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科学   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隐蔽油气藏勘探中,储层预测既是关键点又是难点。测井约束反演是隐蔽油气藏储层预测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对测井资料的校正、地震子波的提取、井震标定以及在沉积概念指导下的地质模型的精确建立,从而得到合理的初始阻抗模型,根据已知的地质规律并以钻井、测井资料为约束,预测储层的分布。在大港油田K46井区应用稀疏脉冲反演方法,成功地进行了隐蔽油气藏储层的预测,取得了明显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渤海PL构造区深层古近系钻井少、地震成像差引起的储层预测难点,充分挖掘各种地质和地震信息,摸索出一套快速、有效的储层预测方法。首先通过层序分析恢复湖盆的演化阶段,明确储层发育的主要层位;其次通过制作各层序的时间厚度图来分析古地貌,明确储层可能发育的平面位置;最后在层序和古地貌的约束下进行地震相分析,刻画储层的平面展布。分析显示,PL构造区深层古近系有利储集相带为扇三角洲、碳酸盐岩浅滩和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和碳酸盐岩浅滩形成于湖泊初始发育期,前者呈楔形填充型前积反射位于凸起边缘断坡带,后者呈退积型叠瓦状反射位于水下隆起带;辫状河三角洲形成于湖泊萎缩期,呈低角度前积反射分布于凸起边缘斜坡区。  相似文献   
3.
针对渤海PL构造区深层古近系钻井少、地震成像差引起的储层预测难点,充分挖掘各种地质和地震信息,摸索出一套快速、有效的储层预测方法。首先通过层序分析恢复湖盆的演化阶段,明确储层发育的主要层位;其次通过制作各层序的时间厚度图来分析古地貌,明确储层可能发育的平面位置;最后在层序和古地貌的约束下进行地震相分析,刻画储层的平面展布。分析显示,PL构造区深层古近系有利储集相带为扇三角洲、碳酸盐岩浅滩和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和碳酸盐岩浅滩形成于湖泊初始发育期,前者呈楔形填充型前积反射位于凸起边缘断坡带,后者呈退积型叠瓦状反射位于水下隆起带;辫状河三角洲形成于湖泊萎缩期,呈低角度前积反射分布于凸起边缘斜坡区。   相似文献   
4.
精细划分变质岩储层类型,并建立不同类型储层与产能间的关系,对变质岩油田高效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岩心、薄片、物性、常规测井、成像测井以及生产测井资料,深入剖析了渤海海域JZ25-1S油田太古宇潜山储层类型及其测井响应特征,重点探讨了不同类型储层的产能差异。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风化壳型储层、内幕碎裂带型储层和内幕裂缝型储层,分别以溶蚀孔缝、破碎砾间孔以及构造裂缝为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不同的储层具有不同的测井响应特征;定义单位厚度油产能大于2 m3/d为高效渗流储层,风化壳型储层与内幕碎裂带型储层为主要的高效渗流储层,内幕裂缝型储层的渗流能力变化较大;储层类型、裂缝密度、裂缝走向与最大主应力夹角等因素共同控制了变质岩储层的产能差异。  相似文献   
5.
以渤东低凸起及其围区钻井和三维地震等资料为基础,基于断层活动性统计、断裂体系展布特点和构造样式分析以及构造恢复等方法,恢复了渤东低凸起南北凸起的演化与形成机制.结果 表明,该地区发育3期断裂体系,分别为古新世—始新世断裂系统、渐新世断裂系统以及新近系断裂系统;渤东低凸起北高南低,北凸起自古近纪裂陷早幕开始形成,在东营组...  相似文献   
6.
渤海湾盆地中生代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差异沉降与隆升作用控制了研究区基底地层组合、构造样式的差异展布。综合前人大量研究成果与勘探地球物理资料,对不同凹陷中生代的构造演化分析表明,印支期Ⅱ幕与燕山期Ⅱ幕是控制研究区基底结构差异分布的关键构造期。不同构造时期古亚洲构造域、西太平洋构造域、特提斯洋构造域的差异影响与太行山断裂、盐山—兰聊断裂、郯庐断裂带的差异活动造就了研究区形成了西部强隆构造区、中部反转构造区、东部—北部走滑构造区以及南部持续沉降区4种结构基底。油气勘探成果表明基底结构差异控制了潜山储层的差异发育与供油窗口形成的难易程度,进而控制了潜山油气的差异富集,其中西部强隆区与东部—北部走滑构造区潜山油气富集程度高,富集层位老;中部反转构造区与南部持续沉降区潜山油气富集程度差,潜山油气富集层位新。  相似文献   
7.
渤海西南海域前新生代发育多种类型的反转构造,不同类型的反转构造对研究区中生代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基于钻井及三维地震资料,总结了研究区前中生代反转构造特征,并探讨了其成因机制。结果表明:(1)研究区发育正、负两期反转,其中负反转构造以反转断层为主,根据反转断层在新生代是否活动,将其进一步划分为长期活动型反转断层与短期活动型反转断层;(2)受控于早期断层的规模及刚性基岩的差异支撑作用,不同的反转断层具有差异的活动时间及其走向;正反转构造则以反转背斜为主;(3)两期反转构造是对华北板块燕山运动的有效记录,其中早期负反转构造记录了燕山运动Ⅰ幕、Ⅱ幕造山运动后岩石圈的裂解过程,而正反转构造则是燕山运动Ⅲ幕太平洋板块NW向俯冲的持续响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