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州市白云区辖内医院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为提高和规范疫情报告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对2003~2005年白云区各级医院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3~2005年白云区医院法定传染病平均漏报率为4.61%。漏报率最高的传染病分别为新生儿破伤风和感染性腹泻(均为25.00%),其次是流行性腮腺炎(15.52%).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漏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漏报率由低至高分别是:区级(2.43%)、省级 (2.80%)、市级(4.93%)、镇级(5.90%)、社会医疗机构(40.14%)。传染病报告及时率92.26%, 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传染病报告及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6.51,P<0.001);报告卡完整率为86.97%。结论白云区传染病漏报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广州市白云区流行病学血清学研究,了解非麻疹疫苗免疫目标人群麻疹血清流行病学状况,为制定麻疹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新生儿、2~、4~、6~、8月龄未患过麻疹的常住婴儿及母亲配对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在麻疹疫点应急接种时,采集15~35岁健康受种者免前及免后一个月血清。所有血清标本采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抗体活性量(U/ml),≥200为阳性。结果新生儿麻疹抗体阳性率为100%,新生儿麻疹抗体活性量值是其母亲的1.66倍,婴儿麻疹抗体活性量水平的高低与母亲抗体活性量水平呈正相关(r=0.728,P=0.0032)。从2个月后婴儿母传抗体抗体活性量水平逐渐降低,6个月后抗体下降显著,至8月龄时,婴儿母传麻疹抗体几乎消失。128名健康成年人免前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3.33%,麻疹抗体活性量值为2066.71±162.47,接种麻疹疫苗后,不同年龄段男女麻疹抗体水平显著高于接种前(P0.001)。结论白云区近年来非麻疹疫苗免疫目标人群麻疹发病持续上升,与这类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低有关。对成人进行麻疹疫苗接种,能取得良好免疫效果,尤其重视对育龄妇女接种麻疹疫苗,是降低这类人群麻疹发病率的主要措施。为减少8月龄前儿童发病数,应急免疫时可考虑将起始月龄提前到6月龄。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特异性转移因子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及HBsAg携带者近期疗效观察罗庆洪,陈志强,杨志涌,吴惠芬,吴石均,林晓初,胡建南,朱丽莲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多发的传染病。尤其是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B)病程长、预后差.相当部份病例发展成肝硬化.甚...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某动物市场从业人员SARS—CoV感染状况,初步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广州市某动物市场环境卫生状况进行现场观察,并对市场从业人员进行血清学调查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293份,其中男性209例,女性84例。SARS—CoV抗体阳性率为27.3%,接触动物类别和SARS—CoV感染情况有关,各类人员的抗体阳性率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主营野生畜类、市场管理部员工、主营家禽家畜类、主营野生蛇类和主营冷冻食品类。另外环境较差的第二、三通道从业人员SARS—CoV抗体阳性率也较高。结论初步发现经营动物的种类是SARS—CoV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动物市场从业人员SARS—CoV感染与环境因素可能也有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广州市牲畜交易市场从业人员开展布鲁氏菌感染现状调查,分析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制订科学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该市场入职时间半年及以上的所有从业人员进行血清学检测和行为问卷调查。结果我市牲畜交易市场总调查对象中,布鲁氏菌感染者40人,未感染者286人,感染率为12.27%。男性和女性感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感染组中男性从业人员比例更高。职业人群工作接触年限在布病感染上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其中职业接触年限在1~2年组的感染率最高,为29.41%;依据年龄和工种分组,布鲁氏菌感染与非感染的频率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4个危险因素:贩卖屠宰加工皮张(OR=2.946)、工作时不使用手套(OR=4.326)、在家里自己加工羊蹄羊头和收拾内脏等(OR=4.278)、接触流产牲畜(OR=8.621)。结论我市牲畜交易市场从业人员布鲁氏菌感染率为12.27%,有上升趋势。男性从业人员(14.10%)感染率高于女性从业者(7.61%)。接触牲畜流产物、工作中不使用手套、在家里自己加工羊蹄羊头及贩卖屠宰加工皮张,均为布鲁氏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其中接触牲畜的流产物感染风险最高。应加强从业人员布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做好自我防护。  相似文献   
6.
