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腹膜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红细胞对机体免疫反应。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0月进行肾切除术患者30例,对其进行分组治疗,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经腰部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观察组采用腹膜后腹腔镜肾切除,然后对两组患者进行RBCC3bRR和RBC-ICR测定,比较两组治疗方法下术前、术后、术后1d和术后4d的RBC-C3bRR和RBC-ICR测定结果。结果:经过本院分组治疗之后,采用腹腔镜肾切除方法与开放性肾切除测定RBC-C3bRR和RBC-ICR数据在术中、术后1d、术后4d比较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膜后腹腔镜肾切除术对于红细胞损害小,值得临床的应用以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针对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Ⅴ(GnT-Ⅴ)的小片段发夹状RNA(shRNA)表达质粒,研究shRNA表达质粒沉默GnT-Ⅴ基因后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设计针对GnT-Ⅴ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靶序列,构建shRNA表达载体并转染PC-3细胞,通过G418筛选,建立稳定表达GnT-Ⅴ基因的细胞株,采用RT-PCR和蛋白质印迹检测GnT-Ⅴ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通过CCK-8增殖实验、流式细胞仪评价GnT-ⅤshRNA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GnT-ⅤshRNA表达质粒,且该质粒明显下调GnT-Ⅴ的表达;PC-3细胞GnT-Ⅴ/1079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抑制率分别为76.5%和67.0%,对PC-3细胞呈明显抑制效应;CCK-8增殖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C-3GnT-Ⅴ/1079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P<0.01),以48h为著;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PC-3GnT-Ⅴ/1079的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 shRNA GnT-Ⅴ能显著降低GnT-Ⅴ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有效抑制PC-3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该GnT-Ⅴ的siRNA序列可能成为治疗前列腺癌的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3.
4.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96例患者符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制定的慢性前列腺炎诊断标准,分为西医治疗组(I组,48例)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II组,48例),I组口服左氧氟沙星与特拉唑嗪,II组在I组的基础上加服中药前列康汤,治疗6~8周后,按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和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EPS-WBC)评估疗效。结果 I,II组NIH-CPSI分别为(13.2±4.8)分和(10.3±4.3)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两组NIH-CPSI与EPS-WBC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I,II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9.2%和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4%和4.2%。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 前列康汤 慢性前列腺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 。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组合式输尿管软镜与电子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治疗10~20mm肾下盏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符合标准的87例经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治疗10~20mm肾下盏结石患者。其中经组合式输尿管软镜治疗的患者41例(组合式输尿管软镜组,本文称为PolyScope组),经电子输尿管软镜治疗的患者46例(电子输尿管软镜组,称为URF-V组)。比较2组患者在寻石成功率、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并发症及住院费用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术后3月时,本组患者总的结石清除率为88.5%(77/87),PolyScope组结石清除率为85.4%(35/41),URF-V组为91.3%(42/46,P0.05);PolyScope组和URF-V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71.8±11.8)min、(57.8±12.5)min;住院费用分别为(35 489.9±2 394.7)元、(28 190.1±5 677.8)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寻石成功率、住院天数及并发症等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Ⅱ级并发症4例(4.6%),Ⅰ级16例(18.4%)。结论组合式输尿管软镜治疗10~20mm肾下盏结石能取得与电子输尿管软镜相当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患儿,3个月.因阴囊破溃2 d于2009年10月27日入院.既往史、家族史无特殊.查体:包皮过长,阴囊中缝处见一长3.5 cm裂口,深达肉膜,无渗液;阴囊可扪及4.0 cm× 2.5 cm包块,色泽鲜红,质软,压之可褪色;双侧睾丸可触及,右侧偏大,透光试验(一).B超检查:右侧阴囊稍肿大,回声不均,周边呈低回声,内可见网络状无回声管道,管道内可见云雾状光点漂动,管壁光滑,低回声团块中央可见正常睾丸.诊断:阴囊血管瘤.全麻下行阴囊血管瘤切除术及阴囊、阴茎整形术,术中见血管瘤范围以纵隔为中心直径约4.0 cm,不规则,侵及阴茎根部约0.5 cm,深达肉膜.距血管瘤边缘约0.3 cm将血管瘤钝锐性完整分离.病理报告:镜下鳞状上皮下见分叶状毛细血管团,衬覆内皮细胞,未见恶性特征,局部表皮溃疡形成.免疫组化染色:CD31(+),CD34(+),Ki-67(约5%).病理诊断:(阴囊)毛细血管瘤,(阴囊)皮肤溃疡形成.患儿恢复顺利,术后10 d痊愈出院.随访6个月,切口愈合好,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7.
