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23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上期回顾本文前五部分分别介绍了丹麦、墨西哥、法国、德国及意大利等国家的早期军用半自动步枪发展情况。第六部分则要呈现的是俄国和英国在这方面的历史状况——俄国俄国横跨欧亚两大洲,幅员辽阔,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彼得一世改革之后,俄国加速向近代资本主义国家迈进,包括军事工业在内的综合国力日益强盛,逐步成长为庞大帝国。在早期半  相似文献   
2.
三土  明光 《轻兵器》2012,(1):34-39
外形紧凑、火力猛烈的冲锋手枪于20世纪50~60年代在轻武器历史上掀起一阵波澜,诞生于1961年的捷克Vz61"蝎"式冲锋手枪以其精致小巧的外形和特立独行的结构成为当时冲锋手枪中的佼佼者。自诞生以来的30多年中,该枪衍生出众多不同口径的变型版本,被很多国家大量装备和使用,并对一些国家的冲锋枪设计产生影响。随着时间的流逝,Vz61冲锋手枪渐渐退出了军队装备,只作为警用武器或民用武器出现。本刊在此全方面、全角度地诠释这支来自东欧的"蝎子"——  相似文献   
3.
三土  明光 《轻兵器》2012,(16):30-33
双管枪的悠久历史 双管枪的发明由来已久,它的历史几乎和火器发展的历史一样漫长.通过增加身管数量来提高火力强度,这在早期火器中是非常常见的设计. 双管甚至多管枪在19世纪以前相当普及.不同的双管或多管枪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击发机构与枪管数量的对应关系,有的每根枪管都带有独立的击发装置,有的则共用一套击发装置.其中大多数可以选择由哪一根枪管来发射,也有少数是同时发射. 能选择哪一根枪管发射枪弹的武器,最典型的代表是各种双管步枪,特别是双管猎枪,因为多了一根枪管,不仅增加了在鸟兽逃跑时迅速补射的机会,更重要的是通过在两根枪管中预先装填不同号数的弹丸,可以在遇到不同大小的猎物时作出选择,现代猎枪仍然保留了这样的传统设计.极少数双管步枪采用口径不同的枪管,发射不同的弹药,有的甚至采用一根滑膛枪管和一根线膛枪管的组合,以使在不同的距离上使用相应的弹药.  相似文献   
4.
三土  明光 《轻兵器》2012,(11):18-23
轻武器工业起步发展 亚美尼亚所处位置,正是长期动荡不安的高加素"火药桶",因为宗教、民族和边界纷争等原因,这一地区长期充满敌对气氛.亚美尼亚人有着强烈的民族情结和独立倾向,历史上他们因信奉东正教而遭受过土耳其等伊斯兰政权的长期迫害和屠杀,近代亚美尼亚也有过数次民族独立运动,但都被血腥镇压下去.  相似文献   
5.
为了便于隐蔽携行,目前的袖珍手枪通常采用截短枪管的方法来缩短全枪长,其不可避免地牺牲了枪弹威力。而美国博贝格工程公司却别出新裁,采用新式枪械结构,推出了全尺寸枪管的袖珍XR9手枪,成为"史上最具威力的能装入口袋内的微型手枪"……  相似文献   
6.
生产与装备56式半自动步枪的瞄准基线长480mm,与56式冲锋枪的378mm相比高27%,同时该枪枪管比56式冲锋枪的长105mm,弹头初速相应提高了25m/s,达到735m/s,并且弹道更加低伸,因此射击精度更加优良,特别适合射击400m距离内的有生目标,弹头在1500m距离处仍有杀伤力。后来的63式自动步枪,设计初衷就是将56式半自动步枪的精度与56式冲锋枪的火力相结合,其枪  相似文献   
7.
93式手榴弹93式手榴弹是日本在1930年代研制并装备的一种轻型手榴弹,也是同时期日本手榴弹的代表作,其最大特点是结构简单、小巧轻便,全弹长83mm,直径50mm,全弹质量370g,装有39.5g TNT炸药。  相似文献   
8.
