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次研究,对尕斯N1-N21油藏测井系列进行了标准化,在此基础上进行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含砾砂、中砂、粗砂及细砂岩为尕斯N1-N21油藏最好的储层。孔隙度、渗透率越大含油级别越高、岩性越粗(砾岩特殊),反之孔隙度、渗透率越小,含油级别越低;岩性越细,当岩性为泥质粉砂岩或泥岩时,岩性多数不含油,由此说明尕斯N1-N21油藏的岩性、含油性、物性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ANSYS是国际通用的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具备管道应力计算的功能。SYSPIPE是法国FRAMATOME公司开发的专用于核级管道系统的应力计算和分析程序。利用ANSYS与SYSPIPE对核2级管道承受自重、内压、热膨胀、地震等载荷进行计算对比,选用RCC-M设计规范进行应力分析和评定。结果表明,ANSYS可以替代SYSPIPE对核级管道进行应力分析。  相似文献   
3.
4.
为了提高油藏开发效果,根据大路沟二区油藏的渗流特征,采用岩性物性方法划分了流动单元,并且用判别分析法、微观渗流实验法、生产动态法、井间示踪剂法、数值模拟法进行了合理性验证。研究区共分为A,B,C和D共4类流动单元,不同流动单元分布的相位不同,具有不同物性和微观渗流特征。综合验证结果表明,研究区的产能特征、储层吸水状况及见水见效特征和剩余油分布规律,与各流动单元的物性特征对应较好,表明所划分的流动单元是合理的。B类和C类流动单元及几类流动单元结合的区域为剩余油富集区,应作为调整挖潜的重点;可以根据流动单元的水驱优先顺序组合,决定注水调配原则。  相似文献   
5.
安塞油田王窑区长6油藏属典型低孔低渗油藏,主力油层为长611油层。该储层物性差,微裂缝发育导致油藏非均质性强,注水及剩余油分布明显受裂缝影响。进入中高含水开发期后,综合含水率上升迅速,产量递减严重。在进行野外露头观测和室内岩心观察基础上,对裂缝类型、性质、规模、密度进行定性和定量描述,使用古地磁方法确定主应力方向。结合实际生产资料,对注水开发中裂缝发育引发的生产动态特征进行分析,对比王窑区裂缝分布综合图与油井见水方位综合图,用生产动态方法验证裂缝研究的正确性。采用油藏工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裂缝对注水开发的影响和剩余油分布特征。根据王窑区长611储层裂缝发育状况和裂缝发育区剩余油分布特征,提出在控制注水压力的基础上,进行强化注水、合理布局有效井网,提高侧向水驱效率,以及注水剖面调整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就现有的建设市场形势,单单靠国家现行行业概预算定额是不行的,报价高了中不上标,报价低了又赔钱。因此施工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切合本企业实力的企业定额;运用自己的企业定额资料去编制适合自己的工程量清单报价。  相似文献   
7.
建筑工程预算的编制在充分熟悉掌握行业定额的内涵、工作程序、定额子目包括的内容、建筑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尺度的同时,深入建筑工程第一线,从头做起(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施工)、收集资料、积累知识、着手编制。  相似文献   
8.
储集层的非均质性主要表现为层间、平面两个方面的差异,这差异导致了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层间、平面和层内油水运动状态的差异性。全面了解这种差异性,研究并掌握其变化特点和规律,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油层动用程度,扩大注水波及体积,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建议在开发层系中,油层渗透率级差控制在5左右,生产井射孔层数控制在10层以内能减缓层间干扰,提高油层动用程度。注水井随着射开层数的增多,其吸水厚度百分比显著下降,应加强分层。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生产中存在的油藏含水高、产油量低的问题.利用油藏工程原理深入研究了侏罗系油藏Z井区不同层位、不同区块的含水上升规律,预测了采出程度与含水变化特征的关系,认为侏罗系油藏含水上升主要受储层非均质性、边底水发育程度、吸水剖面的水驱特征及累计注水量的影响。提出针对性的油水井治理措施.取得良好效果,对同类油藏开发调整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