维胃方对胃溃疡大鼠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维胃方治疗实验性胃溃疡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冰醋酸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各治疗组造模3d后予维胃方高、中、低剂量及雷尼替丁灌胃7d;并设正常组、模型组及对照组。处死大鼠检测胃液pH值、渍疡指数,测定胃黏膜前列腺素E2(PGE2)含量,并作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干预后雷尼替丁组、维胃方高、中、低剂量组溃疡指数明显降低,与模型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中剂量组降低较雷尼替丁组更明显(P〈0.05)。维胃方各剂量组的溃疡抑制率均高于雷尼替丁组:雷尼替丁组、维胃方高、中、低剂量组胃液pH值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雷尼替丁组、维胃方高、中、低剂量组PCE2含量升高,与模型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低剂量组升高较雷尼替丁组更明显(P〈0.05)。结论:维胃方对实验性胃溃疡具有明显修复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减少胃酸分泌,增加胃黏膜PGE2含量,从而在押制攻击因子和增强防御因子两个环节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与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lexible ureteroscopic lithotripsy,FURL)治疗肾实质厚度2.5cm的2~3cm肾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178例肾实质厚度2.5cm的2~3cm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技术特点分为两组,行MPCNL患者95例为MPCNL组,行FURL患者83例为FURL组。观察178例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FURL组一期清石率稍低于MPCNL组(91.6%vs.94.5%),两组二期清石率比较(98.8%vs.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URL组与MPCNL组手术时间分别为(67.6±10.7)min和(51.6±8.8)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7.6±3.2)ml和(62.5±18.3)ml,术后第1天Hb下降值分别为(2.1±0.9)g/L和(15.0±4.4)g/L,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63.3±28.3)h和(154.3±21.3)h,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根据Clavien-Dindo外科手术并发症分级,FURL组与MPCNL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5%vs.20.0%,P0.05)。术后1个月复查腹部平片,两组患者均未见结石残留。结论:在治疗肾实质厚度2.5cm的2~3cm肾结石患者,MPCNL与FURL均为有效方法,相比于MPCNL,FURL创伤更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尿液脱落细胞对诊断上尿路上皮癌(upperur inary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UT—UC)的临床意义及价值。方法对26例临床可疑uuT—UC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的尿液标本行FISH检测和尿脱落细胞学分析,再将22例临床病理确诊为UuT—UC患者的结果与4例临床病理为良性泌尿系疾病和20例健康对照者的结果进行比较。FIsH检测使用荧光标记DNA探针混合物与细胞核上3、7、17号染色体着丝粒和p16基因(9p21)位点进行杂交,并分别计算其在UUT—UC患者尿脱落细胞中的畸变率。结果FISH和细胞学检测UUT—UC总的敏感度分别为90.9%(20/22)和59.1%(13/22),FISH敏感度较高(P〈0.05);特异度分别为100%(24/24)和95.8%(23/2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uT—UC的3、7、17号染色体着丝粒和p16基因(9p21)位点的畸变率分别为90.9%(20/22)、86.4%(19/22)、63.6%(14/22)和68.2V00(15/22)。结论FISH技术对诊断uuT~UC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其敏感度明显高于尿脱落细胞形态学检测,而特异度则与之相近。作为一种无创检测方法,该技术有着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