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0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介绍使用外固定架及适当短缩肢体治疗伴有软组织环形缺损的胫腓骨下段骨折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伴有踝部软组织环形缺损的胫腓骨骨折13例,采用BK外固定架固定,适当缩短肢体长度,一期闭合创面,术后应用激素减少肿张发生。结果所有伤口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3.8个月.11例肢体断缩小于2cm,2例肢体短缩2~3.5cm。均无明显下肢功能障碍。结论对伴有环形软组织缺损的胫腓骨下段骨折,应用外固定架固定及适当短缩肢体,术后应用激素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钢板结合异体骨板治疗股骨干内固定术后再骨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钢板结合异体骨板治疗股骨干钢板内固定术后再骨折的疗效。方法:股骨干钢板内固定术后再骨折13例,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14~57岁,平均31.2岁。粉碎性骨折7例,斜形骨折4例,横形骨折2例。8孔股骨有限接触加压钢板5例,8孔上肢有限接触加压钢板2例,6孔股骨有限接触加压钢板2例,8孔兰氏钢板4例。钢板断裂均发生在骨折端邻近钉孔处。全部采用有限接触加压钢板(LC-DCP)加对侧异体脱蛋白骨板股骨双固定及自体髂骨移植术。结果:1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6~40个月,平均32个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9个月,均恢复下肢行走和负重的功能。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按Merchan标准评定:优7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4.6%(11/13)。结论:自体髂骨植骨钢板结合骨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再骨折效果好,可以达到骨折牢固固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自2001年6月至2002年6月,在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中经颈椎前路手术应用zephir钢板系统(zephir anterior cervical plate system)的25例患者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25例中,男21例,女4例;年龄19岁~72岁,平均48.6岁;车祸5例,高处坠落7例,摔伤10例,急性扭伤3例;均经常规摄X线正侧位片,行CT及MRI检查;急性颈椎间盘突出伴全瘫16例,不全瘫9例;按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6例,C级7例,D级9例;融合节段:单节段13例,双节段7例,三节段5例。固定处最高为C_3,最低为T_1。1.2 手术方法 患者仰卧位,肩背部垫一软枕,颈后垫以包有海绵的木制枕,使颈椎呈自然伸展位。行气管内插管全麻后,单节段病变者取颈右侧横行切口,双节  相似文献   
4.
5.
1 病例介绍  【例 1】患者女性 ,39岁。因腰部酸痛伴右下肢外侧麻木半年来诊。查体L4~ 5棘突右侧压痛及叩击痛明显 ,并向右下肢放射 ,右臀外侧皮肤感觉稍减退 ,双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腰椎CT扫描示L5S1 右侧神经根考虑占位性病变 ,诊断为骶管肿瘤待查。入院后行MRI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以犬作为实验动物,进行钛合金网为支撑物的脊柱椎管重建及植骨融合情况,并探讨其临床可行性。方法对6只蒙古犬进行静脉全麻,暴露T_(10)~L_3椎板,行全椎板减压,用钛丝将“Ω”形钛合金网固定并覆盖于减压区,上填自体骨及异种脱蛋白松质骨,逐层闭合伤口。于术后,6周、12周分别摄手术部位X线正侧位片及CT扫描,对比观察骨质愈合情况,钛网位置及椎管成形情况。同时宰杀3只动物,对实验部位行大体观察。结果 所有伤口均一期愈合。12周X线提示异种骨与钛网融合成片,形成椎板样结构,椎板与异种骨相接处骨质融合。CT扫描示椎管成形良好,硬膜囊未见骨性压迫。结论 应用钛网支撑植骨脊柱后路融合,可以在保护脊髓,神经根免于受压,维持减压效果的同时,有效的进行脊柱后路融合,在临床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翟文亮  邢绣荣  何婧瑜  王晶 《中国医刊》2023,(10):1146-1149
目的 探讨应激性高血糖比率(stress hyperglycemia ratio,SHR)对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755例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及出院后30d是否死亡将研究对象分为存活组(676例)和死亡组(79例)。比较分析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以及SHR对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以最佳截断值(SHR=1.23)为分界线,将研究对象分为高SHR组(SHR≥1.23,337例)和低SHR组(SHR<1.23,418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临床结局。比较分析高SHR组和低SHR组患者出院后30d的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andcerebrovascularevents,MACCE)发生情况。