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1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谐波齿轮振动幅值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谐波齿轮振动幅值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谐波齿轮振动的振幅与径向不平衡载荷、偏心误差、输入转速、传动比。柔轮半径和齿形角等有关。  相似文献   
2.
黄蓉  原大宁 《机床与液压》1996,(1):28-30,17
对谐波齿轮──钢带传动系统的扭转振动进行了分析,研究和实验测试。  相似文献   
3.
针对合金材料的非线性阻尼性质,在扩展的Prony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从自由响应信号中辨识非线性阻尼的移动Prony法和时变Prony法.通过对不同特性的阻尼进行仿真和分析,证明了这两种算法的有效性,同时得出了时变Prony法更适用于非线性阻尼的辨识的结论.在传统阻尼实验装置的基础上,开发了具有准均匀应力场的梯形等强度梁试件.实验结果表明所研究的阻尼合金Al-33Zn-6Si的阻尼能力随着应变的增加而增加,呈现明显的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4.
构件试验模态分析中难以做到理想的自由-自由边界条件,悬挂系统的刚度会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本文应用摄动方法,对试验模态分析结果进行修正,消除悬挂系统刚度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提高模态试验的精度,实例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基于机构离散状态空间模型,提出了抑制弹性连杆机构振动响应的模型预测主动控制方法。将复杂机构动力学模型中的非线性因素、耦合因素以及系统高阶模态的影响作为扰动,建立了预测机构动态变形响应的预测模型,采用带实时预测误差修正的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对弹性连杆机构的振动进行了主动控制,降低了控制方法对复杂机构数学模型的要求,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实时性。数值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杨程  刘宏昭  原大宁 《太阳能学报》2015,36(7):1573-1578
对某采油厂太阳能集热系统并联管组进行实地调研,基于流体力学基本原理和FLUENT软件对该并联管组进行理论分析和仿真,提出通过增大集管直径可提高并联管组的流量分布均匀性。将集管直径改变前后并联管组内流体的压力与速度分布、支管流量进行对比,计算得出该并联管组的最大流量偏差系数Δη从33.57%减小到1.43%,为今后并联管组的设计提供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低速下机床进给伺服系统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PID控制的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低速进给时非线性摩擦对系统的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新的连续摩擦模型,建立了含非线性摩擦的系统单自由度等效模型,同时也计入了负载干扰的影响。基于Taylor级数展开,将非线性滑动摩擦线性化,给出了系统稳定性判别条件的解析表达式。该判别条件可以用来确定PID控制参数以避免系统不稳定。仿真和实验均验证了判别条件的有效性,为预测和消减低速进给时摩擦引起的爬行现象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模态耦合是摩擦引起系统自激振荡的主要不稳定性机理之一.针对此类问题,构建了两自由度非线性质量一传动带系统.首先,通过劳斯判据分析系统的稳定性,给出了计算Hopf分岔点的数学表达式以及系统参数改变时分岔点和特征值分岔图的变化状态.其次,将扩展谐波平衡法加以利用和延伸,得到了自激振荡系统极限环幅值的解析解,进而研究了系统外界参数和结构参数变化对极限环幅值的影响.外界参数(带速和摩擦系数)变化可造成极限环幅值的规律性变化,而结构参数(阻尼比和固有频率)的改变会引起极限环幅值复杂的动力学行为.研究方法及结果可为机械系统结构设计和减振等方面提供理论分析参考.  相似文献   
9.
季晔  刘宏昭  原大宁 《中国机械工程》2012,23(8):910-914,946
在考虑驱动摩擦的条件下,对一种四自由度并联机构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完全描述该机构动平台的位姿需要4个独立的广义坐标,根据运动特性推导出机构输入与输出的解析表达式,并基于牛顿-欧拉法建立了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将3种不同的静态摩擦模型引入各支链移动副,以一种3次多项式为动平台轨迹方程,得到了机构运动副约束反力和各支链驱动力。计算结果显示了摩擦对机构驱动力和运动副约束反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原大宁  崔冬 《机械科学与技术》2007,26(12):1552-1555
利用OpenGL开发环境,与Visual C++相结合,建立M_6iB型FANUC机器人三维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机器人的运动学仿真系统。仿真结果为研究机器人机械结构的干涉问题,了解机器人工作空间的形态及大小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实验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