗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Si含量变化对试验钢的组织和晶粒度无显著影响;SWRCH35K盘条中Si质量分数由0.21%降至0.15%时,盘条的抗拉强度和塑性无明显变化;10B33盘条中Si质量分数由0.22%降至0.04%时,盘条抗拉强度下降约40 MPa,伸长率增加5.5%,断面收缩率增加14%。中碳冷镦钢Si质量分数控制在0.18%左右时其对变形抗力的影响效果并不显著,在满足其他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应将Si质量分数控制在0.10%以下,甚至0.05%以下,以改善其冷成形性能。  相似文献   
7.
叙述了国内外常用冷挤压成型工艺的转向横拉杆用钢的应用现状及加工工艺,介绍了横拉杆用普通调质钢、预调质钢及非调质冷镦钢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和对应生产的零件性能。生产实践表明,相比普通调质钢MI40Cr和预调质钢ESW90,非调质冷镦钢30MnVS6生产的汽车转向横拉杆强度和塑性可达同等水平,但冲击韧性明显偏低;从化学成分、显微组织、非金属夹杂物及偏析四方面探讨了提升非调质冷镦钢强韧性的研究进展情况,通过正火处理30MnVS6钢的KV2冲击功由热轧态62~67 J提高至108~115 J。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SCM435热轧盘条进行"拉拔-退火-精拉"处理,得到了组织为球状珠光体的样品,对热轧态样品和退火态样品进行同样工艺调质处理后,对其进行了硬度、冲击性能、显微组织及冲击断口分析,另外,还对比了热轧态样品和退火态样品的奥氏体晶粒度。结果表明,两种初始组织状态的样品经调质处理后,均得到回火索氏体组织,相比于退火态样品,组织为贝氏体+铁素体+珠光体的热轧态样品经调质处理后出现明显的颗粒状碳化物,且具有更高的硬度和低温冲击吸收能量,冲击断口仅微观局部区域表现为解理断裂。严重不均匀的奥氏体晶粒,是退火态样品低温冲击吸收能量和硬度偏低的原因,回火索氏体中细小颗粒状和片状形态的碳化物是进一步降低低温冲击吸收能量的另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柏林  丁燕  邓凯  王宁涛  龚海波  赵志国  戴振东 《材料导报》2013,27(10):79-82,103
采用SRV磨损试验机研究了TC21钛合金与0Cr13Ni8Mo2Al不锈钢配副件的微动磨损特性;用正交实验法设计实验,系统研究了微动频率、法向载荷、微动振幅对钛合金磨损量的影响,测试了不同实验条件下摩擦系数与循环次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微动振幅对磨损量的影响高度显著,法向载荷的影响显著,微动频率有影响但不显著;在微动过程中摩擦系数呈现出阶段性变化,同时变化幅度随着微动频率的增加逐渐减小。TC21微动磨损发生的初期,其磨损机制主要以磨粒磨损为主,随着微动的进行剥落磨损和粘着磨损的作用逐渐明显。  相似文献   
10.
利用热模拟试验机对30CrMnTi钢的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当冷却速度小于1 ℃/s时,可以得到铁素体+珠光体组织;当冷却速度达到1 ℃/s时,即出现贝氏体组织;当冷却速度达到10 ℃/s时,组织基本转变为马氏体。在工业试生产时,通过控制冷却增加在珠光体转变区域的过冷度,同时延长珠光体转变温度区间的停留时间,可以获得晶粒大小合适的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