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政治法律   1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我国城市地下水环境保护的法律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地下水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平衡等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城市地下水环境存在着严重污染、严重超采和生态恶化的状况。而城市地下水环境的有效保护有赖于相关法律机制的健全。因此从城市地下水环境规划,到具体制度的设计,再到法律责任的落实,以及最终环境法治的实现,是城市地下水环境保护的法律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实现其功能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论住宅权     
楚道文 《前沿》2010,(11):58-62
住宅权作为基本人权,包括住有所居和逐步改善住宅条件的权利,它与居住权、住宅财产权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立法上应该对住宅权的法律性质、内容、行使等方面作出规定。国家承担住宅保障责任时,应侧重于重点人群的基本住宅权利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一、2007年环境资源法学研究概况 本年度环境资源法学研究的基本特点是:对环境资源法学基本理论的探索加深;跟踪立法实践,研究立法中的环境资源法律问题;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能源法、空间法等问题进入研究视野,法学研究体系更加成熟.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利益与物权人享有的经济利益产生冲突,这成为对物权的“绝对性”起限制作用的重要因素。对环境利益的考量必须体现在物权法中,这不仅能够弥补环境法的权利缺失等不足,而且是相邻权和用益物权等物权制度的价值所在。为了避免物权法在鼓励人们追求财富的同时带来更大的环境问题,在物权法中对环境保护进行权利义务上的规定也显得尤为重要,这是物权法的创新,也是民事法律体系化的要求。正是这些原因,我国《物权法(草案)》(第七次审议稿)的许多条款体现了对环境的关怀。  相似文献   
5.
《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未对大气环境应急管理制度作出全面、系统的规定。我们应总结奥运大气环境应急管理措施的有效做法、借鉴《水污染防治法》修改中的成功经验,确立预防原则在大气环境应急管理中的首要地位,加强和改善政府主导的大气环境应急管理模式,保障企业、公众在大气环境应急管理中的权利,并探索建立大气环境应急管理区域合作机制,不断完善我国大气环境应急管理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大气环境保护的制度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村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燃煤和焚烧秸秆、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集约化畜禽养殖、乡镇企业和耕地沙尘污染等方面,这其中既有深层次的社会经济和思想意识原因,也存在着法律上的障碍和管理上的缺失。因此,应当统筹城乡大气环境保护,完善农村产业制度、生态补偿制度、大气环境管理制度和环境教育制度,并以此为契机,推进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历史转型。  相似文献   
7.
"三鹿奶粉事件"引起人们对大规模产品侵权问题的思考,而我国法律并未就大规模产品侵权问题作出规定。基于大规模产品侵权的特殊性分析,应该在大规模产品侵权举证责任分配方面为众多的受害人提供充分的、及时的救济,由政府为受害人提供产品缺陷举证责任上的帮助,并且实行因果关系推定。  相似文献   
8.
保障住房权利就是解决住房问题和实现住有所居.我国商品房价格高涨的原因是供求失衡和开发商对开发市场的垄断,高房价对于经济的稳定发展极为不利,但遏制房价的做法既与市场法则不符,也无法提升市场的保障容量.“价格归市场,保障归政府”.保障住房权利依赖于政府保障责任的承担和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而且,公租住房制度应该是我国现阶段住房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一、环境行政管理的僵局:有法可依却逐年恶化我国《环境保护法(试行)》诞生于1979年。此后经过30多年的发展完善,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30多部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形成了以宪法中的环境与资源法律规范为核心,以环境保护基本法和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为主干,  相似文献   
10.
我国移动源大气污染形势严峻,但《大气污染防治法》在这一问题上的规定却存在不足.在借鉴国外先进做法和总结我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应将非道路移动源污染防治纳入《大气污染防治法》;改进移动源管理模式,实施有差别的移动源区域防治与合作制度;还应将排污缺陷作为移动源召回的条件之一,从而建立以生产者责任为核心的移动源大气污染防治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