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5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菌血症是肝硬化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肝硬化菌血症的发生率随肝病严重程度递增,一旦发生菌血症,则提示预后较差。叙述了肝硬化并发菌血症的危险因素、诊断要点、治疗方法、预防及预后五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认为早期防治菌血症对肝硬化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区域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流动人口孕妇随着劳动大军不断增多。其中相当部分流动人口孕妇因流动性较大、文化水平偏低保健意识差、经济收入低等原因,得不到系统的孕产期保健,孕产妇、围生儿的死亡率和病残率较高,因  相似文献   
3.
Nd—YAG激光治疗腋臭5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概念从1965年提出至今已45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医生对TIA的认识更加理性,从关注症状持续时间科学地转到了有否组织学损伤.2009年6月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卒中协会(ASA)发表科学声明,建议将TIA定义修订为"由脑、脊髓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且无急性梗死的证据"[1].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缺血再灌注及缺血耐受模型,探讨该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8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8只)、假手术+再缺血组(NIP,40只)、缺血预处理+再缺血组(IP,40只),后两组再随机分成5个亚组.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MCA)完成局灶性缺血预处理(缺血预处理10min),分别在缺血预处理后1,3,7,14,21d进行再次缺血2h再灌注22h后处死.模型建立后通过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及细胞凋亡等对模型进行评估.结果 ①组间比较:与NIP组相比,IP组中的1,3,7d亚组神经功能评分及脑梗死体积明显降低(P<0.05或P<0.01);IP组中的1,3,7,14d亚组凋亡细胞计数明显减少(P<0.05).②组内比较:IP组各亚组间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无显著性;IP组1,3,7d亚组梗死体积较14,21d亚组明显减小,其中以3d亚组梗死体积减小最为明显(P<0.05);IP组以3,7d亚组平均凋亡细胞计数较其他亚组明显减少 (P<0.05).结论 线栓法制备脑缺血耐受模型切实可行,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脑缺血耐受大鼠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诱导大鼠脑缺血耐受模型再灌注不同时间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其在脑缺血耐受中的作用。方法将5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SS+SS,5只)、假手术+再缺血组(SS+MCAO,25只)、缺血预处理+再缺血组(IP+MCAO,25只),后两组再随机分成5个亚组。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MCAO)建立局灶性缺血预处理模型(缺血预处理10min),分别在缺血预处理后1、3、7、14、21d进行再次缺血2h再灌注22h,然后取脑检查。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并测定脑梗死体积,观察神经行为缺损,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蛋白表达。结果IP+MCAO组1、3、7d亚组与SS+MCAO组相应亚组比较,神经行为缺损评分明显降低,梗死体积明显减小,VEGF表达明显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t=2.357~11.479,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诱导了脑缺血耐受,预缺血诱导的VEGF表达增加在脑缺血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75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中性治疗,治疗组加用长春西汀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加用脑复新胶囊进行治疗。在治疗第2周、4周、8周、10周的时候复查患者头颅CT,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6.927,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长春西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引起的一种临床常见性传播疾病,常表现为生殖器、会阴和肛门部位的表皮瘤样增生。虽然治疗方法较多,但容易复发,对女性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我院自2005年7月-2007年6月用尤力青联合洁尔阴治疗尖锐湿疣,取得较好的疗效,能有效降低尖锐湿疣的复发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型肝炎(CHB)和慢性丙型肝炎(CHC)在未发展至肝硬化阶段即可发生血小板重度减低,为临床进行抗病毒治疗带来较大障碍,尤其对需要使用干扰素治疗的CHC患者。尽管合并血小板重度减低的CHB、CHC患者只占较少比例,但对于这部分人群的治疗尚无指南可循,治疗所面临的风险相对较大。这部分患者通常辗转多家医院、花费巨资却得不到恰当治疗或仅对症治疗。为此,作者选择临床工作中成功治疗的2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绝经后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增厚而无症状者134例(无症状组)行宫腔镜检查,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并与同期伴有阴道出血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患者72例(出血组)进行比较。【结果】无症状组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经宫腔镜及病理检查证实多数为绝经期内膜65例(48.5%),增生期内膜29例(21.6%),子宫内膜息肉23例(17.2%),子宫内膜炎5例(3.7%),仅有一例为子宫内膜癌;出血组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符合绝经期内膜6例(8.3%),增生期内膜11例(15.3%),子宫内膜息肉11例(15.3%),子宫内膜炎9例(12.5%),子宫内膜癌17例(23.6%)。【结论】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5~10 mm ),可暂不予以诊断性刮宫,但必须严密随访。宫腔镜检查是探查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