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文化制约编辑规律就是编辑三元(作者、编者、读者)文化结构之间相互制约矛盾运动的规律。同化和顺应是其相互制约的主要形式 ,文化结构间的差异性是其制约运动的内在动力。这种差异性的普遍存在 ,也决定了文化制约编辑规律是编辑活动的普遍规律 ,这一规律对古今中外人类一切编辑活动均起决定和支配作用。  相似文献   
2.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我国政府向世界卫生组织(WHO)承诺“2000年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我镇认真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关于逐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保健制度》的文件精神,坚持实行规范化管理体制。实行行政权和业务技术指导、双向化管理。县政府、镇政府负责行政权,组织  相似文献   
3.
郑板桥的文艺思想散见于他的诗文、家书、书画题跋中,但内容颇丰、时有创见并大致自成体系。综合观之,他的文艺思想包括以下五大方面:一、道民间痛痒,慰天下劳人的文艺本质论;二、胸无成竹、物我一体的文艺创作论;三、诸体并重、相通相融的文艺体裁论;四、“沉着痛快”、“领导标新”的文艺风格论;五、“自出眼孔、自竖脊骨”的文艺鉴赏论  相似文献   
4.
甲骨时代的编辑审美观及其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骨刻辞时代是否存在编辑行为和编辑活动,回答是肯定的.不仅如此,甲骨刻辞中还蕴藏着丰富的编辑审美思想,诸如随形、对称、错落、整齐、图文合一等等.在这些审美思想的指导下,甲骨刻辞的版面设计达到了相当高的审美水平.除此之外,甲骨刻辞时代还存在着原始质朴的"成册"和"典藏"思想,最为常见的"成册"和"典藏"方式就是"有秩序的排放或叠放".甲骨刻辞中"册"、"编"、"典"、"删"等字的发现,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证明了甲骨时代编辑活动的存在和频繁.甲骨时代无疑是我国"文籍之编"的源头.  相似文献   
5.
书法艺术是华夏文明的奇葩,鲁迅先生说:“饰文字为美观,为华夏所独。”唐宋以降,书艺远播海外,花绽东瀛,被尊为“书道”。时至今日,书法艺术亦日渐为西方所理解和接受。但是,由于书法仅仅借助点画线条显示书家内心丰富复杂的情感,特别抽象,因此,也给欣赏者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在古代,书家多有“知音其难哉”的慨叹,现在创造者与欣赏者之间的距离“非但没有缩短,似乎更有越来越扩大的倾向,以至于直接影响或阻碍了书法创作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有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拟从书法欣赏的存在价值、价值实现的主要凭借,以及对创作者和欣赏者的要求等方面对书法欣赏的价值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国外"核心期刊"的理论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国外“核心期刊”的相关理论甚为繁复 ,也未能从文献计量学中独立开来 ,但削繁就简尚可看出 ,布拉德福的“文献离散定律”、加菲尔德的“引文分析体系”、普赖斯“文献指数增长规律”与“研究峰值”思想 ,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完备的“核心期刊”理论体系。文献的迅速增长 ,客观上需要对期刊进行选择 ;布氏定律则首先揭示出文献的期刊分布特征 ,为人们从文献数量的角度选择期刊提供了理论支持 ;加菲尔德所创造的引文分析体系 ,又为人们从文献质量的角度选择期刊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量化测度指标。脱胎于布氏定律和加菲尔德分析体系的“载文量”与“被引率” ,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 ,都一直是“核心期刊”遴选的两个最基本、最重要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7.
编辑系统研究是整个编辑学建设的系统工程。近年来 ,编辑系统原有的三元序列“作者 -编者 -读者”更新重组为“读者 -编者 -作者”的趋向已日渐明显。对读者的文本接受过程进行深入考察 ,将会对编辑出版工作带来新的启示。读者文本接受过程 ,实质上是文本蕴含的文化价值的实现过程 ,这种实现首先是在读者“心的层次”上展开的。尽管社会科学文本和自然科学文本 ,其“解读空间”大小有别 ,但由于读者“期待视野”的不同 ,均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解读的差异性。就文学文本而言 ,其意义的生成不是单方面由作者创造的 ,而是由读者和作者共同创造的。考察读者的文本接受过程 ,对编辑工作的启示主要有二 :一是编者对文本的选择。编者应根据时代需求、社会需求、读者需求选择先进文本、原创文本和精品文本。二是编者对编辑手段的选择 ,包括对编辑技术、编辑辅文以及编辑组构方式的选择。具体采用何种编辑手段 ,应从引导读者接受的角度出发 ,视文本的思想性、时效性和可读性而定  相似文献   
8.
杂家·学者化·一专多能──简论编辑素质结构的三种模式钱荣贵编辑主体研究是编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试从编辑主。客体关系的角度,对近年来编辑界尤其是高校学报界流行的编辑素质结构的三种模式,即“杂家”、“编辑学者化”及“一专多能”作些初步探讨,并愿以...  相似文献   
9.
领异标新二月花──郑燮创新意识的生成动因及其表现钱荣贵在中国文艺史上,郑燮(板桥)是位难得的奇才。其诗词书画均呈现出独具一格的审美特质和美学风貌,透现出作者内心深层的浓烈的创新意识。本文拟在清代前期的大文化背景下,追踪板桥身世,探索其创新意识的生成动...  相似文献   
10.
郑板桥“六分半书”之名考辨钱荣贵郑板桥仙逝已230年,他的别具一格的“六分半书”给世人留下了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也给后人留下了一个难以破译的学术怪圈.即“板桥体”何以谓“六分半书”?考释“六分半书”之名.对研究书体书风流变.研究郑板侨文化心态、美学思...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