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9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目的 分析成人肠套叠的临床特点,探讨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提高诊疗水平.方法 对1996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46例成人肠套叠临床资料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术前确诊89例,占60.9%,其中B超10例,钡灌肠13例,肠镜6例,CT60例(67.5%).146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42例合并器质性病变,小肠病变占99例(69.7%),结肠病变占43例(30.3%),良性病变100例(70.4%),恶性病变42例(29,6%),143例行肿瘤根治性切除术或相应肠段切除术,2例行单纯复位,1例行复位后固定术.5例术后死亡,余均恢复良好.结论 提高对成人肠套叠警惕性是诊断的关键,检查应首选腹部CT,必要时可结合腹部彩超等检查,治疗则首选手术治疗,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55岁.2011年10月10日因轻微脑震荡入院.查体:右腰腹部可扪及包块,大小约15 cm×15 cm×10 cm,光滑,边界清楚,活动度可,无触痛,随呼吸可上下移动,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血钙3.65 mmol/L,SCr 285 μmol/L,BUN 20.29 mmol/L,甲状旁腺激素4.4 ng/L.甲状腺CT检查未见异常.腹部CT检查示右肾区巨大腹膜后肿块,增强CT检查示右侧盆腔异位肾,右肾区腹膜后巨大占位,大小10.6 cm×17.3cm×9.8 cm,内见多发斑片状及条状钙化灶,余处密度尚均匀,肿瘤血管来自腹主动脉.  相似文献   
3.
许东波  林双明 《腹部外科》2009,22(5):299-300
目的探讨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方法。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诊治的36例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中,良性肿瘤8例,恶性肿瘤28例。肿瘤位于十二指肠者13例,空肠11例,回肠12例。较常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肿块、消化道出血、肠梗阻、黄疸、体重减轻等。术前诊断率为41.7%;B型超声、CT诊断符合率较低,胶囊内镜、泛影葡胺全消化道造影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有助于确定病变的部位及性质。28例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率为46.4%。结论小肠肿瘤临床表现不典型,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极为困难,应加强对本病的重视和认识,以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新发房颤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18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围手术期新发房颤47例, 无围手术期新发房颤133例。结果围手术期新发房颤组中年龄、术后平均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80, P=0.002;t=-2.184, P=0.030)。与对照组相比, 围手术期新发房颤组住院时间长、进食时间晚,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72, P=0.001;t=-2.577, P=0.01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围手术期新发房颤、较高的术后平均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肿瘤低分化、肿瘤分期晚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1.835, P=0.018;HR=1.008, P=0.017;HR=1.950, P=0.046;HR=1.300, P=0.047)。围手术期新发房颤组与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9.05个月和63.23个月,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在接受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中, 围手术期新发房颤的发生与高龄和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预测FOLFOX方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一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疗效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方法从美国国家生物信息中心的基因表达汇编(GEO)数据库获取1组FOLFOX方案一线治疗mCRC的数据(GSE104645)作为训练集,其中FOLFOX方案疗效敏感组(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患者)31例,耐药组(疾病稳定和疾病进展患者)23例。将训练集样本按7∶3分为内部训练样本和内部测试样本。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采用FOLFOX方案一线治疗的30例mCRC患者的芯片数据集(GSE69657)作为外部验证样本,其中敏感组13例,耐药组17例。运用R 3.5.1软件Combat包对两套矩阵的表达值进行批间差校正。运用GEO2R平台对GSE104645中敏感组和耐药组的基因表达进行差异分析,以P<0.05且|log2FC|>0.33(FC为差异倍数)为阈值,筛选FOLFOX方案的耐药基因和敏感基因。采用多层感知器方法对GSE104645数据集进行FOLFOX方案疗效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构建。然后,以外部验证样本进行回代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所建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评价。结果基于GSE104645数据集,共筛选出2076个差异基因,其中822个基因在耐药组上调,1254个基因下调,下调基因为敏感基因。基因本体论(GO)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物质代谢的调控过程中。所构建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共纳入39个基因,包含2个隐藏层。其在训练集中预测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的准确度分别为75.7%和76.5%,ROC曲线下面积为0.875。回代验证显示,外部验证样本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8。结论基于芯片数据成功建立了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模型稳定性好,预测FOLFOX方案一线治疗mCRC疗效的效能强。与奥沙利铂耐药相关的基因功能主要富集在物质代谢的调控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前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评价其在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178例行手术治疗直肠癌患者的术前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724、CA242)水平和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直肠癌肿瘤浸润深度与术前CEA、CA242水平、肿瘤部位、最大径、大体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体类型、分化程度、最大径、脉管癌栓、浸润深度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直肠癌患者术前的CEA水平和肿瘤最大径是肿瘤浸润深度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浸润深度和脉管癌栓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血清CEA水平是影响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重要因素,术前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对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应用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并发症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113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临床资料,分析其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预防对策.结果 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5.9%,其中吻合口并发症占5.3%,血管脏器损伤4.4%,感染3.5%,其他2.7%;中转率2.7%,无死亡病例.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做好术前评估、术前准备、术中暴露及术后处理等,配合术者丰富的手术经验与娴熟的腹腔镜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其中娴熟的腹腔镜技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壶腹部周围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壶腹部周围癌9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者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42.85%、28.75%、14.2%和9.52%;十二指肠肿瘤局部切除术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50%和0;胆肠吻合、胃肠吻合手术者1年生存率为0。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仍然是治疗壶腹部周围癌最有效的措施。对合并急性梗阻性胆管炎的病人建议二期手术治疗,可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进展期胃癌老年患者术后辅助化疗完成情况的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确诊胃腺癌并接受根治性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根据纳入排除标准, 最终96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术后是否完成6周期辅助化疗, 将患者分为完成化疗组、未完成化疗组。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 并计算约登指数(Youden), 得出最佳截断值。将可能影响进展期胃癌老年患者术后辅助化疗完成度的相关因素纳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确定胃癌患者未完成术后辅助化疗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K-M)法绘制组间的生存曲线, 组间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共纳入96例患者, 年龄60~89岁, 平均(70.3±7.0)岁。完成术后辅助化疗16例, 未完成术后辅助化疗80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以下分析。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70岁(OR=8.135, 95%CI:1.735~38.153, P=0.008)、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NI)<49.5(OR=4.765, 95%CI:1.549~14.656...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