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最小表观扩散系数(minimum ADC,ADCmin)值鉴别诊断颅内胶质母细胞瘤与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例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与19例经典型胶质母细胞瘤的MRI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MR平扫、增强和DWI检查。测量肿瘤实质部分ADCmin值,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以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ADCmin值为(0.989±0.104)×10-3mm2/s,胶质细胞瘤ADCmin值为(0.837±0.111)×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1,P=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AUC为0.852(P=0.002),以0.880×10-3mm2/s为临界值,鉴别诊断两种肿瘤的敏感度为90.9%,特异度为68.4%。结论ADCmin在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与经典型胶质母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常规MR检查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敲低DJ?1/PARK7表达及联合辐照对食管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利用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稳定转染食管鳞癌细胞kyse150和kyse450,敲低DJ?1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转染效率。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梯度辐照(0、4、6、8 Gy)下食管鳞癌细胞的迁移能力。将转染空病毒的对照组(shRNA?Control)与 DJ?1敲低组(shRNA?DJ?1)细胞进行 6 Gy X线辐照,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检测各组食管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途径相关蛋白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神经型钙黏蛋白(N?cadher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的表达变化。结果:敲低DJ?1后,食管鳞癌细胞kyse150和kyse450内DJ?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Transwell迁移实验显示,6 Gy剂量辐照诱导食管鳞癌细胞kyse150和kyse450的迁移能力最强。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显示,在6 Gy辐照条件下敲低DJ?1后kyse150和kyse450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减弱。Western blot显示,敲低DJ?1联合辐照后E?cadherin表达上升,N?cadherin表达下降,MMP2表达下降。结论:敲低DJ?1表达可以降低辐照诱导的食管鳞癌细胞kyse150和kyse450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通过上调E?cadherin、下调N?cadherin和MMP2蛋白表达从而抑制细胞EMT进程有关。  相似文献   
3.
邓靓娜      薛彩强      林晓强      张斌      韩涛      景梦园      周俊林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20,37(6):726-72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引起了全球大规模疫情,其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且变化迅速,本文从影像学在COVID-19的诊断、分期分型、随访方面的应用进展及人工智能在COVID-19影像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女,29岁,间断性头痛8个月伴加重3 d。查体: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侧肢体肌力5级,肢体无瘫痪,腱反射正常,病理征阴性。MRI检查:右侧顶部及侧脑室后角不规则囊实性信号影,大小为3.8 cm×3.4 cm×3.4cm,肿瘤实性部分呈TIWI等信号T2WI稍高信号(图1A、1B),T2 FLAIR及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呈稍高信号(图1C、1D),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信号未见明显降低,ADC值为0.2×10^-3 mm^2/s(图1E),囊性部分各序列与脑脊液信号相仿,内可见低信号分隔,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呈明显较均匀强化,其内可见斑点状无强化区,囊壁及分隔未见明显强化(图1F、1G),周围脑组织呈TI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36岁,因“无明显诱因咳嗽1月余,不伴咳痰,偶有胸闷、气短症状”入院。患者1周前于外院接受对症治疗后干咳有好转,外院胸部CT检查提示左肺上叶占位性病变。入院查体及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胸部CT:平扫肺窗示左肺上叶舌段高密度结节影,大小约1.9 cm×1.5 cm×1.3 cm,边缘光整,无分叶及毛刺,近边缘可见条带状气体密度影(图1A),纵隔窗示结节密度均匀,CT值约15 HU(图1B);增强扫描静脉期结节呈轻度强化,CT值约31 HU(图1C)。CT诊断:左肺上叶结节,多考虑良性肿瘤。行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左肺上叶舌段,大小约2.0 cm×1.5 cm×1.3 cm,质硬,与局部胸膜无粘连。术后病理:镜下见瘤组织呈小乳头状排列,被覆柱状上皮细胞(图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Kp(+)、Vim(+)、TTF-1(+)、CEA(-)、Syn(-),Ki-67(阳性细胞数2%)。病理诊断:肺乳头状腺瘤。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48岁,以“左侧鼻塞伴间歇性头痛,左眼突出1年”入院。查体:左眼球轻度突出,活动可,鼻中隔明显右偏,左鼻腔见粉红色新生物,质中,表面尚光滑。CT:左鼻腔见约5.60 cm×6.80 cm×4.90 cm不规则软组织肿块,CT值约60 HU,呈膨胀性生长,边界欠清,双侧上颌骨、眼眶内壁、筛骨及蝶骨骨质受压推移、吸收变薄,并见局部骨质破坏(图1A),增强后病灶不均匀强化;CTA可见供血动脉为左侧上颌窦动脉(图1B);诊断为左侧鼻腔及副鼻窦巨大占位,考虑肉瘤类病变。MRI:左鼻腔见不规则分叶状软组织信号,最大直径约7.40 cm,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病灶前半部分为稍高信号、后半部分为低信号(图1C),DWI呈不均匀高信号,邻近眶壁及斜坡骨质明显破坏;诊断为左侧鼻腔及副鼻窦巨大肿块,邻近骨质明显破坏并侵犯颅内,考虑富含纤维的恶性肿瘤。行鼻内窥镜下鼻内病损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鼻腔)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外皮细胞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hemangiopericytoma,SFT/HPC)(图1D)。免疫组织化学:CD34(+),Bcl-2(+),Vimentin(+),SMA(灶+),Ki-67(约4%+)。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uPA)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特征 ,研究其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uPA在 5 2例胶质瘤、4例垂体腺瘤、5例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表达的意义。结果  5 2例胶质瘤中均有uPA的表达 ,随着其恶性程度的升高 ,其表达也随之升高 ,且分布不均匀。在垂体腺瘤中低度表达 ,在正常脑组织中无表达。高级别胶质瘤中uPA的表达与低级别胶质瘤比较有显著差异性 (P <0 .0 1) ;低级别胶质瘤与垂体腺瘤和正常脑组织中uPA的表达也有显著差异性 (P <0 .0 1)。生存期 <3年者uPA的表达显著高于生存期 >3年者 (P <0 .0 1)。结论 uPA的表达与胶质瘤的侵袭性和血管的生成等有关 ,并对其预后的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了解抗组胺药在我院的使用情况及发展趋势.方法 采用金额排序及应用频度分析法对我院对2004年1月~2006年12月常用抗组胺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用药金额及用药频度逐年递增,2005年及2006年的DDDs分别为2004年的1.12倍和1.21倍.结论 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是首选抗组胺药,报道的心脏毒性虽极低但应予以警惕.  相似文献   
10.
女,37岁,因“无明显诱因头痛10 d,伴头晕、恶心、呕吐3 d就诊”。CT示:右侧颞枕部斑片状混杂低密度影(图1);脑室、脑沟形态如常,中线结构居中;小脑未见异常;颅骨骨质结构完整。MRI示:右侧颞枕部交界处结节状等T1、等T2信号影,FLAIR及DWI序列呈等信号,增强后明显不均匀性强化,周缘及内部可见环状、斑片状未强化区,邻近硬脑膜增厚并强化,结节大小约1.9 cm×1.4 cm,邻近脑实质见指状水肿,右侧侧脑室受压略变窄(图2);余脑组织、脑室系统未见明显异常;影像诊断:脑膜炎性肉芽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