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探讨临床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考核(DOPS)在外科实习医师"换药"操作考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徐州医科大学2017届和2018届在我院实习的临床医学专业46名本科实习医师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第1周末、第2周末、第3周末、第4周末进行DOPS评估操作考核;对照组在第1周末、第2周末、第3周末进行传统操作考核,第4周末进行DOPS操作考核。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第4周末DOPS考核的平均分数及教师、实习医师对考核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第4周末DOPS考核平均分高于对照组(85.25±2.57)分vs.(76.64±4.96)分;研究组教师满意度为高于对照组教师满意度(7.42±0.41)分vs.(5.76±1.12)分;研究组实习医师满意度为高于对照组实习医师满意度为(7.43±0.85)分vs.(6.17±1.2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OPS评价系统应用于外科实习医师的操作考核中,可有效提高实习医师的操作水平,增加教师与实习医师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显像联合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对小细胞肺癌(SCL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接受18F-FDG PET/CT、血清NSE及Pro-GRP检测的肺占位患者,根据病理及随访结果分为SCLC组(n=40)和良性病变组(n=40);计算18F-FDG PET/CT联合肿瘤标志物诊断SCLC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不同指标诊断SCLC的效能。结果18F-FDG PET/CT联合肿瘤标志物诊断SCLC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5.00%、100%、97.50%、100%及95.24%。NSE、Pro-GRP、Pro-GRP+NSE以及三项联合诊断SCL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0.88、0.96和0.98。结论18F-FDG PET/CT显像联合血清NSE+PRo-GRP检测可提高诊断SCLC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对早期诊断、分期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侵犯血管的肝门部胆管癌(HCCA)根治术同时联合肝叶及入肝血管切除和重建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徐州医学院附属宿迁医院/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普外科2006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62例同时侵犯肝门部肝动脉和门静脉的HCCA患者,根据对患者手术创伤耐受程度的评估、营养状况及家属的意愿,其中33例行HCCA根治术+肝叶切除+肝动脉和门静脉联合切除重建术即R0切除(简称联合切除组),29例仅行姑息性胆管肿瘤切除和(或)内引流减黄手术即R1~2切除(简称姑息手术组)。结果联合切除组和姑息手术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6.3个月和9.6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4.85%比26.32%、66.67%比15.79%和42.42%比0,联合切除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和1、2、3年生存率长于或高于姑息手术组(t=4.470、P=0.000。χ2值分别为28.338、20.348和15.891,均P=0.000)。联合切除组33例患者中,术后出现并发症9例(27.27%),姑息手术组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17.24%),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88,P=0.346)。联合切除组术后第12天有1例死于肝功能衰竭,围手术期死亡率为3.03%,姑息手术组围手术期无死亡者,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93,P=0.345)。结论联合肝叶切除及血管切除重建可明显提高HCCA根治性(R0)切除率,并能提高HCCA患者的1、2、3年生存率。联合血管切除重建和联合肝叶切除的并发症是可控的,不增加围手术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迷你临床演练评价(Mini-CEX)在内科实习医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徐州医科大学2017届和2018届在我院实习的临床医学专业50名本科实习医师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7名实习医师在第1周末、第2周末、第3周末进行Mini-CEX评估操作考核;对照组23名实习医师在第1周末、第2周末末进行传统考核,第3周末进行Mini-CEX操作考核。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第3周末Mini-CEX考核的平均分数及考官和实习医师对考核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第3周末Mini-CEX考核平均分高于对照组[(42.35±2.57)分vs.(37.64±3.96)分];试验组考官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满意度[(8.42±1.41)分vs.(6.76±1.12)分];试验组实习医师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满意度[(8.92±0.75)分vs.(6.17±1.38)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ni-CEX应用于内科实习医师考核中,可有效提高实习医师的规范化诊疗水平,增加带教医师与实习医师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OX-2和Ki67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8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COX.2和Ki67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8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OX-2和Ki67的表达分别为71.95%和64.63%,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均明显增高(均P〈0.001);COX-2和Ki67的表达与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及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均P〈0.05);Ki67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P〈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显示两者表达呈正相关(P〈O.05)。