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腺癌术后放疗所致放射性肺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放疗发生放射性肺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17例术后乳腺癌患者放疗的照射剂量、化疗周期,同时分析行内分泌治疗、年龄、Karnofsky评分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关系.结果 临床有放射性肺炎症状者11例,占9.4%;有影像学改变的放射性肺炎31例,占26.5%.放射性肺炎与放疗剂量、化疗周期和年龄有关.结论 放射性肺炎是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高龄、高照射剂量、化疗周期增多会增加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窒息糖代谢紊乱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惠珠  林青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6):114-114,117
目的:总结窒息新生儿血糖异常的护理观察经验,从中寻找更快捷、更有效的护理观察方法。方法:对胎龄(28周±5d)~(40周±4h)有窒息症状的新生儿,根据Apgar评分分为重度窒息、中度窒息对有窒息的新生儿血糖异常者采用强生公司稳步倍加型血糖监测仪对有窒息和潜在有高或低的血糖危险因素患儿加强血糖监测,并进行动态对比观察血糖变化,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对胎龄〈34周和吸吮吞咽功能不完善者予插胃管鼻饲。奶量从少到多,从稀到浓;静脉输注的速度快与慢等,使血糖处于稳定性。结果:113例窒息新生儿中,未出现1例低血糖反应,均治愈出院。结论:窒息新生儿要密切观察血糖动态变化,及时检出血糖异常.尤其在出生后24h内,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陈昱明  刘惠珠 《中原医刊》2007,34(21):27-29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的生存率和局控率与血红蛋白浓度的关系。方法 自1993年3月至2000年6月收治经病理确诊的348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于放射治疗前根据血红蛋白(Hb)浓度分为正常组(Hb≥120 g/L)、轻度贫血组(95 g/L≤Hb〈120 g/L)和中重度贫血组(Hb〈95 g/L)。根据放疗中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分为两组(血红蛋白浓度升高组及血红蛋白浓度降低组)。全部病例均于根治性放疗,常规分割,对其生存率及局控率予以观察分析。结果 血红蛋白浓度明显影响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放疗前升高血红蛋白浓度可提高鼻咽癌患者的局控率,放疗中血红蛋白的升高及降低对鼻咽癌的生存率也有明显影响。结论 贫血—低血红蛋白引起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可造成肿瘤乏氧,从而使肿瘤细胞对放射线抗拒,最后导致疗效降低,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率。升高血红蛋白可提高鼻咽癌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血清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和放射剂量体积参素与急性放射性肺炎(ARP)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对54例肺癌患者给予常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和化疗;20例同步放化疗,34例序贯化放疗。放疗前和放疗30Gy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TM水平。依照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CTCAE V3.0标准进行ARP评级,2级以上定为ARP。分析TM水平和放射剂量体积因素与ARP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20例(37%)发生了ARP,2级12例,3级8例。ARP发生率在MLD(Gy)<10与≥10组、V5<50%与≥50%组、V10<40%与≥40%组、V20<25%与≥25%组、V30<13%与≥13%组、在照射30Gy后TM降低组与增高组分别是8%vs.62%、7%vs.69%、21%vs.75%、28%vs.56%、15%vs.57%、50%vs.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83、22.29、14.05、3.97、10.08、6.46,P<0.05);在ARP和无ARP组,MLD、V5、V10、V20和V30大小分别是:(12±2)vs.(9±2)、(58±10)vs.(43±10)、(42±8)vs.(30±8)、(23±3)vs.(19±6)、(15±4)vs.(1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6、-5.27、-5.70、-3.37、-3.61,P<0.05)。结论多个剂量体积参数与ARP的发生率相关,放疗后血清TM水平降低的患者容易发生ARP。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与三维适形放疗比较,探讨调强放疗对鼻咽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并分析鼻咽癌患者总体生命质量影响因素。