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06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雄激素阻断和全雄激素阻断结合125Ⅰ放射微粒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近10年来中晚期前列腺癌病人44例,其中C期28例,D期16例.双侧睾丸切除+抗雄激素药物治疗(A组)35例,双侧睾丸切除+抗雄激素药物+125Ⅰ放射微粒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B组)9例.比较治疗前后PSA的变化及生存率.结果:A组35例病人PSA平均值由60.3μg/L降至12.1μg/L.B组9例病人PSA平均值由72.1μg/L降至3.6μg/L.35例A组病人随访9~84(平均39.2)个月,排除非癌性死亡3例,因前列腺癌引起的死亡6例,生存率为81.3%(26/32).B组9例病人随访7~24(平均13)个月,病人全部存活.结论:全雄激素阻断治疗及全雄激素阻断治疗结合125Ⅰ放射微粒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是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可供选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放射性125I粒子对家兔尿道的放射性损伤。方法:麻醉下将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雄性家兔尿道旁1.0cm处。125I粒子的放射性粒子活度分别为14.8MBq(A组)、29.6MBq(B组)和44.4MBq(C组),对照组(D组)仅尿道旁种植相当于粒子大小无放射性的无菌铅管1粒。植入后4周,摄尿道片,观察粒子位置等情况;原手术切口切开,取放射粒子周围2.0cm范围内的家兔尿道组织作肉眼、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进行放射性损伤的评价。结果:术后4周,肉眼及光学显微镜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粒子周围的尿道粘膜、粘膜下及肌层所见基本一致;C组少部分电镜视野中观察到尿道上皮胞质出现较多空泡变性、空化、嵴稀疏等超微结构的损伤。光镜下尿道入射性损伤评分,A、B、C、D组分别为(2.20±0.18)、(2.23±0.15)、(2.27±0.10)、(2.10±0.17)分,A、B、C组与D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线粒体作FlaMeng半定量分析,A、B、C、D各组评分分别为(1.23±0.13)、(1.34±0.25)、(1.41±0.30)、(1.12±0.13)分,A、B、C各组与D组(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对尿道放射性损伤随粒子的放射性活度的增加而逐渐加重,呈明显的放射性活度效应关系;正常剂量的放射性粒子对尿道的损伤是很轻微的,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对前列腺增生症伴有神经源性排尿功能障碍的认知和处理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4例前列腺增生症伴有神经源性排尿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尿动力学检查、诊断、处理及预后情况。结果:14例中行前列腺电气化9例,趾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1例,膀胱永久造瘘2例,药物保守治疗2例。电气化患者1例出现永久性尿失禁,1例术后1年又出现增生,经再次气化治疗后痊愈,其余患者排尿均明显改善,残余尿减少或消失。结论:前列腺增生症伴有原性尿功能障碍并不少见,通过细致的检验和尿动力学检查,明确神经性排尿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能够改善排尿症状,减少永久膀胱造瘘,最大限度地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用汽化切割电极行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 (TV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及手术方法。方法 :用ACMI公司汽化镜及汽化切割电极行TV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Ⅰ度 2 4min ,Ⅱ度 45min ,Ⅲ度 80min。术后平均留管时间 3 .4d ,拔管后再置管者 3例 ,有 1/ 3患者术后拔管有轻度血尿 ,5例大出血 ,3例发生睾丸附睾炎 ,3例发生尿失禁。在随访的 3 2例患者中 ,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术前 2 3 .1分 ,术后 6个月为 3 .6分。结论 :用汽化切割电极行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安全、疗效确切、出血少、并发症少、适应证宽  相似文献   
5.
