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34篇
  免费   657篇
  国内免费   490篇
医药卫生   14681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216篇
  2022年   192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234篇
  2019年   250篇
  2018年   269篇
  2017年   178篇
  2016年   240篇
  2015年   275篇
  2014年   606篇
  2013年   564篇
  2012年   632篇
  2011年   778篇
  2010年   708篇
  2009年   697篇
  2008年   646篇
  2007年   662篇
  2006年   604篇
  2005年   642篇
  2004年   599篇
  2003年   574篇
  2002年   503篇
  2001年   487篇
  2000年   486篇
  1999年   411篇
  1998年   374篇
  1997年   368篇
  1996年   333篇
  1995年   293篇
  1994年   262篇
  1993年   212篇
  1992年   183篇
  1991年   186篇
  1990年   159篇
  1989年   123篇
  1988年   101篇
  1987年   77篇
  1986年   84篇
  1985年   61篇
  1984年   48篇
  1983年   41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32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8篇
  1957年   7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3 毫秒
1.
冠状病毒(coronavirus,CoVs)感染主要累及肺部,但对心血管系统损伤作用也不容忽视。CoVs感染引起的心脏损伤并非罕见,其发生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本文首先从CoVs引起心血管损伤的证据入手,进一步探讨了CoVs对心肌的直接损伤,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RAS)系统激活和细胞因子风暴与炎症反应对心血管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相关心血管损伤的可能机制包括,(1)病毒直接作用:CoVs在心肌细胞复制,损伤心肌;(2)RAS系统激活:感染CoVs后,心脏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的表达下调,激活RAS系统,使得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收缩血管功能增强,Ang1-7保护心脏效应减弱;(3)诱发细胞因子风暴:循环细胞因子和全身炎症反应引起心脏损伤;(4)其他:包括低氧血症和儿茶酚胺心脏毒性。本文就相关内容作一综述,为后续的详尽机制和治疗策略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脂肪抽吸与腹壁成形术联合进行腹壁体形重塑的临床疗效,总结手术成功与减少并发症的经验。方法对18例腹部脂肪堆积伴腹壁皮肤松弛的患者采用肿胀麻醉,负压吸引器行腹壁脂肪抽吸;做耻骨联合上W形切口,折叠缝合腹直肌前鞘,切除多余皮瓣后分层缝合腹壁。结果所有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4~24个月,腹部平坦,切口瘢痕不明显,腹围平均缩小15 cm,外形满意。结论根据患者腹部皮肤、皮下脂肪、腹壁肌肉等多方面的情况,有针对性的采用脂肪抽吸与腹壁整形相结合的腹壁体形重塑术,能够获得满意的效果,手术方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更好的保护患者和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对医患纠纷人民调解进行实证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法,对某医院运用人民调解处理医患纠纷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通过收集数据,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应对的策略。结果某医院近5年来,约40%的赔偿纠纷都是通过人民调解解决,经第三方人民调解越来越被医患双方所接受。结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作为有效化解医患纠纷的新模式,其中立、便捷、高效的优势逐渐显现,但其长足发展需要政府的政策、资金支持,需要通过借助多渠道的宣传,提高医患双方的知晓度、认可度、依从度,并通过建立一支稳定、专业、经验丰富的调解员队伍,来不断巩固其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部CT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与支原体肺炎(MPP)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2月5日于华润武钢总医院确诊的COVID-19患者45例,另选取2017年9月1—21日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8医院住院诊断治疗的MPP患者38例。对COVID-19和MPP的肺部CT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OVID-19肺部CT征象1)分布:单侧发病5例,双肺发病40例,主要以胸膜下(40例)及小叶核心(38例)为主,2例重症患者见两肺弥漫分布;2)密度:仅为毛玻璃影(GGO)10例,GGO+实性兼有者35例;3)伴随征象:血管增粗43例,胸膜平行征33例,铺石路征38例,"反晕征"3例,2例出现胸腔积液,2例可见肺气囊征象,未见空洞出现。