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室行三维适形放疗或者调强放疗的初治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QLQ-H&N65的中文版本调查表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结束时(观察急性放射治疗反应),治疗结束后3个月(观察亚急性放射治疗反应),治疗结束后1年(观察慢性反应)的生命质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与三维适形放疗比较,调强放疗改善了总体生命质量、社会功能、口干、吃饭、牙齿问题、唾液黏稠、张口受限、体重下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家庭经济情况可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治疗方式与总体生命质量呈正相关,调强放疗组优势比为2.68,未接受化疗患者与接受化疗患者的优势比为2.39,经济收入所占优势比为1.65,年龄所占优势比为1.76。结论与三维适形放疗比较,调强放疗改善了患者总体生命质量、社会功能、口干、吃饭、牙齿问题、唾液黏稠、张口受限、体重下降;放疗方式、化疗、经济收入、年龄是患者总体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阿罗格”点刺液测试变应性疾病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变应性疾病176例,采用标准测量方法用“阿罗格”点刺液进行过敏原测试,分析其结果。结果用“阿罗格”点刺液检出主要变应原的阳性率较高,尤其是尘螨,与文献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阿罗格”点刺液具有准确、敏感的特点,可用于测试IgE介导的I型变应性疾病患者的过敏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Ⅲ期、Ⅳa期鼻咽癌放疗同步两种化疗方法的近期效果及其毒副作用.方法 将150例确诊为Ⅲ期、Ⅳa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同步放化疗A组75例和同步放化疗B组75例,两组均给予根治性调强放疗,A组在放疗的同时予2个周期(21 ~ 28 d/周期)化疗,紫杉醇135 mg/m2+顺铂80 mg/m2方案;B组放疗同时给予每周1次顺铂30 mg/m2同步化疗,共化疗6周期.观察两种化疗方法的近期效果及其毒副作用.结果 (1)放疗结束后A组与B组原发病灶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68.0%(51/75)与52.0% (39/75),颈部淋巴结CR率分别为64.0%(48/75)与48.0%(36/75),原发病灶并且颈部病变淋巴结CR率分别为45.3%(34/75)与20.0%(15/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25、3.90、10.94,P均<0.05);放疗后3个月复查A组与B组原发病灶CR率、颈部淋巴结CR率、原发病灶并且颈部病变淋巴结CR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治疗期间毒副作用:A组与B组Ⅲ度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38.67%(29/75)与21.33%(16/75),Ⅲ度消化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33%(16/75)与6.67% (5/75),Ⅲ度口腔黏膜损伤发生率分别为46.66%(35/75)与21.33%(16/75),Ⅲ度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率分别为21.33% (16/75)与9.34% (7/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短期随访结果:随访1~3年,两组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疗同步紫杉醇135 mg/m2+顺铂80 mg/m2化疗组与放疗同步顺铂30 mg/m2同步化疗组比较,治疗期间紫衫醇+顺铂组毒副作用较单纯顺铂组大,但近期疗效观察未见明显差异,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阿罗格"点刺液测试变应性疾病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变应性疾病176例,采用标准测量方法用"阿罗格"点刺液进行过敏原测试,分析其结果.结果用"阿罗格"点刺液检出主要变应原的阳性率较高,尤其是尘螨,与文献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阿罗格"点刺液具有准确、敏感的特点,可用于测试IgE介导的I型变应性疾病患者的过敏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放疗对鼻咽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并分析鼻咽癌患者总体生命质量影响因素。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室行三维适形放疗(3DCRT)或者调强放疗(IMRT)的初治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QLQ-30中文版调查表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结束时(观察急性放射治疗反应)、治疗结束后三个月(观察亚急性放射治疗反应)及治疗结束后一年(观察慢性反应)鼻咽癌患者的生命质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与三维适形放疗比较,调强放疗改善了总体生命质量、社会功能,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家庭经济情况可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对鼻咽癌患者生命质量影响的因素有放疗方式、是否同期化疗、年龄、经济状况及学历。结论:在医疗护理工作中,要综合考虑病情、治疗方式、心理及人口学资料等相关影响因素,为患者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期提高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