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为了考察生物沥浸法对常规脱水污泥(指在浓缩污泥中加PAM等高分子絮凝剂并经带式或离心脱水后获得的含水率在80%左右的脱水污泥)进一步深度脱水的效果,将常规脱水污泥用中水稀释成含水率为97%左右的液态污泥后,采用批式运行模式进行生产性生物沥浸法调理(每批次处理污泥为60 m3),然后在不加任何化学絮凝剂的情况下直接用隔膜厢式压滤机进行压滤脱水。结果表明,以浓缩池含水率为97%的浓缩污泥作为对照,在上批次沥浸污泥(接种物)与待处理的液态污泥体积比为1∶1时,生物沥浸过程可在24 h内完成,污泥比阻由沥浸初期的3.56×1012m/kg降低至0.43×1012m/kg。生物沥浸后的污泥通过150 m2的隔膜厢式压滤机,在1.2~1.5 MPa压力下压滤1.5 h,泥饼含水率可稳定地降低到60%以下,外观呈土黄色块状,无臭味。经检测,泥饼有机质和高位热值在生物沥浸处理前后没有降低,且压滤液清澈,无色无味,COD为120~170 mg/L,总氮为40~60 mg/L,总磷在0.5 mg/L以下。可见,常规脱水污泥经稀释后进行生物沥浸法深度脱水处理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油气勘探成熟区预测资源量与勘探发现不符,问题可能在于有效烃源岩(特别是深层烃源岩)及其油气生成潜力没有得到正确地评价。在辽东湾地区,首先利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手段对各凹陷中5套烃源岩进行了分层评价和油气生成模拟实验,计算得到油气生成强度;然后利用烃源岩埋藏过程中油气的生成模型、孔隙度变化模型及其油气饱和度,计算得到油气排出率,并根据烃源岩与砂岩的不同组合形式对油气排出效率进行校正,得到油气排出强度;最后将油气生成强度和排出强度与油气田储量规模进行了相关分析,根据相关性确定有效烃源岩的性质、分布以及对油气聚集的控制规律。结果表明,在辽东湾地区,生油强度大于25×104t/km2(排油强度大于15×104t/km2)的烃源岩可以形成储量规模大于500×104t的油田,为有效烃源岩。其中,生油强度大于200×104t/km2(排油强度大于125×104t/km2)的烃源岩可形成储量规模大于5 000×104t的油田,为优质烃源岩;而当生油强度低于25×104t/km2(排油强度小于15×104t/km2)时,没有规模储量的油气田,此类烃源岩为非有效烃源岩。与以往以有机碳含量的下限值分析为核心的有效烃源岩评价不同,这种利用油气生成强度和排出强度开展有效烃源岩评价的方法有利于推动中国东部成熟探区的油气精细勘探。  相似文献   
3.
海域和勘探前沿地区钻井和取心资料少,仅利用常规地球化学和测井资料评价烃源岩的方法难以满足高精度资源量计算的要求。为此,利用辽中凹陷覆盖全区的三维地震资料,通过建立综合有机地球化学和测井信息的烃源岩地震评价方法预测深层烃源岩发育相带。利用研究区热模拟TOC(有机碳含量)值与测井参数AC及RT标准化值进行拟合,分别建立了辽中凹陷沙三中及沙三下TOC测井预测模型;通过烃源岩地震相识别和地震波阻抗反演查明了烃源岩的分布范围和厚度;通过优选平均光滑反射强度、均方根振幅、平均瞬时频率和平均瞬时相位等4种地震属性参数,拟合出烃源岩归一化TOC经验公式,预测了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对比所提方法得到的烃源岩TOC和厚度值与钻井实测值,发现两者的相对误差的平均值分别为9.56%和10.06%,说明方法具有较高可靠性和实用性。利用所提方法预测了辽中凹陷3个洼陷的烃源岩厚度和TOC平面分布,认为厚度较大的烃源岩分布在辽中北洼和辽中中洼,为该区主力烃源灶,沙三中亚段烃源岩TOC、厚度以及分布范围均优于沙三下亚段。  相似文献   
4.
春风油田沙湾组发育多套砾岩层,具有火山岩砾石成分多,钙质胶结程度高和放射性强的特点。基于对目的层的岩心和薄片观察、微量元素分析和测井资料解释,研究了春风油田沙湾组砾岩层特征和测井定量识别方法。结果表明,研究层段为多物源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其砾岩层为扎伊尔山石炭—二叠系物质被洪水搬运至湖盆所形成的产物。砾岩层段铀元素质量分数大于23.2μg/g,在地下水流动过程中发生还原反应释放大量的碳酸根离子,为钙质胶结提供有利的条件。利用常规测井曲线,建立砾岩层识别图版和函数识别全区砾岩层,认为研究区存在3个物源入湖区,主体沿西北—东南方向展布,砾岩层呈多期次分布且逐渐向东南迁移,反映了湖退以及水下河道向东南方向逐步推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针对H油田延6段进行精细分层对比和沉积特征研究。采用基于Kozeny-Cayman方程的定量分析方法,选取储层岩石物性参数,利用SPSS13.0数学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聚类分析,获得流动单元分类特征和分布规律。同时根据流动单元的划分与储层特征确定剩余油分布,调整后期的挖潜对象。  相似文献   
6.
上覆岩层压力、断层倾角和断裂带泥质含量是断层封闭性计算的重要参数,对这3个参数的准确量化,决定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在辽西凸起中南段断层封闭性研究中,发现上覆岩层密度随压实作用增加而增大,通过密度测井与深度回归获得上覆岩层密度变化函数,并对其积分,求取上覆岩层压力;断层倾角会随岩性、应力发生变化,利用精细三维地震解释成果,并运用空间立体几何计算断层倾角;根据地震资料判断泥质含量整体趋势,并结合自然伽马测井计算值进行井点校正,以获得更为精确的断裂带泥质含量;准确求取研究区辽西1号及其分支断裂的这3个参数,并以其乘积作为断层封闭指数。分析油气分布差异发现,研究区北段断层封闭性最好,南段次之,中段最差;断层封闭性下限与油气性质有关,天然气、正常油、稠油聚集的断层封闭指数下限分别为9.34,8.31和6.12。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