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63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6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生殖健康和生殖权利问题首先由西方妇女团体所提出,与女权运动的发展相联系,强调为妇女及其家庭提供高质量的生殖健康服务。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全球政府委员会提出生殖健康的定义,为1994年在埃及召开的国际人口与社会发展大会所采纳,经过讨论和修改,为绝大多数国家  相似文献   
2.
本文测定了对照组及两个萘普生(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处理组大鼠着床期宫内PGF2α的含量。结果表明,对照组、萘普生低剂量组(2mg/kg体重)和高剂量组(20mg/kg体重)的PGF2α含量分别为6.71±0.93、2.19±0.34和1.01±0.18ng/100g组织(三组间P<0.01)。同时,还观察到在本实验条件下,萘普生无明显干扰节育器抗生育作用,药物本身亦未呈现显著抗生育活性。  相似文献   
3.
苯噁丙嗪(Oxaprozin)是一新型解热、镇痛、抗炎药,具有半衰期长(约50~60h)、消化道副作用轻之特点。1990年我系在国内首次研制合成。本文以不同病理模型系统地研究其药理效应,旨为我国生产该药提供实验依据。1 方法与结果 1.1 对角叉菜胶致炎及其炎症渗出液中前列腺素E(PGE)含量的影响: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50只,体重150±10g,随机分5组即0.5%羟甲基纤维素(CMC)阴性对照组、阿斯匹  相似文献   
4.
氯醚避孕针剂是由氯地孕酮和醋炔醚两种人工合成的孕激素配伍而成的长效避孕药。临床试用观察表明效果良好。本文报告利用家免观察药物长期应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6.
醋酸棉酚每天30mg/kg(6次/周)给药6~8周后,大鼠肾曲小管线粒体肿胀,嵴模糊,伴有早期溶酶体增多、增大,形态多样,其后转而减少、变小。肾近曲小管微绒毛水肿,部分肾曲小管基底膜水肿。未见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和足细胞的超微结构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
以小鼠子宫重量法、兔子宫内膜转化实验及大鼠附性器官法研究三烯高诺酮的生殖生物学活性。结果表明:本品具有一定的孕激素活性和较弱的雌激素、雄激素活性;在雌二醇或孕酮存在条件下,表现出一定搞雌激素或抗孕激素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在国内开发治疗妇女更年期与手术后绝经症的新药 ,对国产替勃龙进行了多项生殖内分泌生物实验 ,结果表明该药兼具雌激素、孕激素及雄激素活性 ,并有延迟排卵作用 ,对大鼠雌激素缺乏性阴道炎也有治疗作用。其药理特性符合临床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症要求。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国产全合成米非司酮在大鼠和猴体内的吸收、排泄及药物代谢动力学。结果表明,国产米非司酮在大鼠胃肠道吸收良好,给药后2小时药物吸收70%以上。给弥猴一次灌胃给药后,经肾原型排泄的药物仅占给药总量的0.61%,其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Tmax =1.24±0.11 h, Cmax=579±79 ng, t_(1/2α)=1.59±0.24 h,t_(1/2β)=20.72±2.63 h, Vd=142.8±45.9L/Kg,CL=4.47±1.53L/h/Kg。  相似文献   
10.
避孕药临床应用40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激素类女用口服避孕药由孕激素和雌激素组成 ,最早经美国Pincus教授和美藉华人张明觉教授多年研究后 ,从195 6年开始临床试用并推广。国内 196 3年开始研发 ,次年 (40年前 )转入临床试用 ,196 7年正式鉴定 ,并逐步推广。其后 ,相继有女用长效口服避孕药、避孕针剂、速效避孕药及缓释系统避孕药 (皮下埋植剂为代表 )应用于临床 ,并取得了令人嘱目的成就[1~ 4] 。以孕激素和雄激素组成的男性避孕药研究也相应地获得了发展。近年来 ,第 3代抗孕激素避孕药的推广应用 ,为广大育龄妇女提供了更为确实有效的口服避孕药 ,使避孕药的临床应用进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