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以咪哒唑仑替代鲁米那作为术前药,观察比较鲁米那与咪达唑仑抑制机体应激的效果,以更好指导围麻醉期调控。方法将300例硬膜外腔麻醉下施行腹部手术患者,根据术前药的不同,随机分成两组:咪哒唑仑组(A组),术前30 min咪哒唑仑0.09 mg/kg肌肉注射;鲁米那组(B组),术前30 min鲁米那0.16~0.20 mg/kg肌肉注射。分别于术前30 min及术中第15,30,60,90和120 min各时点,记录两组的HR,MAP,BS(血糖),SaO2(动脉血氧饱和度)和BC(血皮质醇)。结果术前30 min两组HR,MAP,BS均差异无显著性。在手术开始后,90 min内,两组的HR,MAP,BS和BC差异有显著性(P<0.05),90 min后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SaO2无论在术前或术中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与鲁米那比较,咪哒唑仑对患者的应激反应抑制较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对贲门癌患者围手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32例择期行贲门癌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组(复合麻醉组),每组16例.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术毕、术后1 d、术后3 d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于麻醉后、术毕、术后1 d CD3、CD4、CD8及CD4/CD8均较麻醉前下降(P<0.05),术后3 d复合麻醉组CD3、CD4、CD8及CD4/CD8接近麻醉前水平[(60.75±4.22)%、(39.65±3.64)%、(25.90±1.17)%、1.57±0.15](P>0.05),而全身麻醉组各项指标仍低于麻醉前[(55.83±5.20)%、(35.15±5.65)%、(23.00±1.03)%、1.47±0.35](P<0.05),两组术后3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能减轻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及麻醉药物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抑制.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肺癌患者围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30例择期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全麻组,Ⅱ组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每组15例。两组分别于麻醉前(T1)、麻醉后(T2)、术毕(T3)、术后1d(T4)、术后3d(T5)测外围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后、术毕、术后1d时CD3、CD4、CD8及CD4/CD8均较麻醉前下降(P〈0.05),术后3dⅡ组指标恢复接近麻醉前水平,Ⅰ组各项指标仍低于麻醉前水平。两组指标相比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能减轻围术期的应激反应及麻醉药物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抑制,有利于胸科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及早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盐酸罗哌卡因与盐酸布比卡因高位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乳腺癌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2组,行T2—3间隙穿刺置管,I组注入0.375%盐酸罗哌卡因,Ⅱ组注入0.375%盐酸布比卡因,观察阻滞效果及HR、MAP、肺功能。结果:两组麻醉效果无差异,Ⅱ组对HR、MAP、肺功能抑制较强。结论:用0.375%盐酸罗哌卡因与0.375%盐酸布比卡因高位硬膜外麻醉,两者均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0.375%盐酸罗哌卡因比0.375%盐酸布比卡因安全。  相似文献   
6.
不同麻醉方法对食管癌围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食管癌患者围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全身麻醉组,Ⅱ组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组,每组20例.两组分别于麻醉前(T1)、麻醉后(T2)、术毕(T3)、术后1 d(T4)、术后3 d(T5)测外围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后CD3、CD4、CD8、CD4/CD8均下降.术后3 d,Ⅰ组CD3(54.85±6.20)%、CD4(35.50±5.65)%、CD8(22.15±1.13)%、CD4/CD8(1.45±0.25);Ⅱ组CD3(61.86 4-4.25)%、CD4(40.85±4.65)%、CD8(20.05±1.14)%、CD4/CD8(1.60±0.15).Ⅱ组指标恢复,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能减轻围术期的应激及麻醉药物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抑制,有利于胸科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的及早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肺癌患者围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30例择期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全麻组,Ⅱ组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每组15例。两组分别于麻醉前(T1)、麻醉后(T2)、术毕(T3)、术后1d(T4)、术后3d(T5)测外围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后、术毕、术后1d时CD3、CD4、CD8及CD4/CD8均较麻醉前下降(P〈0.05),术后3dⅡ组指标恢复接近麻醉前水平,Ⅰ组各项指标仍低于麻醉前水平。两组指标相比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能减轻围术期的应激反应及麻醉药物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抑制,有利于胸科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及早恢复。  相似文献   
8.
烧伤整形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氯诺昔康和氯诺昔康复合芬太尼用于烧伤整形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60例18~53岁的烧伤整形患者,分为3组,L组20例,术毕静脉注射氯诺昔康负荷量8 mg,后接含氯诺昔康32 mg 生理盐水100 ml的一次性镇痛泵行PCIA;M组(复合组)20例,术毕予静脉推注芬太尼负荷量0.05 mg,后接含氯诺昔康32 mg 芬太尼0.4mg 生理盐水100 ml的一次性镇痛泵行PCIA;D组20例作为对照组,不加任何止痛药.记录3组患者在1,4,8,16,24及48 h时间点的镇痛评分(VAS)和镇静(OAA/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M组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L组(P<0.05);M及L组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D组(P<0.01).而3组的镇静OA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M,D组的头晕发生率比L组明显增高(P<0.05),而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尿潴留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M组比L组的术后镇痛效果好,患者容易接受,是一种平衡镇痛的好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