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86例冠心病患者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发生规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NS)发作分析研究,寻找其规律,以指导临床识别其恶性及潜在恶性的高危病人,并对其实施干预治疗。方法:根据86例冠心病患的Holter监测资料,对其VT—NS发作的昼夜节律,发作时段以及伴随的其他心律失常和ST-T缺血性改变等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冠心病VT—NS以白天清醒状态下的发作明显多于夜间睡眠状态,其中尤以6Am-12N时段为发作高峰。本组病例多伴有复杂室早,且ST—T缺血改变也以伴复杂室早为多。结论:冠心病VT—NS的发作与交感神经活性增强有关。且因其多伴有复杂室早故应视为潜在高危病人,而高危程度与心肌缺血程度正相关,对临床进行干预性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时间治疗学是近年来医学研究的1个新课题,尤其是心律失常的治疗。众所周知,心律失常仍是心血管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所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又均有其对心脏的毒性作用,而某些致命性心律失常又非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不可,因此如何选择最佳的给药时间,又如何配合其他最佳的治疗,对于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率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通过对笔者近14年来收集的198例有着严重致命性心律失常先兆的短阵室速的心律失常患者的DCG监测资料,对其病因、发作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深刺下关穴的治疗方式对周围型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诊治的100例周围型面瘫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深度针刺下关穴得气;观察组:深刺下关穴,其进针深度为得气后小幅度刺入0.1~0.2寸。同时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同时间点面神经功能评价量表评分、House-Brackman分级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88%vs 85.71%),P0.05;治疗10次、20次后随访发现,两组面神经功能评价量表总分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且观察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House-Brackman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针对周围型面瘫患者深刺下关穴的治疗方式较常规深度针刺具有更好的疗效,能显著恢复患者面神经功能,同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三种非创伤性检测手段对老年人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平板运动试验和Holter监测对老年患者冠心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曾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且于造影前后2个月内完成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和平板运动试验(TET)的老年疑诊冠心病患者114例,其中部分患者完成Holter监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金标准,114例中有89例诊断为冠心病,25例排除冠心病。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SRECT法分别为92.1%和60.0%,平板运动试验(以最大ST/HR≥2.2mV/次·min为阳性)分别为80.9%和80.0%,Holter监测为57.9%和71.4%。SPECT、TET法的敏感性好于Holter法(P<0.05),SPECT法的特异性较Holter法差(P<0.05)。以SPECT‘评分和TET的最大ST/HR斜率作为诊断指标,ROC曲线下面积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SPECT法和平板运动试验(最大ST/HR斜率)诊断老年人冠心病的价值优于Holter监测。  相似文献   
5.
6.
DCG对室性早搏(PVS)的检出具有重要的价值,早已受到学者们的公认,并对PVS定量、发生时间、频率及预后判断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观察了万次/24h以上的PVS者96例,根据不同病因,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AT1受体阻滞剂缬沙坦对阿霉素心肌病(ADR-DCM)大鼠的心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分3组:(1)阿霉素心肌病组(ADR-DCM,n=25),阿霉素 2.5 mg/kg,尾静脉注射,每周1次,连续10周;(2)阿霉素心肌病+缬沙坦治疗组(ARB,n=10), 缬沙坦 30 mg/kg,每天1次,灌胃治疗;(3)正常对照组(CON,n=10)。12周时进行超声和血流动力学检测,氯胺T法检测羟脯氨酸及胶原含量, Western印迹分析检测MMP-2、MMP-9及TIMP-1的表达,明胶酶谱法检测MMPs活性。结果: ARB组死亡率明显低于ADR-DCM组(20% vs 40%,P<0.01)。ADR-DCM组大鼠左室内径大于CON组,心功能明显低于CON组, ARB组左室内径增加程度及心功能各项指标变化低于ADR-DCM组。ADR-DCM组心肌羟脯氨酸及胶原含量高于CON组, ARB组显著低于ADR-DCM组(P<0.01)。ADR-DCM组左室心肌MMP-2、MMP-9蛋白表达及MMPs明胶酶活性明显高于CON组 (P<0.01),ARB组MMP-2、MMP-9表达及活性明显低于ADR-DCM组(P<0.01),而TIMP-1的表达在3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缬沙坦部分通过抑制MMPs表达及活性逆转ADR-DCM左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心率变异性(HRV)是评价心脏自主神经对心脏控制的无创性检测指标,是预测心脏疾病发生的一项有价值方法,能准确反映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支配作用。本文对91例高血压病(EH,A组)与104例正常人(B组)的HRV进行分析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动态心电图中检出的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规静息心电圈中描记到的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常伴有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易发展为室颤,而导致猝死,故一般认为属恶性心律失常,需作紧急处理。本文分析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中记录到的室速,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SMI)日益受到重视 ,冠心病中SMI的发作远较心绞痛发作多见 ,可能是猝死或急性心梗的先兆 ,应引起充分的重视。本文分析 2 0 0例冠心病患者DCG检测结果 ,评价及讨论DCG对冠心病患者SMI的检出率 ,对比有症状及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时DCG表现 ,SMI与心率、心律失常关系、昼夜节律的变化、临床意义及预后。1 资料与方法1996年 10月~ 2 0 0 1年 6月经我院DCG室检查 ,诊断为冠心病者 2 0 0例 (符合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及WHO诊断标准 ) ;其中男性 15 0例 ,女性 5 0例 ,年龄3 7~ 80 (平均 65 )岁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