凋亡蛋白Bcl-xL和Bcl-2在膀胱肿瘤中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肿瘤中Bcl-xL和Bcl-2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5例正常膀胱组织、70例膀胱肿瘤中Bcl-xL和Bcl-2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膀胱肿瘤中Bcl-xL、Bcl-2蛋白呈现高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3%和46%,二者均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及病理学分级有关;Bcl-xL与Bcl-2表达呈正相关。结论Bcl-xL、Bcl-2蛋白可能参与了膀胱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膀胱肿瘤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Bcl-2、Bax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3例正常膀胱组织标本中P-gp、MRP、Bcl-2、Bax的表达。结果:(1)复发膀胱癌组织中P-gp、MRP、Bcl-2表达水平高于初发癌组织(P〈0.05);Bax表达水平与之相反(P〈0.05)。(2)P-gp、Bcl-2表达随着病理分级、分期上升而增高,Bax表达随着病理分级、分期上升而下降,MRP与病理分级、分期不相关。(3)P-gp表达与Bcl-2呈正相关,与Bax呈负相关。结论:膀胱癌组织P-gp、MRP、Bcl-2、Bax可作为判断膀胱癌的恶性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可逆性输尿管部分梗阻(PUUO)动物模型,并观察部分梗阻肾脏形态学改变。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将右侧输尿管上段埋入腰大肌建立PUUO动物模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梗阻解除组。观察组24只,分别于1、2、4、8周各取6只,行二维超声检查及病理学检查;梗阻解除组48只,分别在2、4周各为24只大鼠解除梗阻,于梗阻解除后1、2、4、8周各取6只,行二维超声及病理学检查。结果 梗阻后积水肾盂前后径(APD)、肾盂容积(V)逐渐增大,最大肾实质厚度(RCT)逐渐减小,与正常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时间段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梗阻解除后,APD、V逐渐变小,RCT逐渐增加,与梗阻解除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时间段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梗阻解除越早,恢复越快,病理学检查也支持这一结果。结论 该模型成功复制了PUUO所致肾脏形态学改变,是一种理想的PUUO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经膀胱径路前列腺内植入^125Ⅰ粒子联合全雄激素阻断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1例C期及D期的前列腺癌患者,经膀胱前列腺内植入^125Ⅰ粒子,同时行膀胱造瘘、双侧睾丸切除,并口服氟他胺等治疗。结果随访6~38个月(平均18.6个月),除一例死亡外,其余20例全部存活,术后6月,PSA0.1~2.4ng/ml,平均1.4ng/ml,前列腺体积平均缩小24.7%。术后9个月时,C期前列腺癌PSA正常,2例D期PSA复又升高。术后12个月,除3例D期患者PSA明显升高外,其余C期患者PSA〈4ng/ml。术后无直肠溃疡、穿孔等并发症,术后21例中有7例拔除造瘘管,自行排尿。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全雄激素阻断治疗可发挥两者优势,并发症少,是治疗C期前列癌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HAI-1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探讨与BTCC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AI-1在BTCC及正常膀胱黏膜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 HAl-1在BTCC及正常膀胱组织中均有表达;在BTCC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膀胱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AI-1表达随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升高、肿瘤转移的发生而显著性降低(P<0.001).结论 HAI-1异常表达在BT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HAI-1蛋白可作为判断BTCC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新型生物学标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全雄激素阻断和全雄激素阻断结合12 5I放射微粒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我院近 10年来中晚期前列腺癌病人 44例 ,其中C期 2 8例 ,D期 16例。双侧睾丸切除 +抗雄激素药物治疗 (A组 )35例 ,双侧睾丸切除 +抗雄激素药物 +12 5I放射微粒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 (B组 ) 9例。比较治疗前后PSA的变化及生存率。 结果 :A组 35例病人PSA平均值由 6 0 .3μg/L降至12 .1μg/L。B组 9例病人PSA平均值由72 .1μg/L降至 3.6 μg/L。 35例A组病人随访 9~ 84(平均39.2 )个月 ,排除非癌性死亡 3例 ,因前列腺癌引起的死亡 6例 ,生存率为 81.3%(2 6 / 32 )。B组 9例病人随访 7~ 2 4(平均 13)个月 ,病人全部存活。 结论 :全雄激素阻断治疗及全雄激素阻断治疗结合12 5I放射微粒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 ,是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可供选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