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联合动力系统及术后5-Fu湿敷综合治疗外耳道乳头状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例外耳道乳头状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耳内镜下联合动力系统及术后5-Fu湿敷为实验组(15例),耳内镜下单纯手术治疗为对照组(10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愈15例(100%),无复发;对照组治愈8例(80%),复发2例(20%),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耳内镜下联合动力系统及术后5-Fu湿敷综合治疗外耳道乳头状瘤优点显著,复发率低,提高了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阆中人民医院于1998-01/2004-01在五官科门诊应用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混合液局部注射治疗口腔海绵状血管瘤3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44岁,因右侧鼻阻,吞咽困难7个月,咽部不适3个月于2002年11月10日以“右侧鼻后孔包块”收住院。入院前7个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鼻阻,无鼻腔出血及流脓涕,偶有吞咽困难,无进食梗阻感,无消瘦、疼痛等症状。起初未引起重视,以后上述症状逐日加重。入院前3个月,患者出现咽部不适伴有异物感,遂来我院诊治。查体:一般情况可,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部及神经系统阴性。  相似文献   
4.
改良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顽固性鼻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顽固性鼻出血的治疗是耳鼻咽喉科的难点,其原因在于很难发现出血的准确部位,止血后仍反复出血,自1998年12月~2005年6月,我院共收治鼻中隔前端顽固性出血患者45例,均反复出血3~4次以上,行鼻内镜改良鼻中隔成形术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颧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半)冠状切口与颞部发际前缘小切口的优缺点.方法 将21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分为两组,(半)冠状切口组(A组)9例,颠部发际前缘小切口组(B组)12例,观察两组切口的优缺点.结果 所有患者面型及开口度恢复正常,X线片复查:骨折愈合良好,A组暴露充分,创伤大,术中出血多,发生面瘫1例,头皮疼痛、麻木及感觉异常1例;B组创伤小,术中暴露清晰,出血少,术后切口愈合好,无明显瘢痕,无并发症.结论 两种切口均能顺利完成内固定,获得满意疗效,但B组手术创伤更小,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 ,44岁 ,因右侧鼻阻 ,吞咽困难 7个月 ,咽部不适3个月于 2 0 0 2年 1 1月 1 0日以“右侧鼻后孔包块”收住院。入院前 7个月 ,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鼻阻 ,无鼻腔出血及流脓涕 ,偶有吞咽困难 ,无进食梗阻感 ,无消瘦、疼痛等症状。起初未引起重视 ,以后上述症状逐日加重。入院前 3个月 ,患者出现咽部不适伴有异物感 ,遂来我院诊治。查体 :一般情况可 ,生命体征平稳 ,心肺腹部及神经系统阴性。鼻内镜下见 :右侧鼻后孔咽鼓管咽口处一舌状包块 ,表面光滑 ,质韧 ,有包膜 ,有蒂 ,无粘连 ,无触痛 ,余无特殊。入院后在鼻腔黏膜表面麻醉及局部…  相似文献   
7.
2001年1月至2007年6月我院共行耳内镜下面神经减压术治疗周围性面瘫1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10例10耳,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23~68岁,平均35.12岁。面瘫原因:胆脂瘤型中耳炎9例,中耳癌1例。手术距面瘫发生时间6日~1月。面神经损伤部位:鼓室段以上1例(中耳癌),水平段6例,锥段2例,垂直段1例。  相似文献   
8.
鼻出血和鼻中隔偏曲均为耳鼻喉科常见病,尤其是鼻出血,二者共存也常见,但同时治疗比较困难。我科于1998年8月-2004年1月共收治58例,采用鼻内镜鼻中隔成形术及微波局部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2005年8月~2006年8月共行耳内镜下治疗外耳道胆脂瘤20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气管插管下气管切开术与常规气管切开术并发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降低气管切开术并发症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8例气管切开术,其中常规气管切开组(A组)149例,气管插管下气管切开组(B组)49例,比较两组气管切开术并发症的发生类型及发生率。结果 198例气管切开术后发生并发症17例,发生率8.59%,其中A组(常规气管切开组)15例,发生率10.07%;B组(气管插管下气管切开)2例,发生率4.08%。结论气管插管下气管切开组(B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气管切开组(A组),是降低严重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