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6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复发腹股沟疝75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5例复发腹股沟疝,男64例,女11例,年龄34~91岁,≥60岁58例。单侧斜疝45例,双侧斜疝16例,直疝12例,斜疝合并直疝2例。就诊时滑动性斜疝39例,嵌顿性斜疝15例。传统手术后复发时间最短为2周,最长为44年,中位复发时间为2年4个月。首次手术为单纯性高位结扎6例,高位结扎加修补术69例。合并前列聘增生15例,顽固性便秘6例,慢性支气管炎而长期咳嗽4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真菌性中心静脉导管(CVC)相关性败血症(CRS)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与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真菌性CRS患者的基础疾病、易患因素、导管真菌培养结果、治疗措施。结果所有患者均在严重基础疾病和应用广谱抗生素的基础上发病,CVC留置时间≥7d,4例患者两次留置CVC。分离得到38株真菌,白色念珠菌占68·4%(26/38)。6例患者拔管36h后体温降至正常;另28例患者静脉给予氟康唑,其中11例换用或加用两性霉素B。8例(23·5%,8/34)患者继发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减少发病诱因,及早确诊是防治真菌性CRS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23例张力性气颅的诊断与治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张力性气颅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紧急处理和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3例张力性气颅的临床症状、CT影像特点、紧急处理方法及预后。结果 紧急钻孔排气术后症状立即减轻13例,昏迷3d内逐渐清醒者8例。所有患者颅内积气均在1~4周内完全吸收。治愈21例,长期昏迷1例,颅内感染1例。结论 脑外伤或者颅脑术后顽固性的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等,当原发病无法解释的时候,要高度警惕张力性气颅的发生,头部CT可协助诊断,紧急钻孔排气治疗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复发腹股沟疝中的疗效,评价手术方式对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复发性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治疗及随访资料。结果 75例复发疝无张力修补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经随访1-5年,2例复发,均为伴有前列腺增生者,余73例无复发。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常规手术后复发的腹股沟疝,明显降低再次复发几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瘤内无水酒精注射(PEI)和经皮射频消融(RFA)等介入性微创治疗方法对原发性肝癌(HCC)的疗效。方法将1997年9月~2003年9月84例HCC分为5个治疗组:(1)TACE组13例;(2)PEI组16例;(3)TACE联合PEI组10例;(4)RFA组23例;(5)RFA联合PEI组22例。结果TACE组13例中有5例接受二期手术切除,其中3例见残留的癌细胞;余8例治疗后1、2、3年的复发率为25.0%、50.0%、87.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50.0%和12.5%。PEI组16例治疗后1、2、3年的复发率分别为28.6%、50.0%和78.6%,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1.3%、68.8%和25.0%。TACE联合PEI组10例治疗后1、2、3年复发率分别为20.0%、50.0%和80.0%;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0.0%、40.0%和10.0%。RFA组23例,1、2、3年的复发率分别为8.7%、21.7%和34.8%。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2.3%、87.0%和60.9%。RFA联合PEI组22例,3例改行手术切除,其余19例患者术后1年复发率为10.5%,2年复发率为26.3%。1年生存率为89.5%,2年生存率为78.9%。结论HCC的微创治疗创伤小,治疗后能保持较高的生存质量。以RFA为代表的局部治疗,对HCC治疗坏死程度较高,理论上其疗效将会接近或者达到手术切除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改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改变的机制,以期提高对SAP的治疗策略。方法:36例SAP患者入院当天采血检测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endotoxin,ET)、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一氧化氮(NO)的浓度。并用带特殊电化学检测器的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尿中乳果糖与甘露醇排泄率比值。以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同正常对照组相比较,SAP患者尿中乳果糖与甘露醇排泄率比值明显升高(P<0.01);血中ET、NO、TNFα、DAO的水平显著增加(P<0.01)。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肠黏膜屏障受损,肠黏膜通透性增高。ET、NO、TNFα单独或协同参与肠黏膜屏障的损害。DAO升高提示肠道黏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保证机体不会产生抗药性与依赖性的前提下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方法与抗生素的价值。方法:针对现阶段常见的医用抗生素类型,划分出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三组,并调取相关医院近几年的手术病例,将患者按照在手术时选用抗生素的类别进行归类划分,观察患者手术创口的感染率。结果: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患者其创口感染率远大于另两种抗生素的患者(P〈0.05),而喹诺酮类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使用者的伤口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对患者实施外科手术治疗时,要科学选取药物资源,并根据其体质特点与实际需求选取合适的抗生素作为手术的辅助药物,切不可滥用抗生素而抬高治疗费用,增加患者的治疗负担。  相似文献   
8.
乙状结肠扭转的诊断及治疗(附5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乙状结肠扭转的诊治经验。方法:对57例乙状结肠扭转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行腹部X线平片检查,其中28例明确诊断,19例系钡灌肠检查显示“鸟嘴征”而作出诊断,7例通过结肠镜检查获得诊断,3例经剖腹探查证实本病;4例误诊或漏诊。非手术疗法9例,7例成功,50例行手术治疗,其中乙状结肠单纯复位15例,乙状结肠复位后固定6例,一期切除吻合术19例,10例行一期坏死肠袢切除结肠造口、二期降结肠直肠吻合术。治愈53例,死亡4例,复发2例。结论:老年腹痛、腹胀和便秘应考虑本病的可能。X线为首选检查。对于无肠坏死及腹膜炎的患者,行结肠镜检查有明显优点,对于有肠坏死及腹膜炎的患者,应及时手术治疗,一期肠切除吻合术宜慎用。  相似文献   
9.
10.
笔者从1999年6月至2003年3月对200例肾囊肿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硬化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治愈率达98.5%.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