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2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Water-gas shift(WGS)is a critical step in fuelprocessors for preli minary COclean-up and additionalhydrogen generation prior to the CO clean-up stage,which opened up new potential applications for WGScatalysts.Recently several formulations of noble-met-al…  相似文献   
2.
ZrO2是一种高熔点金属氧化物,同时具有弱酸性和弱碱性以及氧化性与还原性,具有p型半导体性质,易产生氧空穴,是理想的催化材料。通过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ZrO2(0~5%) 作为助剂,采用分步沉淀法制备系列CuO/Fe2O3-ZrO2催化剂,通过XRD、N2物理吸附-脱附、H2-TPR和CO2-TPD等表征技术,考察ZrO2助剂对CuO/Fe2O3水煤气变换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ZrO2(质量分数1%)的添加,削弱了CuFe2O4中铜铁物种之间的协同作用,增加了催化剂中可被还原的铜物种的数量,形成较多的弱碱性位点,有利于增加活性中心铜的数量,具有较好的水煤气变换反应活性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并流共沉淀法制备Ni负载质量分数为15%的Ni/Al2O3催化剂,用于CO加氢甲烷化反应。结合紫外可见光漫反射、氢气程序升温还原、N2物理吸附-脱附和X射线粉末衍射等技术,考察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结构、活性与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350-500)℃]焙烧的样品中活性组分Ni主要以孤立的Ni O物种和高分散的无定形Ni O物种存在,相应的还原态样品中Ni粒子尺寸较小,是其新鲜态样品低温活性较高的主要原因。800℃焙烧的样品中活性组分Ni主要以高分散的无定形Ni O物种和Ni Al2O4尖晶石微晶形式存在于催化剂表面,活性组分Ni与载体Al2O3间的作用力较强,稳定性较高,且经过800℃水热老化处理10 h后仍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125 m2·g-1),是其具有较佳低温活性同时突显良好水热稳定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以类水滑石为前驱体,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Ru含量的xRu/Mg(Al)O催化剂(x=1,2,4),采用XRD、H2-TPR和CO脉冲吸附等表征催化剂结构和Ru金属分散度,并评价Ru含量对CH4-CO2重整反应活性与稳定性的影响。XRD与CO脉冲吸附结果表明,Ru含量增加时,还原后Ru金属颗粒的表面活性位数目增加,但分散度降低,Ru金属的粒径增大。活性测试结果表明,Ru质量分数为2%时,催化剂活性最高。Ru质量分数为1%时,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归属于高分散Ru金属颗粒与Mg(Al)O载体之间的强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首次采用沉积沉淀法,以Cu(OH)2为前驱体制备不同CuO负载质量分数的CuO/ZnO水煤气变换(WGS)催化剂,并运用XRD、N2物理吸附和TPR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活性组分CuO在载体ZnO表面的分散程度、颗粒大小及CuO和ZnO之间相互作用对催化剂的活性均有影响。CuO的适宜负载质量分数为20%,所得CuO/ZnO催化剂样品WGS反应活性较好,在350 ℃,CO转化率可达95.5%。  相似文献   
6.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系列CuO/CeO_2-MO(M=Mg、Ca、Sr和Ba)催化剂,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M_2物理吸附、N_2O选择性化学吸附、H_2程序升温还原和循环伏安法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物化性能进行表征,考察了富氢条件下水煤气变换反应中碱土金属氧化物作为助剂对CuO/CeO_2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aO作为助剂可降低载体CeO_2和CuO的晶粒度,有效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提高铜组分的表面分散度,并有利于更多与载体表面氧空位有强相互作用的CuO物种的形成,从而获得较高的催化活性。MgO、CaO和SrO的添加对催化剂活性影响较小。关联活性数据和结构表征结果,推断CuO/CeO_2催化剂在水煤气变换反应中的有效活性位是与载体CeO_2表面氧空位强相互作用的单质Cu。  相似文献   
7.
乙炔法合成醋酸乙烯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催化剂载体、活性组分、反应机理三个方面回顾了国内外乙炔法合成醋酸乙烯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焙烧温度对Au/Fe2O3-ZrO2水煤气变换催化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锦卫  郑远辉  林性贻  郑起 《工业催化》2004,12(5):28-30,52
采用共沉淀法制得Au/Fe2O3-ZrO2水煤气变换催化剂。研究了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的水煤气变换反应性能的影响。并对样品进行了BET、XRD和TPR表征。结果表明,焙烧条件对催化剂的结构和催化活性均有显著影响,焙烧温度越高,催化剂载体结晶度越大,被还原的难度越大,催化剂对低温水煤气变换反应的催化活性越低。Au/α-Fe2O3-ZrO2催化剂的最佳焙烧温度为300 ℃。在此温度下焙烧的催化剂,其载体主相为无定形态,催化活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CuO助剂对铁铬系CO高温变换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CuO的不同前驱体对铁铬系CO高温变换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CuO助剂可改善催化剂的低温活性,以硝酸铜的加入形式效果较为显著。对样品进行了XRD、BET、H2- TPR和XPS表征,结果表明, CuO助剂进入了Fe3O4的反尖晶石结构的八面体空隙,置换Fe2+与Fe3O4发生相互作用,改变了催化剂的还原特性,使Fe2O3还原为Fe3O4的还原温度降低了100 ℃左右。铜在催化剂的表面以Cu(OH)2、CuO和Cu2O三种形态存在,因Cu2+取代Fe2+的八面体配位单元,致使配位场稳定化能降低,催化剂表面容易产生O2-缺位,所产生的新的活性中心极易吸附OH,使催化剂在低汽气比条件下参与CO变换反应,具有高活性且遏制烃类副产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
整体式高温水煤气变换催化剂的初步研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采用不同方法制备了整体式高温水煤气变换催化剂。利用经酸处理的蜂窝状堇青石作载体制备整体式催化剂,着重研究酸处理对堇青石载体结构、性能及其催化性能的影响。利用改性Al2O3涂层浸渍负载活性组分制备整体式催化剂,重点考察化学组成对整体式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蜂窝状堇青石经酸适当处理及表面改性后,可用作整体式催化剂的载体;K2O、CuO及稀土氧化物对整体式催化剂的水煤气变换活性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而且多组分间存在的某种协同作用更有利于调变整体式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