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2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模拟医学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解决现阶段诊断学临床医学教育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培养和提高医学生临床操作技能和综合诊断技能,将模拟医学应用在诊断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临床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提高了学生的各项临床技能、沟通技,芎和综合诊断技能,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分析118例鞍区占位病变的CT表现,其中垂体腺瘤76例,颅咽管瘤9例,空泡蝶鞍15例,脑膜瘤11例,蛛网膜囊肿2例,胆脂瘤、垂体癌、血管瘤、脊索瘤和转移瘤各1例。结果表明,对鞍内病变CT的定位、定性诊断作用显著。CT扫描能观察鞍内病变,同时可了解鞍旁组织及蝶鞍骨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技术观察兔动脉粥样硬化(AS)的自然消退及祛瘀消斑胶囊消退AS的作用。方法12周末16只AS造型兔随机分为自然消退组和中药组,于实验开始、12周末和24周末分别进行血脂和超声检测,并与病理检测结果对比。结果造型后血脂显著升高,腹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显著增厚(P均<0.01)。24周末两组兔血脂均显著降低,与自然消退组比较,中药组的各项血脂指标均显著降低(P均<0.05),IMT显著减小[(0.472±0.059)mmvs(0.617±0.125)mm,P<0.01],AIIc%较造型后显著增大(80.35±8.41vs69.61±8.40,P<0.01)。两组形态学检查有明显差异。结论祛瘀消斑胶囊具有消退和稳定实验兔AS的作用,高频超声技术可作为定性和定量随访AS动态变化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4.
一种新型纤溶活性物质——纳豆激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正>纳豆激酶(Natokinase)是一种能达到“经口纤溶疗法”目的、从世界数百种食物中筛选出来、安全性最高、在日本发现的高效血栓溶解酶。该酶是在把纳豆放在人工血栓上发现其作用的,目前其分子结构已经清楚。在血栓病国际会议上,有人可能不知道“纳豆”为何物,但却都知道纳豆激酶。  相似文献   
5.
系统回顾负责山东大学医学院检体诊断教学的5家教学医院近3年1200余名医学生的诊断学成绩,分析不同实践教学模式的利弊,在求同存异中进一步调整诊断学教学结构,优化诊断学实践教学的方案,促进诊断学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少见类型多发性骨髓瘤(MM)8例中,不分泌型3例,血清蛋白检查与常见MM相反,TP显著降低(44~57g/L),而且以球蛋白降低为主(10~21g/L),血内5种Ig均降低,尿内无BJP。多克隆型5例,具有2种以上的M蛋白,TP显著增高(80~126g/L),A/G倒置显著,其中IgG-IgM-BJP型2例、IgG-IgM型1例、IgG-IgA-BJP型2例。  相似文献   
7.
检测了468例正常健康人外周血大颗粒淋巴细胞与非大颗粒淋巴细胞正常值,其结果为:1.大颗粒淋巴细胞占白细胞的百分率为2.2~17.5%,均值为8.76±3.17%,男女无差异(P>0.05);2.大颗粒淋巴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率为6~51%,均值为26.97±8.9%,男女无差异;3.大颗粒淋巴细胞与年龄无相关性;4.非大颗粒淋巴细胞占白细胞的百分率为10.6~39.15%,均值为23.76±4.99%;5.非大颗粒淋巴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率为46~94%,均值为73.13%。  相似文献   
8.
山东大学医学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利用模拟临床医学方式,改革了传统临床技能培训和考核方法,对310名实习学生进行了出科临床技能考核,并对考核成绩进行了分析,为评估出科模拟临床技能培训和考核方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供了科学依据。这种方式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和实践能力,极大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鞍区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将雄性SD大鼠分为缺血再灌注组、治疗组、假手术组。治疗组按照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给予EPO腹腔注射,假手术组不手术,于各时间点断头取脑,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大鼠皮层HO-1 mRNA的表达。结果① 全脑缺血再灌注后HO-1 mRNA的表达发生动态变化,缺血后6h开始明显升高,24h达高峰,此后缓慢下降;② EPO能够显著上调全脑缺血后皮层HO-1 mRNA的表达,缺血再灌注后即注射EPO组与缺血再灌注组各时间点HO-1和β-actin吸光度的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EPO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部分通过上调HO-1的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