广州市白云区人口现状与计划免疫工作有关问题的探讨冯冠华,吴石均目前,计划免疫工作的重点是少年儿童,分析研究人口现状与特点,对做好计划免疫和传染病防治工作。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全区总人口828243人,男性425789人,女性...  相似文献   
7.
8.
一起学生甲3型流行性感冒爆发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一起学校流感爆发的情况及原因,以便为预防类似疫情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填写统一的个案调查表,对学校所有学生及教职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例的漱口液分离培养流感病毒。结果本次疫情爆发总患病人数为397例,罹患率为9.39%。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教职工罹患率分别为14.24%,7.34%,4.09%,1.33%。接种疫苗组与未接种组罹患率分别为5.83%和14.72%,流感疫苗总保护率为60.39%。3名病例的漱口液中检出甲3型流感病毒。结论疫情未及时报告是导致本起流感爆发的主要原因,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流行性感冒。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麻疹疫苗免疫目标人群麻疹发病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控制该人群麻疹发病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09年广州市白云区的麻疹病例进行1:1配对,配对因素为性别、年龄和居住地,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调查病例中71.43%的病例为流动人口;28.57%的病例或其监护人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32.80%的病例或其监护人月均收入低于1000元;15岁以上病例既往有麻疹疫苗接种史的仅占4.65%;24.87%的病例病前3周曾与麻疹病人有过接触;32.80%患者病前3周曾去医院就诊.就诊医院级别中省市级、区县级、卫生院分别占62.29%、20.97%和17.74%,就诊科别中以儿科、内科为主,分别占70.97%和25.81%;38.10%的病例病前3周内曾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单因素分析显示。经济水平低(OR=0.59,OR95%CI=0.37~0.94)、未种麻疹疫苗(OR=0.32,OR95%CI=0.19~0.52)、有麻疹病例接触史(OR=0.22,OR95%CI=0.13—0.36)、流动人口(OR=0.22,OR95%CI=0.13-0.36)、就诊史(OR=0.30,OR95%CI=0.18-0.51)、就诊医院类型(OR=0.33,OR95%CI=0.18~0.51)和就诊科别(OR=0.34,OR95%CI=0.22—0.52)等因素与麻疹发病有明显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经济水平低(OR=0.49,OR95%CI=0.28-0.87)、未接种麻疹疫苗(OR=0.67,OR95%CI=0.52~0.86)、有麻疹病例接触史(OR=0.14,OR95%CI=0.08-0.25)、流动人口(OR=0.25,OR95%CI=0.15-0.43)、就诊史(OR=8.51,OR95%CI=2.65~27.30)、就诊科别(OR=0.15,OR95%CI=0.05~0.46)等因素与麻疹的发病密切相关。结论经济水平低、未接种麻疹疫苗、病前3周内有麻疹病例接触史、流动人口、病前3周内有就诊史和就诊科别等因素可能是影响非麻疹疫苗免疫目标人群麻疹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广州市白云区阻断班氏丝虫病传播的策略和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阻断班氏丝虫病流行传播的策略和技术措施,消灭班氏丝虫病。方法 全民普查,确定班氏丝虫病流行分布;分析班氏丝虫病的病原生物学特点,选用了防治病原为主导的策略;研究血检诊断和海群生治疗的方法和效果,制定和推广应用反复查治病原的防治技术措施;建立监测系统,消灭残存传染源。结果 确定查治传染源策略,制定反复查治病原的技术措施;1998年广东省卫生厅组织专家对我区进行消灭丝虫病审评,确认我区已阻断班氏丝虫病传播,达到了消灭丝虫病标准。结论 单一针对病原的技术措施,能达到阻断班氏丝虫病传播,消灭班氏丝虫病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