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2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介绍一种以STR730FZ2为核心的具有身份识别功能的电能监控系统.系统采用非接触式射频卡方式进行学生用户的身份识别,身份认证后,给相应的用户供电,同时利用传感元器件进行电量采集,记录该用户的用电数据,实现了按照个人的使用量收费,解决了均分的弊端.  相似文献   
2.
随着IP技术及网络业务的迅猛发展,作为下一代网络(NGN)中的关键技术一软交换技术,越来越受到业界的高度关注。本文从NGN的基本概述人手,着重对软交换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软交换技术在NGN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珠一坳陷浅层新领域油气勘探潜力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在以往的油气发现中主要以珠江组为主(埋深2000~3000m),但在近几年的勘探实践中,以韩江组、粤海组为主的中浅层(埋深500~2000m)渐渐有了新的发现和惊喜。在对浅层资料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浅层的成藏条件与勘探潜力:①富烃洼陷为珠一坳陷浅层油气成藏提供了巨大的烃源潜力;②古珠江三角洲沉积体系为浅层油气成藏提供了储盖条件;③浅层断圈和自圈等构造型圈闭发育,具有丰富的目标潜力;④由多介质构成的网状输导格架形成了多类型输导通道,形成了浅层优越的油气运移条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珠一坳陷浅层勘探的有利区带,主要集中在PY4洼、EP凹陷及HZ凹陷西部等地区。  相似文献   
4.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发现的油气主要集中在中浅层,油藏类型主要为背斜、断鼻等构造类油藏.该类油藏多分布在继承性的正向构造上,也称之为"隆控类"油藏,即在浮力作用下油气向隆起部位运移,成藏与否主要与盖(C)、相(D)、古隆起(M)及源(S)四大功能要素有关.本次通过对已发现油气藏解剖分析及统计,建立各单要素定量控藏数学模型,同时采用功能要素组合控藏模式(T-CDMS)对珠一坳陷隆控类油藏有利发育区带进行定量预测和可靠性检验.结果表明:油气藏主要分布在距烃源灶3.5倍排烃半径范围内,以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砂体储集油气能力最强,古隆起坡顶及坡上位置较为发育,同时泥/地比大于30 % 时封盖才有效.在此基础上,定量预测了韩江组上段、韩江组下段、珠江组上段、珠江组下段、珠海组5套目的层位的有利勘探区带为XJ24潜山断裂构造带、HZ10潜山披覆构造带、HZ26潜山披覆构造带,是下一步滚动勘探的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5.
烃源灶作为油气生成的物质来源,对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具有决定性控制作用,但以往研究都限于定性分析,不能满足含油气盆地不断深化勘探的要求.在烃源岩排烃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定量方法详细分析珠一坳陷烃源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确定烃源灶控藏的定量模式,并对烃源灶控制下的油气分布有利范围进行了定量预测.结果表明,在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文昌组和恩平组烃源灶控制着油气的来源、成藏时间、油气分布范围和资源潜力.烃源灶控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临界条件表现在两个方面:①离烃源灶排烃中心越近,油气成藏概率越大,反之成藏概率越小;②烃源灶排烃强度越大,油气充注能力越大,油气成藏概率也越大.珠一坳陷内EP17洼、PY4洼、XJ27洼、HZ26洼以及LF13洼及其邻近区是油气成藏有利区.  相似文献   
6.