和插着羽毛的头盔一样,意大利军队在二战中使用的手榴弹也是独树一帜。除德国盟友提供的M24、M39系列手榴弹外,意军使用的国产手榴弹主要包括M35系列进攻型手榴弹和M42反坦克手榴弹等,其中M35手榴弹是来自3家公司的产品,分别是奥托(OTO)、布瑞达(BREDA)和斯瑞科姆(SRCM)手榴弹。这3种M35手榴弹外形和性能比较接近,如它们都是进攻型手榴弹,弹体都是用薄铝板冲压而成,高度为80-97mm,直径为51- 56mm,全弹质量均为200g左右,装药都是TNT,有效杀伤范围都在10-15m,而且3种手榴弹外表都涂成了鲜艳的火红色,被在1941-1942年间与意大利军队作战的英军称为“红色魔鬼”。这3种M35手榴弹都是意大利自行研制的,结构原理与二战期间其他国家的手榴弹有明显区别,特别是采用了复杂的多层壳体和万向碰炸引信。下面就介绍这3种手榴弹。  相似文献   
9.
三土  明光 《轻兵器》2007,(3):22-24
M39系列M39系列卵形手榴弹是1939年德国为提高手榴弹的便携性和投掷距离而研制的一种轻便型进攻手榴弹,外形呈圆滑的椭球形,最大直径60mm,全弹高100mm,弹体内装填TNT炸药112g,有效杀伤范围为10m。M39由弹体、装药、连接装置和引信等部件组成。弹体由薄金属板冲压成的两个半球组成,再以折边咬合方式固定在一起,其中一半底部为平面并留有  相似文献   
10.
序言手榴弹是一种单兵使用的手掷小型炸弹,依靠破片和冲击波杀伤生动目标、毁伤装备器材。手榴弹的发展在西方起步很早,到15世纪欧洲国家就有了用于城堡和要塞防御的原始手榴弹,17世纪开始出现专门装备手榴弹的“掷弹兵”。但由于枪炮等远射兵器的发展,单兵的作战距离增大,依据堡垒进行防御作战的情况迅速减少,手榴弹的发展因此停滞不前。现代手榴弹是在1904~1905年日俄战争中出现的,但当时的手榴弹结构和数百年前的原始手榴弹大体相同,仍然采用弹体盛装炸药并以导火索控制引爆时间的方式。不过这些自制手榴弹被证明相当实用和有效,重新引起了各国军方的重视。真正奠定现代手榴弹结构基础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当时交战各国都分别研制了自己的现代化手榴弹,其中以1915年春由英国的W·米尔斯爵士研制成功的“米尔斯”手榴弹最为著名。由于手榴弹具有结构简单、轻便、不占编制、用途广泛等特点,很快就成为步兵近战时不可缺少的重要武器。二战中各国使用的主力手榴弹,基本上都是在一战产品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但性能更加完善,特别是突出强调了使用的安全性。除常规的烟火延迟引信得以继续发展外,还诞生了万向碰炸等新型引信,同时燃烧弹、烟幕弹、催泪弹、照明弹等新弹种相继出现,使得手榴弹的综合性能和应用范围进一步提高。其中的某些经典设计一直沿用至今。二战对手榴弹发展的最大影响就是确定了普通杀伤手榴弹的两大种类,即进攻型和防御型:进攻型手榴弹的弹体一般用薄金属板材冲压而成,体积、质量、装药量和杀伤半径都较小,主要依靠爆炸后的冲击波而不是弹片来杀伤、震昏和威慑生动目标,适用于进攻时己方无掩蔽状态下使用,又称“冲锋手榴弹”;防御型手榴弹顾名思义是在防御作战中已方有良好掩蔽时使用,早期采用铸铁弹体,体型较大较重,装药量也较多,依靠爆炸后的破片来杀伤敌人,杀伤半径较大,而且为了控制破片数量,弹体表面一般直接铸出凹槽,其中无柄的防御型手榴弹在我国也称为“手雷”。不过,这两种分类并不是绝对的,如有些进攻型手榴弹为了提高杀伤力专门设计了破片套,需要时可以加装在弹体上,有的则将装药和破片大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使之在进攻和防御时都可以使用,二战中,后者称之为“攻防两用手榴弹”。有些国家同时装备进攻型和防御型两类手榴弹,有些国家只装备其中一种。另外,手榴弹还可分为有柄手榴弹与无柄手榴弹两类。二战期间轴心国研制与装备过的手榴弹种类繁杂,本文将按国别对其进行系统介绍。德国是二战期间手榴弹生产使用大国之一,其产品种类很多,其中使用量最大的当属M24系列有柄手榴弹和M39系列无柄手榴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