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5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近年来我们对用于原发性肝癌诊断的AFP(甲胎蛋白)、AFU(α-L-岩藻糖苷酶)和α_1-AT(α_1-抗胰蛋白酶)在消化道肿瘤肝转移后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对其临床价值探讨如下。材料与方法对象:对同期63例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前常规B 超检查和术中肝脏探查结果进行分析,确定无肝转移者47例,其中胃癌16例,贲门及食道下端肿瘤26例,结肠癌5例。确定有肝转移  相似文献   
3.
PGE_2对CCI_4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害具有确切的细胞保护作用,能明显降低血清ASW、AST(-m)、ALT。减轻肝脏郁血水肿,降低肝细胞坏死、脂肪变性和炎症浸润等指标评分,并肯定了FGE_2的膜稳定效应,这可能是PGE_2对肝细胞保护效应的主要机制之一,还提出CCl_4对肝细胞膜性结构的损害呈均一性,FGE_2对肝细胞膜和线粒体都具有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4.
胃大部切除后胃肠吻合,一般多采用羊肠线作第一列全层连续内翻缝合及丝线浆肌层间断缝合的方法,由缝线引起的并发症极少。近十年来有采用丝线作第一列全层连续或间断缝合的,病例虽不很多,但我院自1972~1979年间,却发现17例由丝线缝合而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值得引起重视。此17例中除1例为膈疝手术外,其余均系溃疡病而行胃大部切除者,14例有轻重不等的恶心、反酸、嗳气、上腹痛及大便隐血阳性等类似溃疡病症状,3例有不完全性吻合口梗阻症状,15例经纤维胃镜检查见吻合口有残留线头  相似文献   
5.
1.本病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应引起临床重视,做好随访、复查工作,并以胃镜检查为首选,其诊断正确率达95%以上,力争早诊断才能改善其预后。2.我院自1979年5月至1981年5月经纤维胃镜确诊胃癌163例,其中残胃癌7例(占4.2%),确诊本病距首次手术时间平均为11.5年。其临床表现无特征性,预后极差。3.结合文献对残胃癌作了扼要阐述,并提出对良性胃病行手术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尤其对萎缩性胃炎采取手术治疗并不能达到防止胃癌的发生。胃手术时术式建议以毕氏Ⅰ式为首选。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用胃液GCAA粗提液免疫家兔,制备抗血清,经亲和层析法纯化后,检测了160例患者,测得胃癌的阳性检出率为88.6%,假阳性率3.4%。本试验证实:胃液GCAA是一种对胃癌有一定特异性和敏感性的肿瘤标记,可用于胃癌的辅助性诊断。提纯后的胃液GCAA,琼脂免疫电泳位于β区,在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上显示出一条带。胃液GCAA仅存在于胃液中,不分泌进入血液。胃液GCAA的检出不受肿瘤部位和组织学类型的影响。伴有肠上皮化生的病例,胃液GCAA的检出率显著高于不伴有肠上皮化生的病例,胃液GCAA不仅可以检出胃癌,也可以检出癌前期病变。  相似文献   
7.
纤维胃镜检查(以下简称胃镜)可以检出X线漏诊病变并通过组织学和细胞学检查确定诊断,尤其对早期发现胃癌,彻底改善其预后有很大作用。随着胃镜的普及,充分发挥其效能,提高检查技术和减少漏诊是很必要的。胃镜漏诊可能各院皆有,然而胃镜漏诊的分析报道极少。作者曾经胃镜和病理确诊一例溃疡型胃癌,患者随即去他院复查却被漏诊,而诊为浅表性胃炎。另外,一般对胃镜诊断比较信赖,假如漏诊了恶性病变,往往延误治疗时机。因此探讨胃镜漏诊原因,具有一定普遍意义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四组:正常对照组(NC,10只);CCl_1损伤组(CI,20只,50%CCl_40.12ml/kg灌胃);PGE_2保护组(PP,20只,在给CCl_4前24h,30min及后6、12、2430hPGE_2300μg/kg腹腔注射);PGE_2对照组(PC,10只,PGE_2同PP组)。CI组、PP组于给CCl_4后48、72h各处死一半。CCl_4  相似文献   
9.
给饥饿家免按每公斤体重4u于皮下注射药用胰岛素。注射前、后30分钟,分别抽血并分离出血浆。用聚酰胺薄层析分离和荧光测试法检测血浆支链氨基酸(BCAA)及芳香族氨基酸(AAA)荧光强度,并以此计算支/芳(BCAA/AAA)比值。以对照液用同样方法做对照组实验。研究结果,AAA变化不显著,但BCAA则明显降低,因而支/芳比值从注射前的2.816下降至注射后的1.486,其下降百分率为48.0%。提示,增加血浆胰岛素的有效浓度能显著改变BCAA的分布平衡。病例测试,选择具有高胰岛素血症的肝硬化患者20例及肝性脑病患者13例,以同样方法进行血浆支/方比值测定,所获结果与上述动物实验的相互吻合。  相似文献   
10.
1.本文总结我院经纤维胃镜检查2000例中,胃镜直视下加活检和外科手术病理证实为胃癌共171例,占胃镜检查总数8.55%,仅次于慢性胃炎、溃疡病而居第三位。胃癌发病年龄从40岁开始即显著增高,尤以60~69岁年龄组占大半数,男性显著高于女性。临床表现依次为上腹隐痛,饱胀,食欲减退,消瘦乏力,呕血/黑便等一般胃病表现。临床检查缺乏特征性变化,病程长短亦甚悬殊,与伴存慢性胃炎有关。2.胃癌多发部位为胃窦部(47.4%),其次为贲门胃底(33.3%),胃体(18.1%)等,分型诊断按通用 Borrman 氏分型以Ⅳ型最多见(33.9%),本组早期胃癌检出率为7.6%,均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本组除1例为少见的鳞状细胞外,其余均为腺癌。3.本组胃癌伴存萎缩性胃炎占36.8%,其中有半数有肠上皮化生,4例间变,浅表性胃炎16.4%,球部溃疡2例。4.本文对常用诊断胃癌的胃镜、活检、GI三者进行了比较,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2.4%,97.1%及79.5%,以活检阳性率最高,并对这三种诊断方法可能产生的假阴性进行初步讨论。5.本文对十二指肠溃疡伴存胃癌之所以少见的原因简要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