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医药卫生   8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与恶性黑素瘤发生相关的种族、遗传、日光曝晒等危险因素,通过一级和二级预防措施,包括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宣传教育,避免某些危险因素,提高其警惕性和自检率,以及利用各种手段早期发现等,对于降低恶性黑素瘤的死亡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易军  戴辉  张聚良 《医学争鸣》2000,21(5):86-86
0 引言 胰腺多房性潴留性囊肿极为罕见,我科收治1例,报道如下.1 病例报告 患者,男,29岁,因发现右上腹包块11d入院,缘于11d前无明显诱因感右上腹痛,仅局限于右上腹部,无肩背部放散痛,伴间歇性发热,体温最高达38.3℃,经抗炎,对症治疗无效.并逐渐可触及右上腹有一肿块,在当地医院行穿刺检查为脓血性液体.镜检发现炎性细胞,B超示:胆囊窝下方及右肾内侧及腹腔动脉,下腔静脉外前方可见异常区,大小约9.1cm×6.6cm×7.6cm,边界清楚,形态不规则,内呈蜂窝状,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液性暗区,CT示:右上腹部上腔静脉前方6.0cm×9.0cm肿块和周围组织粘…  相似文献   
3.
VEGF-C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乳腺癌、乳腺良性肿瘤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探讨VEGF-C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用10例正常乳腺组织、30例乳腺良性肿瘤及60例乳腺恶性肿瘤标本,以免疫组织化学及半定量反转录PCR(RT-PCR)检测VEGF-C的表达。结果在乳腺恶性肿瘤组织中,VEGF-C阳性表达率为46.7%,明显高于正常乳腺(10.0%)和乳腺良性肿瘤组织(13.3%)(P<0.01);乳腺癌中VEGF-C的阳性表达率为48.2%,明显高于乳腺叶状囊肉瘤(25.0%)(P<0.01);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VEGF-C的阳性表达率(55.0%)明显高于没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30.0%)(P<0.01)。结论VEGF-C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并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可作为乳腺癌转移、复发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及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发生,探讨二者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15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及60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K-20及乳腺组织中E-cadherin mRNA的表达.结果 15例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中,均有E-cadherin阳性表达(100%),而60例乳腺癌组织中,E-cadherin阳性表达23例(38.3%),二者差异显著(P〈0.01);CK-20在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未见表达.在60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检出CK-20阳性表达28例(46.7%),E-cadherin在相应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4.3% (4/28),32例外周血CK-20阴性的乳腺癌病例中,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为59.3%(19/32),二者差异显著(P〈0.01).结论乳腺癌组织中E-cadherin的低表达与外周血高转移率显著相关,提示E-cadherin的表达缺失或低表达可能是导致乳腺癌高转移的因素之一,可作为临床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 保乳手术现已成为乳腺癌的标准手术方式之一,保乳手术能够保留患者的乳房外形,极大地改善患者术后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BRCA1/2基因是与乳腺癌密切相关的易感基因,BRCA1/2基因突变对保乳术后乳腺癌患者局部复发的影响目前尚有争议。因此,本研究分析BRCA1/2基因突变与乳腺癌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的关系,并构建相关预测模型,预测保乳术后乳腺癌患者的无局部复发生存(LRFS)率,为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6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保乳手术的189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并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下患者BRCA1/2基因突变的差异,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Cox等比例回归模型分析BRCA1/2基因突变及其它临床病理因素对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的影响,并构建列线图来预测患者的LRFS率。通过一致性指数(C-index)、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通过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并通过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模型的临床获益和应用价值。