惠州26潜山油气藏的发现揭示了珠江口盆地潜山油气藏的勘探潜力,但目前尚未对珠江口盆地潜山类型进行过系统的梳理,潜山储层发育控制因素尚不明确,制约了本地区潜山油气藏的勘探。文章根据珠江口盆地构造背景结合潜山构造位置、构造特征及成因特征等将潜山类型划分为5类:剥蚀残丘型、翘倾断块型、断垒型、拱张隆升型、断阶型。通过对各类潜山的静态特征描述、典型潜山的动态演化史分析以及有限元模拟方法,总结了珠江口盆地潜山形成演化的特点,对比了不同类型潜山的裂缝发育程度。研究发现珠江口盆地由于目的层的构造位置不同以及岩性、岩相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应力场分布不同,构造裂缝发育程度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受断裂切割影响较大的断块型潜山裂缝发育强度较大,为较好的裂缝型储层发育类型。处于洼陷中低部位的断块型潜山裂缝发育,最有利于油气成藏。通过构造演化定性的分析潜山裂缝发育,结合有限元模拟方法定量地模拟潜山裂缝发育程度,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是一种有效的预测潜山储层发育优劣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珠-坳陷共分布着10个生烃凹陷,其中4个已被证实为富烃凹陷,其余的潜在富烃凹陷的规模和潜在资源量并不亚于已证实凹陷,但由于以往采集的中深层地震资料品质不佳,严重制约了对潜力富烃凹陷的评价和认识。为了实现勘探认识和勘探潜力上的新突破,从地震资料存在的问题入手,针对凹陷的埋深和构造特点,对地震采集参数做出了一系列分析和改进,取得了相比老资料更好的采集效果,为凹陷评价工作提供了更有说服力的证据。同时,针对采集处理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提出了进一步改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油气藏地质特征与分布发育基本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和生  代一丁  刘丽华  姜航  李洪博  白静 《石油学报》2015,36(Z2):120-133,155
珠江口盆地是中国重要的富油气盆地之一,目前已发现20多个大中型油气田.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对珠江口盆地油气成藏特征及分布规律认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已发现的油气藏地质特征解剖入手,分析了油气藏的静态地质特征、成藏过程特征及分布发育特征,提出了控制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六大地质要素:烃源灶、有利储层、区域盖层、古隆起、断裂带及低界面势能区.通过对六大要素控藏作用与关联性分析,建立了3种成藏模式:洼内供烃-垂向断层疏导-源区内浅部低压区成藏、洼内供烃-砂体与不整合面侧向复合疏导-源区外构造隆起带成藏、洼内供烃-断裂与砂体和不整合面复合阶梯式侧向疏导-源区外背斜成藏.  相似文献   
9.
以南海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为研究对象,对其油气输导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探讨油气输导主控因素与模式,预测油气有利勘探区带.研究结果表明:断裂、连续性砂体、构造脊以及不整合面是油气输导的4大主控因素,各主控因素表现出门限控藏特征;珠一坳陷已发现油气藏全部分布在以断裂为中心12 km、地层含砂率介于25 %~75 % 和距离构造脊顶点相对距离为1的范围内;烃源岩排烃边界与基底构造脊之间的不整合区域可供油气发生侧向运移.通源断裂、连续性砂体、构造脊3个地质要素输导门限的叠加复合控制了源内垂向输导模式有利运聚区;不整合面、非通源断裂、连续性砂体、构造脊4个地质要素输导门限的叠加复合控制了侧向阶梯状输导模式有利运聚区.应用上述研究成果,对珠一坳陷珠江组下段有利勘探区带进行了预测,认为恩平中半地堑、西江北-西江南半地堑、惠州凹陷、陆西半地堑是油气运聚有利区;用已发现油气田对预测结果进行检验,结果显示84.8 % 的油气储量和92.1 % 的油藏都分布在上述预测有利区带内,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P204和P507常用作萃取剂用于稀土浸出液的萃取,采用单一萃取剂萃取难以有效分离、富集稀土,本文利用P507萃取高浓度稀土溶液时对轻稀土萃取能力较弱而P204萃取能力强的特点,创新性提出采用P507与TBP协同萃取中重稀土,然后采用P204与TBP协同萃取轻稀土的工艺,并进行了萃取、反萃取试验,得出以下结论。在试验原料条件下,采用二级萃取工艺,当相比A/O=10/1、pH值4.0、常温、P507体积分数35%、TBP体积分数5%时,P507+TBP对中、重稀土的萃取率较佳,均能达到90%以上;采用二级萃取工艺,在P204体积分数35%、TBP体积分数5%、相比A/O=15/1、常温、萃取时间5 min的条件下,P204+TBP对轻稀土的萃取率达到97%。P507与P204的负载有机相在适当的酸性条件下,P507负载有机相经二级逆流反萃、P204负载有机相经三级逆流反萃后均可得到高浓度的稀土富集液,浓度值达到直接进入萃取分离线的要求。该研究在低能耗、低试刘消耗条件下实现了稀土提取利用及初步分离,所生产的氯化稀土溶液可以直接进入稀土分离厂进行分离提纯,为高浓度稀土回收分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