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7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丹参、生脉主射液在减轻窒息后脑水肿中的作用。检测窒息后复氧24小时时,大脑皮层组织的含水量、过氧化脂质(LPO)含理及白细胞数。结果:窒息组上述指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丹参组、生脉粘述指标较窒息组明显降低(P<0.05或0.01),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丹参、生脉注射液通过抗氧自由基、减轻白细胞聚集和活化等途径减轻窒息后脑水肿。  相似文献   
2.
缺血预处理减轻白细胞致肾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沪州医学院生理教研室(沪州646000)冉兵,赵春玲沪州医学院病理教研室(沪州646000)董文斌,冯志强,李莉华本文探讨缺血预处理(ischemicpreconditioningIPC)在减轻白细胞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lion,H/R)情况下,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对窒息新生儿中性粒细胞黏附作用的影响及其胞内信号传导机制。方法:以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为研究对象,实验共分为6个组:缺氧4、12、24h组和缺氧24h后复氧4、12、24h组,每个实验组均设立空白对照组和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PDTC)干预组。采用液体石蜡覆盖法造成缺氧环境,分别对上述各组用生化法检测培养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测细胞悬液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判断肾小管上皮细胞介导窒息新生儿中性粒细胞的黏附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HK-2细胞ICAM-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K-2细胞经过缺氧/复氧处理后,LDH含量升高,MPO活性增加,细胞膜表面的ICAM-1表达明显增高,在缺氧24h达高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DTC干预组上述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氧/复氧可刺激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诱导窒息新生儿中性粒细胞黏附作用,其胞内信号机制可能涉及到NF—KB活化,进而诱导小管上皮细胞表面ICAM-1表达和合成增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确诊后一年内高危性行为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从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下载2010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的相关资料,描述性行为发生率的变化趋势,采用广义估计方程(GEE)模型分析HIV/AIDS确诊后一年内高危性行为的相关因素。 结果 2 528例HIV/AIDS中,确诊前性行为发生率60.48%而确诊后一年内在57.09%~60.11%之间,女性(趋势χ2 = 5.417,P = 0.020)和未婚者(趋势χ2 = 6.684,P = 0.010)确诊后一年内的性行为发生率呈下降趋势,男性(趋势χ2 = 4.301,P = 0.038)、已婚(趋势χ2 = 4.061,P = 0.044)和ART者(趋势χ2 = 4.783,P = 0.029)的性行为发生率呈上升趋势。高危性行为发生率由61.61%下降至3.98%(趋势χ2 = 1 606.933,P<0.001),多因素结果显示:已婚(OR = 2.374,95%CI:1.478~3.811)和未ART者(OR = 1.837,95%CI:1.431~2.358)更易发生高危性行为。性别和年龄亚组分析显示,已婚和未接受ART治疗与高危性行为的关联方向保持一致。 结论 HIV/AIDS确诊后一年内仍保持性活跃且存在高危性行为,仍具备二代传播、感染其他性传播疾病和不同HIV型别毒株或耐药毒株风险,应提供精准干预,促进HIV/AIDS坚持使用安全套。  相似文献   
5.
翟雪松  邹艳  董文斌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2):2380-238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由于各种围生期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是围生期新生儿死亡率较高的疾病,并可发生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如智力低下,癫痫,脑性瘫痪,痉挛和共济失调等。目前尚无明显有效的治疗措施。亚低温是指用人工的方法,使脑温下降2—6℃,以达到治疗的目的。目前,亚低温作为一种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方法,已逐步应用于临床,显示出广阔的前景。现将亚低温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采用自制的窒息模型,研究白细胞在窒息后脑损伤中的作用。实验分为对照组和窒息组。在窒息后、复氧24小时检测大脑皮层组织的白细胞数、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及病变神经元(变性和/或坏死神经元)数,并在光镜下对脑组织毛细血管充盈不良的程度进行分级。结果:窒息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或加重(P<0.01或0.05),脑组织白细胞数与其LPO含量及病变神经元数之间呈正相关(P<0.05),提示:白细胞通过产生氧自由基,栓塞微血管而加重微循环障碍等途径参与窒息后脑损伤。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aphalopathy,HIE)是导致儿童伤残的重要疾病之一。谷氨酸(glutamate,Glu)的大量释放是其神经细胞损伤的主要原因。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tin,EPO)是近年来发现的神经保护因子,具有神经营养、抗凋亡、抗兴奋性氨基酸毒性和抗炎症等作用。本实验目的在于观察EPO对Glu兴奋性神经毒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一种糖蛋白激素,FPO受体(EPOR)可在骨髓、心、肾、脑、胰腺、视网膜等多种组织中表达.EPO与EPOR结合后可以通过JAK2、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5、核因子-κB、Ras-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脂酰肌醇-3-激酶、胞外信号调节激酶、bcl-2、一氧化氮、热休克蛋白70等信号传导分子介导发挥抗细胞凋亡作用.EPO可调控红细胞的生成及发挥多功能的内源性保护作用.EPO的抗细胞凋亡及细胞保护的临床应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不同人群既往HIV检测情况,唾液快检HIV检测意向及其支付意愿。方法对128名注射吸毒人群(IDUs)、112名男男同性恋人群(MSM)、250名社区普通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为其提供HIV唾液快检。结果问卷调查显示IDUs人群和MSM人群艾滋病知晓率较高,且有更多的机会以前接受过艾滋病相关宣传,MSM人群具有较高的月均可支配收入和文化程度;三类人群普遍接受唾液快检,其主要原因是保密性好、无需采血、无需等待,而拒绝的主要原因是认为唾液检测不可靠,信任采血检测;三类人群普遍认为唾液快检收费过高,但是MSM人群对价格的承受能力更强。结论 HIV唾液快检由于其无需到医院和疾控采血且安全可靠、可以及时获取检测结果的特性可以保障HIV检测的可及性,可通过降低价格来推进HIV唾液快速检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玉溪市未抗病毒治疗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T淋巴细胞计数(CD3、CD4和CD8)自然变化,了解其艾滋病自然病程。方法 收集2006—2014年间玉溪市新报告HIV/AIDS未抗病毒治疗资料,获取首次与末次CD3、CD4和CD8数据,描述并比较CD3、CD4和CD8自然变化速率。结果 CD3、CD4和CD8月均自然变化速率分别为4.14个/μL、-2.13个/μL和7.57个/μL。其中886例(62.66%)CD4末次较首次低,表现为自然下降。首次CD4越高,其月均下降越快,而首次CD4较低,其月均下降较慢甚至出现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汉族、≥50岁者、传播途径为注射吸毒者月均CD4自然变化下降速率较快,而女性、少数民族、50岁以下者、传播途径为性传播者CD3、CD8上升速率较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玉溪市HIV/AIDS CD3、CD4和CD8自然变化总体平缓,但仍然有部分HIV/AIDS的CD4下降较快,或是CD3 、CD8上升较快,需对该类人群加强随访,及时介入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