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6582例献血员梅毒检出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RPR)及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TRUST)对献血员标本进行梅毒检测 ,结果36 5 82份标本 ,检出梅毒阳性 33份 ,检出率 0 .0 9%。 1995~ 1999年之间献血梅毒检出率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 χ2 =35 .0 ,P<0 .0 0 5 ) ,献血员不同职业的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 ( χ2 =0 .32 ,P >0 .0 0 5 )。对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讨论及流行病学分析 ,认识梅毒在百色地区的流行特征及推测其流行趋势 ,为制订百色地区无偿献血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124805名壮族无偿献血者ABO及Rh血型分布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壮族地区献血者ABO及Rh血型分布情况,建立无偿献血者Rh稀有血型档案。方法:ABO血型正反定型,用玻片法进行筛查,并对献血者进行RhD血型鉴定,对初筛RhD阴性标本进一步用抗-C、抗-c、抗-E、抗-e进行Rh血型分型。结果:2001~2007年共筛查献血者124 805例,共检出RhD阴性献血者102例(0.0817%),其中O型53例,A型24例,B型20例,AB型5例。在RhD阴性献血者中ccdee和Ccdee两种表现型约占83%。结论:对本地区壮族无偿献血者ABO及Rh血型分布调查,并建立稀有血型档案,可以满足临床患者对RhD阴性血液的需求,对于临床紧急用血时能快速寻找合适血源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无偿献血80221份血清标本梅毒检出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无偿献血者近年来的梅毒感染状况,为制定无偿献血招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及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对本市无偿献血80 221份标本进行梅毒抗体检测,并按不同年份、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以及性别之间进行比较,采用x2检验对梅毒检测的各分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0 221份标本,检出梅毒阳性1 017例,检出率为1.27%,其中无固定职业无偿献血者梅毒阳性439例,检出率为2.43%;而高校无偿献血者梅毒阳性43例,检出率仅为0.27%.2006~2009年间不同年份和不同年龄以及不同职业无偿献血者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梅毒抗体阳性率在百色市无偿献血人群中虽然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梅毒感染率仍然很高;高校学生和军人的梅毒感染率较低,今后在制定无偿献血策略重点可从这些低危人群中招募血源.  相似文献   
4.
目前 ,检测献血者血清抗 -HIV(1/2)初筛试验大多采用间接ELISA方法 ,但由于方法学与试剂质量方面的原因 ,难以使灵敏度和特异性同时保持在较好的水平 ,易存在部分假阳性与假阴性结果。为此 ,急需选择一种适合检测抗 -HIV(1/2)的试剂盒 ,我们于2001年1月开始使用国内厂家研制的抗 -HIV(1/2)ELISA双抗原夹心法试剂 ,使检测的准确性、可靠性有了明显提高。1材料与方法1.1检测参考品及材料卫生部临检中心2NCU/ml抗 -HIV质控血清 (0211批 )。本站采集的1033名年龄在18~54周岁的无偿献血者。1.2抗 -HIV(1/2)诊断试剂A、B、C分别代表…  相似文献   
5.
李蓥玲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0):2266-2266,2279
目的分析比较国产第4代抗-HIV(1/2)型/P24抗原(1型)诊断试剂盒与进口第4代抗-HIV(1/2)及抗原(HIV1P24)联合检测试剂盒的检测效果。方法采用两种HIV检测试剂盒对献血者血液标本、室内质控、室间质评、卫生部临检中心的HIV质控品同时进行检测,所有检测标本无论哪种试剂呈反应性,均判为初筛反应性,呈反应性的标本送百色市艾滋病性病防治中心实验室进行HIV确认。结果 26713份标本,进口试剂有39份呈反应性,国产第4代试剂有15份呈反应性,其中两种试剂都呈反应性者13份,经中心实验室确认HIV阳性标本10份,其余送检标本均为阴性。结论国产第4代试剂盒实际应用效果敏感性和特异性与进口第4代试剂盒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6.
我国一般人群中HBsAg感染率约为 1 0 % [1 ]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颁布 ,无偿献血制度正在我国实施 ,无偿献血范围广 ,随机性强 ,由于无法按正常程序检测HBsAg ,结果因HBsAg阳性造成血液的浪费 ,但若仍采用传统的先采样化验再采血的程序 ,就不能保证献血者在短时间内采血。故本站于2 0 0 0年 4月起对无偿献血者采血前用全血金标试纸条法 (简称金标法 )进行HBsAg现场初筛 ,发现存在一定的漏检。为了解漏检原因 ,对金标法初筛合格的 4873份血液 ,经两种ELISA法复检 ,根据ELISA法检测结果 ,对漏检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艾滋病在无偿献血人群中的感染情况,为安全输血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9年12月,在百色市参加无偿献血的献血者HIV检测的记录资料。结果共检测无偿献血者标本96 688人次,经百色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确认HIV抗体阳性30例,阳性率为0.031%。结论 HIV感染者在献血员中存在,今后应加大艾滋病的宣传力度,杜绝有危险行为的人群参加献血,以保证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8.
李蓥玲 《中国输血杂志》2011,24(10):914-915
目的 了解无偿献血者近年来的梅毒感染状况,为制定无偿献血招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及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对本市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梅毒抗体检测,并接不同年份、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以及性别进行比较,采用x2检验对梅毒检测的各分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0 221人份标本,检出梅毒阳...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百色市无偿献血人群情况,为招募安全血源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5年6月至2007年12月的献血者47 553份血液进行HBsAg、抗-HCV、抗-HIV、抗-TP、ALT检测.结果 (1)47 553名献血者血液检测阳性率为4.89%;(2)献血者中18~30岁的年轻人占71.8%,女性少于男性;(3)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献血者占80.3%,其阳性检出率低于初中和小学;(4)无固定职业阳性检出率6.74%,其次为办事人员和商业服务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结论 献血者选择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招募安全血源策略中的重要环节,应加强无偿献血宣传,以确保血源安全.  相似文献   
10.
血液质量和服务质量是赢得献血者、受血者、用血单位以及全社会满意的先决条件,也是血站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根据卫生部要求血站实验室必须建立和持续改进实验室质量体系,并负责组织实施和严格监控,质量体系应覆盖血液检测和相关服务的所有过程。血站实验室面对新的发展要求,为全面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依法规范采供血行为,保证血液检测的符合性,给临床提供合格的全血及血液成分制品,有效地遏制经输血途径传播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