MPP肺部CT征象1)分布:病变呈大叶性分布2例,大部分呈小叶性分布36例;双肺下叶病灶27例;2)密度:GGO 36例,病灶有实变21例;3)伴随征象:典型树芽征25例,小叶间隔局限性增厚21例。纵隔和肺门未见明显肿大的淋巴结,两侧胸腔未见明显的积液征象。COVID-19实变率较MPP高(P<0.05),两者GGO及胸腔积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VID-19和MPP的CT表现都以GGO为主,但COVID-19少见支气管壁增厚,分布为胸膜下及小叶核心区域,与支气管分布无关,病变实变率较高;MPP病灶与支气管分布关系密切,并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征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测定不同来源的4种大宗常用中药饮片中黄曲霉毒素(AFB1、AFB2、AFG1和AFG2)的含量,比较不同基质中药饮片中黄曲霉毒素的分布状况。方法 基于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分离-荧光检测器(IAC-HPLC-FLD)方法,分析不同产地共75批中药样品。结果 柏子仁、薏苡仁、决明子及党参共计75批中药饮片中,阳性检出:26批柏子仁(AFs 1.22-46.67 μg·kg-1,AFB1 1.22-31.40 μg·kg-1)、4批薏苡仁(AFs 1.97-41.13 μg·kg-1,AFB1 1.97-36.40 μg·kg-1)、1批决明子(AFs 13.65 μg·kg-1,AFB1 12.60 μg·kg-1),阳性率41%,超标率15%。阳性样品经 LC-MS/MS确证,排除假阳性。4种大宗常用中药饮片柏子仁、薏苡仁、决明子、党参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水平依次降低,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7%、29%、7%、0%,表明中药材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状况与药材基质密切相关。结论 针对易污染AFs的中药品种,需进一步加强其污染状况的全面检测分析,为黄曲霉毒素的有效防控以及完善中药的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保障中药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药食两用薏苡仁中污染真菌多样性,为其安全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薏苡仁样品18批,提取真菌DNA并扩增ITS2序列,基于Illumina MiSeq PE250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共检测到4门18纲44目99科149属的真菌,子囊菌门Ascomycota是最优势菌门,镰刀菌属Fusarium(3.05%~60.32%)是属水平最优势属,其次是曲霉属Aspergillus(2.20%~45.44%)、白僵菌属Beauveria(0.07%~63.21%)、链格孢属Alternaria(0.80%~11.92%)、Arachnomyces(0.03%~39.36%)和青霉属Penicillium(0.24%~8.03%)。此外,共检测到5种潜在产毒真菌,分别是烟曲霉A.fumigatus、土曲霉A.terreus、梨孢镰刀菌F.poae、囊状青霉P.capsulatum和展青霉P.paxilli。结论: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地检测薏苡仁中污染真菌种类,为薏苡仁污染真菌毒素提供风险预警。  相似文献   
7.
2003年以来,笔者运用健脾理气法治疗消化道肿瘤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隐匿阴茎手术过程的护理配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4年9月收治的56例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3年,效果满意。结论术前做好宣教,术中密切配合,注意无菌操作,减少术后感染及并发症,对阴匿阴茎患者的康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调查和分析 2 269例飞行人员在疗养期间的患病情况,并进行详细分析.逐月统计飞行员疗养期间的发病率,并对各种疾病的发病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患病比例以内科疾病最高;按年龄,上呼吸道感染以 40~ 49岁最高,屈光不正和腰腿痛以≥ 50岁最高;按入院旅途时间,急性胃肠炎和上呼吸道感染以大于 24 h最高;按季节,上呼吸道感染以冬季最高,皮肤病均以秋季最高,慢性胃炎春季最高,急性胃肠炎夏季最高.飞行人员疗养期间的患病情况与年龄、入院旅途时间、季节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中持续输注小剂量多巴胺或呋塞米和多巴胺联合应用对无肝期肾功能和尿量的影响。方法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患者42例,ASAⅢ~Ⅳ级,随机分为多巴胺组(D组)和呋塞米-多巴胺组(F组),每组21例。两组均于麻醉诱导后静脉泵注多巴胺(2~5μg.kg-1.min-1)至术毕,F组则在无肝期开始时静注呋塞米0.1mg/kg。观察无肝期输液量、血液动力学和尿量,检测血清肌酐(Cr)和肌酐清除率(CCr)。结果与D组比较,F组无肝期尿量明显增多(P<0.05);两组无肝期时间、输液量和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全身血管阻力(TSVR)、Cr、CCr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肝移植术中持续泵注多巴胺和呋塞米联合应用可明显增加无肝期尿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