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0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窥镜辅助下眼眶骨折手术整复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8/2016-08期间入我院就诊的眼眶骨折患者800例800眼,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354眼行鼻外径路手术,纳入对照组; 446眼行内窥镜辅助下眼眶骨折手术,纳入观察组。所有患者均完成术后6mo随访,观察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复视分级、眼球凹陷改善情况,并评估患者术后随访对颜面部外形美观满意度。

结果:术后3mo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对照组为90.4%(P>0.05); 两组患者术前复视分级情况无差异(P>0.05),术后1mo观察组复视0级患者占70.9%,对照组占66.7%(P>0.05); 术后6mo观察组复视0级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97.1% vs 76.0%,P<0.05)。术前组间眼球内陷深度比较无差异(P>0.05); 术后1mo眼球内陷深度≤1cm者:观察组占89.5%,对照组占85.9%(P>0.05); 术后6mo, 眼球内陷深度≤1cm,观察组97.3%明显高于对照组80.8%(P<0.05)。 术后6mo时观察组对颜面部外观满意度为97.8%,明显高于对照组94.6%(P<0.05)。

结论:内窥镜技术应用于眼眶骨折手术中可有效改善复视及眼球内陷情况,且长远疗效较好,术后恢复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2.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技术是当今公认的治疗白内障病人的首选术式,白内障手术技术发展到今天,这一新技术已越来越为广大的白内障患者所熟知及认可,同时也为同行更多的手术医生所掌握。在临床治疗中这一技术应用的好坏,手术成功与失败,与手术病历的合理选择固然有一定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眼科医生对这一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及发生并发症时应对策略及处理方法的能力怎样。其中能否熟练完成“成熟期”及“过熟期”白内障的超声乳化手术,是掌握这一技术的难点,也是医生突破学习曲线的一个瓶颈,做过此种手术的医生都会有此同感。为便于交流,现将自己在完成该类手术过程中的体会和经验做如下总结,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混合散光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混合散光与视力减退的有关因素。方法对门诊验光患者207例(356只眼)的混合散光性质、类型进行一般统计,对混合散光者的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做重点统计分析,探讨有关混合散光的诸多因素。结果绝大部分混合散光眼有明显的视力减退,平均裸眼视力为0.3(20/60),但这些患者均可获得较好的矫正视力,即0.6(20/30)。结论混合散光所致的视力减退可以获得满意的矫正效果。由于调节作用的影响,主觉验光、电脑验光、小瞳验光可产生三种错误:(1)有混合散光者未检出;(2)将混合散光误诊为单纯近视或复性近视散光;(3)将远视散光误诊为混合散光。混合散光所致视力减退可用镜片获得满意的矫正  相似文献   
4.
目的客观评价Octopus 101视野计在外伤性视神经病变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指导性作用。方法对86例(86眼)诊断为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病例进行Octopus 101视野计检查,分析其图形、MD、LV值,同时治疗第3 d、1周、2周、3周后连续视野检查确定治疗的效果及预后判断。结果外伤性视神经病变多为单眼受伤,多为单眼视野改变为其特点。其中视野完全缺损20例;视野阈值整体下降15例;局限性视野缺损31例,局限性视野缺损形状不规则,LV值均大于2db;仅存视岛20例。治疗后跟踪MD值下降2db判断为治疗有效。结论自动电脑视野计对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诊断和疗效、预后判断具有指导作用,具有相对客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补体H因子的多态性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疾病发生中的作用机制。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83-01/2006-12相关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及补体H因子多态性方面的文献,检索词"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complement factor H,polymorphism,epidemiology,etiology",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流行病学、病因学以及补体H因子多态性方面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或补体H因子相关。排除标准:临床诊断及治疗。资料提炼:共检索到176篇相关文献,最终纳入38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资料综合: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至今尚不清楚。最近研究发现,补体因子H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生、发展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果补体因子H功能下降,补体被异常激活,导致补体成分C3b、C5b-9产生增多,C5b-9(膜攻击复合体)沉积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基底层,促进玻璃膜疣的形成并沉积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与Bruch膜之间,引起视网膜色素上皮层-Bruch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变性,黄斑区和后极部萎缩,进而Bruch膜内胶原增厚,弹力纤维层断裂,脉络膜毛细血管进入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下及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最终导致视网膜下新生血管的形成,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生。结论:补体因子H多态性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为今后采取新的早期干预措施、寻求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具有开发价值的动物胆汁的药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
