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32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UBE2C基因表达与膀胱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Oncomine数据库整合分析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与正常膀胱组织表达差异最显著的基因作为候选目的基因,然后采用GSE13507基因表达数据集来分析该目的基因与膀胱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Oncomine数据库分析得到UBE2C为差异最显著的基因。GSE13507基因表达数据集分析结果显示,UBE2C基因表达水平在男性中高于女性(P=0.005),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中高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P=0.001),在T分期(P=0.001)和N分期(P=0.036)更高者高于分期更低者,在肿瘤进展患者中高于无进展患者(P=0.011);但在患者年龄(P=0.264)、远处转移(P=0.711)和肿瘤复发(P=0.481)方面无统计学差异。UBE2C基因诊断膀胱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804,生存分析显示UBE2C基因高表达组的预后差于低表达组(HR=1.82,95%CI:1.13~2.94,Logrank P=0.011)。结论 UBE2C基因高表达可能与膀胱癌肌层浸润、高T分期、高N分期和不良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2.
剖宫产术中娩出胎儿困难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剖宫产术中娩出胎儿困难杨鹂,高楠顺利取出胎儿.适时拯救母子是剖宫产术的基本目的,杜绝母婴损伤是施剖宫产术的最根本原则,剖宫产术中应尽量避免胎儿娩出困难的发生.本文重点探讨剖宫产术中娩出胎儿困难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一、腹壁切口或子宫切口相对小.术中经切口...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功能及纤溶活性的改变。方法:用玻珠柱法测定血小板的粘附性,用发色底物显示法测定t—PA、PAI活性。结果: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粘附功能和组织纤溶酵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存在显著差异(P<0.05)。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血小板粘附性增高,PAI活性增高,t—PA活性降低。这一研究结果对糖尿病合并发生血栓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及指导临床用药以缓解或延迟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电镜观察,探讨TNFα和肝星状细胞激活的关系。方法:采用体外培养大鼠HSC,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和TNFα组,收集细胞制作电镜标本,在透射电镜下观察HSC的形态学的改变。结果:电镜下见TNFα组细胞体积增大,可见粗面内质网数量明显增多,线粒体、内质网呈轻度扩张,呈明显激活样改变。结论:TNFα对HSC有增殖激活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的生理功能尚不清楚,近年研究表明,α-SYN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最近的研究显示,在α-SYN过表达的细胞系,酪氨酸羟化酶(ty6rosine hydroxylase,TH)的表达显著减少[2],提示α-SYN的功能与多巴胺代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猴表皮干细胞的分离和培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索猴表皮干细胞分离纯化和培养方法。 方法: 将猴皮肤标本剪成皮条,加入0.25%胰酶浸泡过夜;然后去除角质层,刮上皮面获取表皮细胞进行培养。取第2-4代的细胞,经消化后,用Ⅳ型胶原黏附法获得为快吸附的表皮细胞。对快吸附的表皮细胞行流式细胞仪、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 结果: 快吸附细胞从mRNA转录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均呈现表皮干细胞的特性:β1整合素、K15和α6整合素阳性,而CD71和K1/K10阴性。 结论: 所采用的分离纯化方法和培养条件适合猴表皮干细胞的分离纯化及生长。  相似文献   
7.
“通腑针法”在泌尿生殖系统疾患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腑针法”是孙学全主任中医师提出的用于“腑气不通”或“浊毒郁积”等所致病症的治疗方法,临床习用“通腑针法”辅以电针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患,每获良验,举要如下。1原发性痛经王×,女,18岁,学生。1995年3月19日初诊。主诉月经来临时小腹坠痛3年,伴...  相似文献   
8.
瑞芬太尼伍用异丙酚气管插管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瑞芬太尼伍用异丙酚不用肌松药行气管插管的可行性及对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84例全麻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瑞芬太尼1,2,3μg·kg-1和异丙酚2 mg·kg-1静脉诱导后气管插管,观察声门暴露情况、声带的开放程度、窥喉及气管插管和注气时的反应,于诱导前、后及插管后1,3,5,10 min分别记录SBP、DBP、MAP和HR的变化.结果:瑞芬太尼1~3μg·kg-1伍用异丙酚2 mg·kg-1诱导后,声门开放良好者分别为56%,88%,100%,气管插管条件优良者分别为43%,72%,96%.2~3μg·kg-1组比Ⅰ组能提供更优良的插管条件(P<0.05).诱导后及插管后SBP、DBP、MAP、HR各组均有下降(P<0.01),3组间比较3μg·kg-1组下降幅度较1μg·kg-1和2μg·kg-1组显著(P<0.05).结论:瑞芬太尼2 μg·kg-1伍用异丙酚2mg·kg-1不加用肌松药行气管内插管,不仅能提供良好的插管条件,而且对心血管系统反应的影响相对轻微.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腭咽闭合不全患者和功能性语音障碍患者舌尖音构音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其语音训练方法。 方法分析108例功能性语音障碍患者和112例腭咽闭合不全患者舌尖音构音障碍的临床特点;再各选择21例患者进行语音训练,并探讨两种类型患者语音训练的方法。 结果功能性语音障碍患者舌尖音构音障碍的临床语音特点常表现为置换、舌后音化和侧化,108例功能性语音障碍患者中,舌尖音置换、舌后音化和侧化异常语音分别有89例(82.4%)、19例(17.6%)和12例(11.1%)。腭咽闭合不全患者舌尖音构音障碍的临床语音特点常表现为[l]音的浊化代偿和[zh]、[ch]、[sh]、[z]、[c]、[s]的浊化代偿、[i]和[u]的鼻音构音、舌尖中音[d]、[t]的脱落以及[zh]、[ch]、[sh]、[z]、[c]、[s]的侧化;112例腭咽闭合不全患者中,表现为这4种语音障碍类型的患者分别有85例(75.9%)、67例(59.8%)、47例(42.0%)和22例(19.6%)。21例功能性语音障碍患者经1~2个疗程的语音训练后,舌尖音发音错误的个数由训练前的(20.48±8.52)个减少到训练后的(5.33±4.78)个,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02,P=0.000);21例腭咽闭合不全患者经2~3个疗程的语音训练后,舌尖音发音错误的个数由训练前的(26.29±6.88)个减少到训练后的(8.29±5.30)个,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24.430,P=0.000)。 结论功能性语音障碍和腭咽闭合不全患者舌尖音构音障碍的临床特点具有很大差异性,应根据患者语音障碍的临床特点对患者采取个性化语音训练方案;语音训练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