结果 BRCA1/2基因突变组和未突变组的年龄和分子分型进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Cox等比例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BRCA1/2突变、肿瘤分级、肿瘤大小、N分期及分子分型是保乳术后乳腺癌患者LRFS率的影响因素(均P<0.1)。多因素Cox等比例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BRCA1/2基因突变、肿瘤大小、N分期及分子分型是保乳术后乳腺癌患者局部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将这些因素纳入并建立LRFS率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模型的C-index为0.86,内部验证C-index为0.8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的3、5年LRFS率预测的AUC分别为0.89、0.85;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的LRFS率与实际LRFS率接近;DCA分析显示模型的临床获益及应用价值较高。结论 BRCA1/2基因突变与保乳术后乳腺癌患者的局部复发相关,基于BRCA1/2基因突变列线图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保乳术后乳腺癌患者的LRFS率,并为乳腺癌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乳腺EIS检测评价年轻女性罹患乳腺癌危险度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乳腺电阻抗扫描成像(EIS)对年轻女性乳腺癌病人的敏感度、特异度,计算其相对危险度,决定是否采用更精确的影像学检查,以期指导年轻女性乳腺癌病人的早期检测。方法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6家医疗机构采用前瞻性、多中心的方法对年龄≤45岁的女性进行临床观察研究。对583例准备进行乳腺组织活检的年轻女性病人进行乳腺EIS检测,与其病理结果相对照,计算出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同时计算乳腺EIS检测阳性病人患乳腺癌的发生率。结果583例中143例确诊为乳腺癌。EIS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7%、72.9%、76.3%、51.2%和94.1%。EIS检测结果阳性的年轻女性患乳腺癌的相对危险度为8.67。结论乳腺EIS检测可能成为年轻女性早期筛查乳腺癌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探讨PBL教学在八年制学员外科实习中的应用.通过总结理论课授课经验,明确在实习中开展PBL教学的必要性,结合教学目标,确定PBL教学的内容及方案,讨论具体实施过程,拟定相应考核标准,同时对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以更好地开展PBL教学.  相似文献   
8.
姚青  王岭  边杰芳  马中  张聚良  易军  杨华  宁莫凡 《医学争鸣》2003,24(11):1002-1003
目的 :观察肢体负压对犬肢体动脉闭塞性病变血脂的影响 .方法 :随机分治疗组犬 1 0只 ,对照组 1 0只 ,均用边氏法制作犬肢体动脉闭塞病变模型后 ,治疗组行肢体负压治疗 ,并于模型制作前、负压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 ,行血脂各项指标检测 ,对照组不做负压治疗 ,其余处理与治疗组相同 .结果 :治疗组负压治疗后 ,血浆总胆固醇 (Tch)、三酰甘油 (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h)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 <0 .0 1 ) ,而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h)则升高 (P <0 .0 1 ) ,并恢复至模型制作前水平 (P >0 .0 5 ) .对照组治疗后上述各指标与模型前及治疗组相比相差显著 (P <0 .0 1 ) ,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结论 :肢体负压治疗可改善犬肢体动脉闭塞性病变的血脂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化疗药物环磷酰胺及表阿霉素对 4种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以及对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ERK1/2 )及其上游激酶 (MEK1/2 )蛋白表达及活化水平的影响。方法 :按常规方法培养细胞及制备蛋白电泳样品。应用Westernblot检测培养的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系MCF 10及MCF 7、T4 7D、Bcap 37、SK BR 3乳腺癌细胞系中 ,ERK1/2和MEK1/2的表达及活化 (磷酸化 )水平 ,以及这两种药物对ERK1/2和MEK1/2的表达及活化的影响。用MTT比色法检测这两种化疗药物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 :与对照MCF 10细胞相比较 ,4种乳腺癌细胞系中 ,MEK1/2、ERK1/2蛋白的表达及活化水平均明显增高 ;两种化疗药物均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这两种药物处理的乳腺癌细胞中 ,MEK1/2、ERK1/2蛋白的表达及其活化水平明显低于未处理组。结论 :MEK、ERK蛋白的过度表达及活化 ,可能在人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这两种化疗药物可能是通过抑制MEK、ERK蛋白的过度表达及活化来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0.
研究表明,许多病理生理过程,如创伤愈合、炎症、肿瘤生长及转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都与血管生成有很大关系。通过导入相关基因促进或抑制血管生成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拟对血管新生的分子机理及外对血管生成的基因治疗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