李帅杰  徐国旭 《眼科研究》2012,30(6):534-537
背景 氧化损伤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生的主要原因,而泛素蛋白酶系统参与晶状体的分化发育,研究发现其关键酶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 UCHL1)参与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等年龄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且与氧化应激有关. 目的 研究UCHL1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4例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后获得的晶状体囊膜(皮质性白内障12例、核性白内障12例)、5例正常人晶状体前囊膜上皮和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系SRA01/04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UCHL1在各组人晶状体前囊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构建UCHL1真核表达质粒,鉴定后采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SRA01/04细胞作为UCHL1过表达组,同时采用绿色荧光蛋白(GFP)真核表达质粒转染SRA01/04细胞作为GFP过表达组,使用梯度过氧化氢叔丁醇(TBHB)处理24h后,采用MTT法检测各组人LECs的活性变化.结果 免疫荧光检测表明,UCHL1在各组人LECs中均有表达,但在正常晶状体囊膜、皮质性白内障以及核性白内障晶状体囊膜上皮细胞表达量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441,P=0.000).皮质性白内障组以及核性白内障组晶状体囊膜上皮细胞中UCHL1的表达量均低于正常晶状体组(P=0.000、0.000),但皮质性白内障组和核性白内障组之间UCHL1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4).Western blot鉴定结果表明,UCHL1真核表达质粒转染后可见SRA01/04细胞中UCHL1的强表达.MTT检测结果显示,0.3 mol/L TBHB处理24 h后,UCHL1过表达组细胞活性吸光度(A570/630)值与GFP过表达组比较有增高的趋势,而0.2、0.4、0.5 mol/LTBHP均导致SRA01/04细胞的耐受或者大量凋亡. 结论 UCHL1具有抗氧化作用,且可能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37岁.因右眼一过性视物不清来我科就诊.患者1个月内右眼出现2次一过性视物不清,每次持续约30 s,3d前再次出现右眼一过性视物不清,持续约60 s.发病时均无眼红、眼痛、畏光、视物变形、眼前黑影、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患者每年均行身体检查,结果无明显异常.自出现上述症状以来,精神食纳良好,无消瘦,大小便正常,否认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家族史、既往史及个人史均无特殊.  相似文献   
9.
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及显微手术在眼科的应用,白内障手术有了很大改变。冷冻摘除术的广泛应用使囊内摘除术成功率大大提高。囊外摘除术也改变了过去的传统方法,做到完全清除前囊膜及皮质,保留了后囊膜达到了囊内摘除术那样良好光学效果,显著减少了很多共发症。现将66例71只眼囊外摘除术体会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我院自1989~1991年共进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66例71只眼。男40例,女26例,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85岁,平均年龄562岁,右眼周例.左眼30例,双眼5例、其中老年性白内障45例,48只眼占总眼数的6761%,并发性白内障…  相似文献   
10.
背景:以往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各种不同手术方法对术后泪膜恢复的影响,未涉及同一手术方法对不同患者人群泪膜恢复的影响。目的:观察初发翼状胬肉和复发翼状胬肉患者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后的泪膜恢复情况。方法:选取初发翼状胬肉患者32例38眼,复发翼状胬肉患者28例35眼,分别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移植前及移植后1周、1个月时进行两组患者的干眼症状评分,收集基础泪液分泌量,测量泪膜破裂时间。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移植后1周均出现干眼症状和泪膜破裂时间缩短,复发组患者的干眼症状较初发组患者严重、泪膜破裂时间较初发组患者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泪液分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移植后1个月初发组患者的干眼症状和泪膜破裂时间基本恢复正常,复发组患者的干眼症状较初发组患者严重、泪膜破裂时间较初发组患者明显缩短、泪液分泌较初发组患者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提示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移植后的泪膜稳定性及泪液分泌均较初发翼状胬肉患者恢复差,可以部分解释复发翼状胬肉患者移植后的复发率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