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阐述在胸径路胸段食管癌切除颈部吻合的优越性。方法:116例胸段食管癌行左胸第6肋间前外侧切口食管次全切除加全胃食管床移植颈部吻合术。结果:本组切缘癌1例,吻合口瘘6例(5.2%)。无1例死亡。结论:该术式在提高肿瘤根治。减少并发症。降低手术死亡率,缩短手术时间等方面具有优点。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管状胃对食管癌术后胃动力及胃排空功能的影响.方法 太和县人民医院8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40例对照组(全胃食管吻合术)和40例观察组(管状胃食管吻合术),比较2组胃动力参数及胃排空功能变化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2组胸胃静息压、蠕动收缩压及蠕动频率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胸胃静息压、蠕动收缩压均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30 min、60 min、90 min胸胃排空率均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反流性食管炎、胸胃综合征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管状胃食管吻合术能够促进胃动力及胃排空功能的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管状胃代食管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食管癌患者47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4例采用管状胃代食管术治疗,对照组23例采用全胃代食管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反流性食管炎、胸胃综合征、胃食管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以及术后3个月的肺功能。结果:观察组反流性食管炎1例(4.2%),胸胃综合征1例(4.2%),胃食管吻合瘘1例(4.2%),对照组反流性食管炎5例(21.7%),胸胃综合征3例(13.0%),胃食管吻合瘘2例(8.7%),两组反流性食管炎、胸胃综合征、胃食管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肺功能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术后3个月的肺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状胃代食管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好,肺功能恢复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预置吻合口旁负压管引流冲洗治疗胃食管胸顶吻合口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太和县人民医院2009年4月至2015年1月行Ivor-Lewis术的食管癌患者213例,依据术中是否放置吻合口旁引流管,分为引流管组(102例)和无引流管组(111例)。比较两组吻合口瘘发生率、病死率、发热时间、冲洗及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日及术后费用。结果 引流管组发生吻合口瘘12例, 无引流管组发生10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管组无死亡患者, 无引流管组死亡3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的发热时间、冲洗时间、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置吻合口旁引流管不能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但可降低病死率,缩短发热时间、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5.
宫心明  李志强  韩孔启  宋超  梁吉振  汪强 《吉林医学》2012,33(28):6131-6132
目的:总结管型吻合器在食管癌和贲门癌根治术中应用的经验。方法:对369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使用WGW-B型一次性管型吻合器进行食管胃(或空肠)吻合术。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发生,发生吻合口狭窄5例(1.36%);吻合口出血3例(0.81%);胃食管返流3例(0.81%)。结论:在食管癌和贲门癌根治术中,管型吻合器的应用简化了手术操作程序,且可靠、安全、省时,能明显降低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小切口在肺癌手术中的应用。方法:96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50例采用传统肺癌手术(传统组),46例采用改良后外侧小切口术(改良组),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结果:改良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后外侧小切口在肺癌手术中具有微创的优势,合理掌握其手术适应证,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微创电视胸腔镜手术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心明  李志强  韩孔启 《医学综述》2013,19(7):1315-1317
目的总结分析电视胸腔镜手术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太和县人民医院行微创电视胸腔镜手术的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中转开胸2例,余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200 min,平均115 min。术中出血量20~400 mL,平均200 mL。术后住院时间7~21 d,平均10 d。无围术期死亡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在治疗某些胸部疾病时具有创伤小、痛苦轻、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点,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98例食管癌患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普通输液组(对照组,49例)、早期接受肠内营养组(EN组,49例),EN组术后24h开始行肠内营养治疗,营养支持连续7d,两组热量基本相等,并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第8d营养状态评价,比较术后肠功能恢复及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结果:两组患者血浆蛋白、前白蛋白、体重均较术前下降,以对照组显著,但EN组前白蛋白降低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肠道功能恢复EN组明显加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对照组为高;住院时间以对照组长。结论: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有效、经济,能改善营养状态,促进肠功能的恢复,又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宫心明  李志强  韩孔启 《吉林医学》2014,(22):4849-4850
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48例经VATS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临床疗效。结果:48例行VATS治疗的自发性气胸均获成功,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手术时间30~70min,平均45 min;术中出血量20~100 ml,平均50 ml;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1~7 d,平均2.8 d;随访6~40个月,无气胸复发。结论:VATS是彻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最佳方法,其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扩张治疗的效果与经验。方法:用沙氏扩张器治疗吻合口良性狭窄156例,采用盲插及内镜直视下两种方法共扩张420人次,术后给予抗反流,口服异烟肼,大口食团吞咽等辅助治疗。结果:扩张成功率96.2%,3例(1.9%)出现胸骨后疼痛。无消化道穿孔、吻合口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沙氏扩张器治疗食管-胃吻合口良性狭窄,安全有效,费用低廉,操作简单,可反复进行,患者易于接受,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