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1 毫秒
1
1.
随着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和化放疗的推广,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LR)的风险有所减少,但其发生率仍有6%~15%[1].而局部复发相关的症状不典型,治疗棘手,预后差[2].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结肠癌根治术后转移复发的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12日至2012年9月10日我院收治的155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5例结肠癌根治术后,35例出现转移复发,占22.58%,其中单脏器转移26例,多脏器转移17例,吻合口复发2例;Ducks'分期及梗阻是结肠癌根治术后转移复发的重要原因。结论对于结肠癌患者,手术辅以化疗及放疗等治疗,可有效预防术后转移复发,延长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3.
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术是治疗直肠癌的主要方法,随着直肠癌全系膜切除保肛手术实施的增多,吻合口瘘作为直肠癌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也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随着研究的深入,引起吻合口瘘的各种因素也渐被提出,但目前对诱发术后吻合瘘的危险因素仍缺少统一规范,为临床预防吻合瘘带来困难,因此,了解其危险因素对临床预防吻合口瘘有重要的作用,也为必要时行预防性造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VEGFR-3信号途径在甲状腺癌淋巴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RT-PCR检测甲状腺癌组织及正常甲状腺组织VEGFR-3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甲状腺癌组织及正常甲状腺组织VEGFR-3的表达,测定淋巴管密度.结果 甲状腺癌组织中VEGFR-3的表达率为100%,高于正常组织组(P<0.05);LVD在癌组织中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对照组,且淋巴结有癌转移组(N+)的LVD显著高于淋巴结无转移组(NO)(P<0.05).结论 甲状腺癌组织中高表达VEGFR-3,表达强度随淋巴结转移的严重度增加而增强,VEGFR-3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可能是导致甲状腺癌出现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简易材料制作一种用于局部红外线照射的大鼠固定装置,并观察在该装置固定下大鼠保定效果。方法 SD大鼠12只,应用固定装置固定大鼠,分别观察在室温(24~26℃)、38~39℃及42~43℃红外线局部照射下的保定时间,最大以60 min为观察终点。结果大部分大鼠(10/12)在室温(24~26℃)、38~39℃及42~43℃红外线局部照射下保定时间都能达到30 min以上,其中有8只可达到60 min,不同局部温度下大鼠的保定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该装置制作简单,操作简便,能实现较长时间的保定,是一种较为方便、可靠的大鼠保定装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机体红细胞免疫和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肿瘤红细胞花环率及CD3、CD4、CD8细胞作为观测指标,测定42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前1d、术后第1d和第7d的免疫指标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直肠癌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和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均有明显抑制,腹腔镜手术后第1d的上述免疫指标虽有进一步障碍,但没有显著性意义,且术后第7d迅速恢复。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机体红细胞免疫功能和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影响,但一周内顺利恢复,是患者手术后能够迅速恢复的免疫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直肠癌的微淋巴管生成情况、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计数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W)-9表达的关系,探讨TAM与MMP-9在直肠癌微淋巴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法测定41例直肠癌标本微淋巴管密度(LMVD)、TAM密度及MMP-9的表达,并分析LMVD、MMP-9与直肠癌其它临床病理学因素间的关系。结果:①直肠癌组织LMVD、TAM密度、MMP-9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②TAM浸润与MMP-9表达和肿瘤微淋巴管生成相关(P〈0.05)。③三者与肿瘤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等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结论:TAM与MMP-9、直肠癌微淋巴管生成在直肠癌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MMP-9很可能是肿瘤微淋巴管生成的始动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应用旋切器进行取脾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因外伤性脾破裂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其中9例患者在旋切器配合下完成手术,1例因难以控制的出血中转开腹,旋切器配合腹腔镜脾切除术组中手术时间95~170 min,术中出血量300~800 ml,自体血回输400~1 200 ml,术后住院天数8~14 d,术后随访3~24个月无严重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在旋切器配合下行腹腔镜脾切除术安全可行,无需大范围扩大腹壁切口,具有创伤较小、恢复快等的特点,多适用于外伤及良性脾脏病变而需行脾切除的病例,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血液滤过联合腹腔镜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42例SAP病人中24例在入院72h内行短期静脉血液滤过+腹腔镜下手术并置管,此为治疗组(SL组);18例作常规非手术治疗对照(N组)。结果对比2组的病死率、治愈率、治疗后腹痛消失、腹胀减轻时间、住院时间和费用、治疗后APACHEII评分变化情况,治疗组(SL组)均优于对照(N组)(P〈0.01),SAP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组(SL组)均低于对照(N组(P〈0.01)。结论SAP早期血液滤过联合腹腔镜治疗有利于及早控制病情,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周剂量多西紫杉醇在进展期胃癌术前化疗中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将7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6例患者术前接受周剂量多西紫杉醇辅助化疗,多西紫杉醇35mg/m2,静脉滴注1h,第1、8、15天,以21d为1个疗程,间隔1周重复,辅助化疗结束2周后行手术治疗;对照组36例患者确诊后2周内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均为胃癌根治术(D2式淋巴结清扫).评价两组术后复发率及2年生存率.结果 试验组术后复发率为33.33%(12,36);对照组为58.33%(21/36);试验组2年生存率为72.22%(26136),对照组为47.22%(17/36);试验组中位生存期为34.70个月,对照组为24.7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应用周剂量多西紫杉醇治疗进展期胃癌近期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较小,是较为理想的方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