结论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OX-2和Ki67的表达均增高,两者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对两者进行联合检测可反映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和Ki-67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8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和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COX.2和Ki.67蛋白表达,并分析二者表达的相关性以及其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①在8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OX-2和Ki.67蛋白表达阳性率均分别明显高于其在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COX.2:71.95%(59/82)比8.54%(7/82),z。=68.56,P〈0.001;Ki-67:64.63%(53/82)比13.42%(11/82)。X2=45.20,P〈0.001]。②COX.2和Ki.67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TNM分期(cox.2:rs=O.349,P〈0.05;Ki.67:rs=0.305,P〈0.05)、淋巴结转移(cOx-2:rs=0.336,P〈0.05;Ki-67:rs=0.419,P〈0.01)、脉管侵犯(cOx-2:rs=0.235,P〈0.05 ki-67:rs=0.461,P〈0.01)及组织学分级(cox-2:rs=0.434,P〈0.01;Ki-67:rs=0.378,P〈0.05)均呈正相关;Ki.67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直径呈正相关(rs=0.365,P〈0.01),而COX.2蛋白阳性表达与此无关(rs=0.135,P〉0.05);COX-2和Ki-67蛋白阳性表达皆与患者是否绝经无关(cox-2:rs=O.172,P〉0.05;Ki.67:rs=0.163,P〉0.05)。③在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OX.2和幻.67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性(rs=0.475,P〈0.01)。结论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OX.2和Ki.67的表达均增高,两者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对两者进行联合检测可反映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生物学行为,COX-2有可能成为乳腺癌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新辅助化疗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3例I~III期TNB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1例术前行新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组),32例行直接手术后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组),新辅助化疗与术后的辅助化疗均采用蒽环类为主序贯紫杉类方案。分析新辅助化疗组患者术前获益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复发转移与生存率情况。 结果:新辅助化疗组31例患者术前总获益率为100%,其中完全缓解达61.29%(19/31);3年内发生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者新辅助化疗组13例(41.94%),术后辅助化疗组22例(68.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5,P<0.05)。新辅助化疗组和术后辅助化疗组的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48.38%、25.00%;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8.71%、9.78%,新辅助化疗组两者均明显优于术后辅助化疗组(χ2=4.870,P=0.027;χ2=7.469,P=0.006)。 结论:蒽环类为主序贯紫杉类方案的新辅助化疗能使TNBC患者明显获益,且远期疗效优于术后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腹经后纵隔进行贲门癌根治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26例贲门癌侵及食管下段的患者进行经腹经后纵隔贲门癌根治术,其中根治性近端胃食管切除9例,根治性全胃食管切除17例.结果 本组26例均成功完成经腹经后纵隔贲门癌根治术.平均手术时间:全胃切除(189±39)min,近端胃切除(153±35)min;平均手术出血量:全胃切除(200±80)ml,近端胃切除(168±76)ml;平均清扫淋巴结数:腹腔淋巴结(23.3±7.3)枚/例,食管旁淋巴结(4.1±2.0)枚/例.术后无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发生,4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经治疗好转,所有患者恢复良好.术后随访5~51个月,4例出现肝转移,2例发生肺转移,其中1例死亡,其余患者情况良好,无吻合口癌复发.结论 经腹经后纵隔贲门癌根治术安全、可行,适用于膈肌没有受侵犯、食管受侵小于5 cm的胃上都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受体在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近5年来86例复发、转移乳腺癌切除转移病灶、转移灶旁组织和正常组织,进行生长抑素受体测定,将上述三组表达情况进行比较;同时与该86例患者第一次术后的生长抑素受体表达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复发转移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生长抑素受体表达率分别为25.58%-51.16%、2.33%-4.65%和0%;86例复发转移的癌组织与首次发病时的生长抑素受体表达率分别为38.37%和70.93%;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乳腺癌复发转移后癌组织中的生长抑素受体表达率明显低于首次发病时的表达率,此类患者病期晚、预后差,对于这类患者在应用生长抑素治疗前应力争获取癌组织,以便选择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