结果 死亡组患者合并糖尿病、端坐呼吸、心源性休克比例以及肌钙蛋白I、血乳酸、空腹血糖、SHR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兔异体脱蛋白松质骨(DPB)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对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腱-骨愈合的影响. 方法取96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四组,每组24只:DPB+BMP组、DPB组、BMP组及空白对照组,分别用自体半腱肌腱进行膝关节ACL重建,DPB+BMP组在股骨隧道内植入DPB-BMP复合体,DPB组和BMP组分别在股骨隧道内植入DPB、BMP,空白对照组的骨隧道内不植入其他材料.于术后2、4、6、8周时分别处死各组中的6只动物,切取骨隧道内标本,通过大体观察及组织学观察分析腱-骨愈合进程. 结果术后2周时BMP+DBP组的骨隧道内新骨生成活跃,肌腱周围出现较多纤维软骨组织;4周时骨隧道内出现钙化的纤维软骨,肌腱末端与钙化软骨融合为一体,并见Sharpey's纤维形成;6周时隧道内出现了更多的钙化软骨,肌腱与骨的结合区出现潮线,具有正常ACL止点的结构特点;8周时肌腱与骨的连接更加成熟,钙化软骨增多.其他三组的腱-骨愈合过程均迟于DPB+BMP组.结论 DPB复合BMP能促进ACL重建术后的腱-骨愈合.  相似文献   
9.
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移植肌腱的固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曾出现过多种固定器材,分析近年来关于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文献资料,了解肌腱固定方式的发展趋势。资料来源:通过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5-01/2006-09有关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移植肌腱固定方式的文献,检索词为“anteriorcruciate ligament,reconstruction,hamstring”,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另外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01/2006-03有关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移植肌腱固定方式的文献,检索词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腘绳肌腱”,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选取有关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文章,纳入标准:①随机或自身前后对照的临床研究。②观点明确。③有关于固定方式的评论。排除标准:①综述。②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检索到60篇关于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文章,选择其中符合标准的33篇进行综合分析。资料综合:固定方式经历了一个由皮质骨外固定到骨隧道内固定的演变过程,Transfix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固定方式,肌腱结嵌压固定是最新出现的一种固定方式,其临床效果尚需进一步验证。在固定位置的选择上,多数学者认为应该遵循等距重建。通过对固定方式的比较发现,隧道内固定能减轻术后骨隧道的扩大程度。结论: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固定方法越来越趋于隧道内固定,并朝着利于腱骨愈合、减轻骨隧道扩大的方向发展。在固定位置的选择上,学者们尚无统一的意见,其趋势可能是向解剖固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近年来关于自体材料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康复训练的文献资料,了解该领域的发展趋势。资料来源:通过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0-01/2005-03的文章,检索词为“anteriorcruciateligament,reconstruction,rehabilitation”,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另外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04/2005-04的文章,检索词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康复”,文章语言为中文。资料选择:选取有关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的文章,纳入标准:①随机或自身前后对照的临床研究。②观点明确。③采用自体材料重建。排除标准:①综述。②重复性研究。③异体或异种材料重建。资料提炼:共检索到49篇关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的文章,选择其中符合标准的25篇进行综述。资料综合:观察并比较保守、激进两种不同性质的康复训练方法对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一般来说,用骨-髌腱-骨重建后的康复训练应早于用腘绳肌重建,股四头肌肌力训练对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相当重要,闭链训练适用于康复早期,开链训练适用于康复晚期。由于前交叉韧带中存在着本体感受器,而重建材料中不含有本体感受器,故术后本体感觉促进训练对膝关节功能的完善至关重要。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训练变得越来越激进。康复训练方案应该按照重建材料的不同及个体差异分别制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