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背景信息的自适应加权压缩跟踪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为了提高目标跟踪的准确度,提出结合背景信息的自适应加权压缩跟踪算法。方法 针对目标边缘背景信息的干扰问题,提出对目标框架分块提取特征,根据区域分配权值,弱化特征提取过程中背景信息的干扰;利用正负样本特征概率分布的Bhattacharyya距离,自适应地选取区分度较大的特征进行分类器训练,提高分类器的鲁棒性;针对目标遮挡导致分类器分类不准确问题,提出设置目标遮挡检测机制,结合目标和局部背景信息对目标实现遮挡环境下的跟踪。结果 与目前较流行的5种算法在6个具有挑战性的序列中进行比较,本文提出的算法平均跟踪率达到90%,平均每帧耗时0.088 6 s。结论 本文算法在背景干扰,光线变换,目标旋转、形变、遮挡和复杂背景环境下的跟踪具有较高鲁棒性。  相似文献   
2.
根据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关于做好奥运期间突发公共事件风险评估工作的通知”,的内容,我院对本单位进行了风险源调查和评估工作。评价所涉及的核设施包括:反应堆类设施,三废处理设施,核燃料后处理研究实验设施,核材料加工、生产和贮存设施。风险的类别分为外部事件和内部事件两类。其中,外部事件风险是指由于自然、社会等外部因素给核设施安全状态带来的威胁;内部事件风险是指由设施自身运行条件或状态产生的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3.
随着近年来放射防护体系的演变,特别是对前苏联切尔诺贝利、巴西戈亚尼亚等事故应急响应经验教训的再总结,ICRP、IAEA以及UNSCEAR等国际组织已经、或者正发布一系列文件,对目前核应急响应框架体系的有关概念、原则和实施导则进行修订,这将导致下一阶段应急响应工作的演变,值得我们关注。2011年3月发生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又为我们带来了对核安全和核应急新的思考。我们对一些极端情况是否已经有了足够的考虑?有哪些要改进?  相似文献   
4.
基于电网企业运营管理中的信息技术资产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状况,提出一种基于智能化技术的IT资产智能化管理方案,并由此实现IT资产动态化管理和监控,评估资产管理成效,提高企业综合成效。  相似文献   
5.
生态转移参数是核设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关键参数之一,受生物和水质等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其在不同环境中存在几个量级的差异。本文以江西彭泽和山东海阳厂址为例,在彭泽厂址采集水、沉积物、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等样品,在海阳厂址采集水、沉积物、扇贝、海白菜、刺参和半滑舌鳎等样品,采用中子活化分析方法测量了样品中的元素Cs、Ba和Co的浓度,进而求得3种元素的生物浓集因子和沉积物分配系数,并将测量值与现有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两个参数受地域影响较大,因而在核设施的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应尽量使用厂址数据;在放射性核素浓度低于探测下限的情况下,中子活化分析方法可获取特定厂址的核素的生态转移参数,以开展特定厂址的评估。  相似文献   
6.
针对动作特征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传输时的损失问题以及网络模型过拟合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跨层融合模型和多个模型投票的动作识别方法。在预处理阶段,借助排序池化的方法聚集视频中的运动信息,生成近似动态图像。在全连接层前设置对特征信息进行水平翻转结构,构成无融合模型。在无融合模型的基础上添加第2层的输出特征与第5层的输出特征融合结构,构造成跨层融合模型。训练时,对无融合模型和跨层融合模型两种基本模型采用3种数据划分方式以及两种生成近似动态图像顺序进行训练,得到多个不同的分类器。测试时使用多个分类器进行预测,对它们得到的结果进行投票集成,作为最终分类结果。在UCF101数据集上,提出的无融合模型和跨层融合模型的识别方法与动态图像网络模型的方法相比,识别率有较大提高;多模型投票的识别方法能有效缓解模型的过拟合现象,增加算法的鲁棒性,得到更好的平均性能。  相似文献   
7.
放射性核素岸滩沉积模式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涉及目前国际上使用的两种放射性核素岸滩沉积模式,NRC岸滩沉积评价模式和IAEA岸滩评价模式,指出了这两个模式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并基于用射线的线衰减系数的倒数μ-1值代替沉积物的有效沉积厚度d,提出了一种推荐模式。此外,对合理选择评价模式参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秦山三期两台机组投入运行以来,陆续出现了燃料破损,为了保证反应堆安全稳定运行,进一步减少裂变产物向一回路的释放,将燃料破损率减少到最小程度,需要将两只破损的燃料棒束运输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进行破损燃料热室检验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根据新版《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和《放射性物品分类和名录》(试行),将含有放射性物质的仪器或制品的例外货包纳入第三类放射性物品,需要对运输过程进行监管。作为需求量大、覆盖面广的含微量放射性物质照明产品,如果对其运输和仓储环节进行审批管理显然不利于整个照明行业的发展,也不利于审管部门的监管。目前世界多数国家在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对这类照明产品的运输和仓储环节进行了豁免;本文收集和分析了我国含微量放射性物质照明产品的现状,采用相应的评价方法,对其运输和仓储环节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根据GB 18871—2002中的豁免准则要求,对我国含微量放射性物质照明产品运输和仓储环节的监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严源  金潇  邵明刚 《同位素》2019,32(6):388-394
目的:了解I-131治疗场所排放放射性废气的来源,找出其对环境的主要污染途径。方法:选取某医院I-131治疗场所作为对象,采集高活室通风柜、甲癌治疗病房场所内部,有组织排放源如高活室通风柜排风、甲癌治疗病房的排风口以及无组织排放源如治疗病房窗户泄漏、衰变池盖板缝隙泄漏的气溶胶样品,分析样品中的I-131活度浓度。结果:I-131活度浓度由高至低依次为高活室通风柜内、通风柜排风系统有组织排放、甲癌治疗病房有组织排放、甲癌治疗病房内、衰变池上方、甲癌治疗病房窗外。结论:高活室通风柜排风系统和甲癌治疗病房排风系统有组织排放是I-131治疗场所排放放射性废气的主要来源。此外,衰变池盖板缝隙泄漏、甲癌治疗病房窗户泄漏等无组织排放源项对近距离区域(I-131治疗场所周围50 m范围内)内空气中I-131活度浓度的贡献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