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96 毫秒
1.
目的比较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与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8-12—2012-08收治的11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2组,A组90例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B组28例采用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对2组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A组的血肿清除情况明显优于B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21,P<0.05);B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A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72,P<0.05);2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血肿清除率高,但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较佳,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尿道黏膜麻醉下输尿管镜治疗在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均在尿道黏膜麻醉下行输尿管镜治疗,观察疗效。结果输尿管镜操作成功30例,成功率100%,手术时间25~60min。1例在术中探查输尿管上段时出现疼痛性休克,经及时处理,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复查29例结石已排尽,排尽率(96.7%)。另1例在术后1个月拔除双J管时行输尿管镜一并取出。无严重出血、输尿管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尿道黏膜麻醉下行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疗效确切,安全可行。而在行输尿管上段探查或操作时则需慎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45例输尿管结石患者行经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结果 一次操作成功128例,成功率88.3%,行二次输尿管镜下取石3例。一个月内结石全部排尽。发生并发症24例,输尿管粘膜撕脱2例,输尿管穿孔5例,输尿管下隧道1例,发热4例。结石移位8例。输尿管狭窄不能进镜4例。转开放手术1例。其余未能行钬激光碎石病例均放置双J管后行体外震波碎石。结论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细胞纤维连接蛋白(cellularfib ronectin,c-Fn)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0例脑出血患者分为局部亚低温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同时设健康对照组23例;常规治疗组应用药物治疗,局部亚低温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发病第1、3、7d血清MMP-9和c-Fn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发病第1d血清MMP-9和c-Fn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第3d常规治疗组MMP-9和c-Fn水平达高峰,局部亚低温组下降,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在发病第7d,局部亚低温组血清MMP-9和c-Fn仍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颅脑局部亚低温治疗可显著降低脑出血后患者血清MMP-9和c-Fn的浓度,减轻脑出血后的炎症反应,发挥其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脑血管淀粉样病变相关的脑出血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利用21例脑血管淀粉样病变相关的脑出血病,分析总结患者一般资料、血清中β-淀粉样蛋白、M蛋白检测、病理检查。结果脑血管淀粉样病变相关的脑出血患者血清中β-淀粉样蛋白和M蛋白检测具有一定早期诊断检查价值。结论血清中β-淀粉样蛋白和M蛋白检测对脑血管淀粉样病变相关的脑出血病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客观上能为治疗方案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评价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治疗后血浆TXB2、6-Keto-PGF1α及其比值动态变化及其与患者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并观察13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外壳手术治疗后,24h内、1周时、2周时的血浆TXB2和6-KetoPGF1α含量及其比值(T/6-K)的动态变化,采用COS评分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价,同时评价不同结局患者T/6-K比值情况。结果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24h时,血浆TXB2检查时即明显升高,1周时达最高值,2周时下降(P0.05)。而血浆6-Keto-PGF1α水平在术后24h时明显降低,1周时最低,2周时再次回升(P0.05)。此外,不同预后组间,随着GCS评分的减少,平均T/K值有所增加(P0.05)。结论密切关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外科手术治疗后TXB2、6-Keto-PGF1α及其比值动态变化,并对患者预后可能存在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创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上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我院神经外科收治19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7倒,对照组接受外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使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PVEP进行颅内压监测。比较分析伤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预后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GO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颅内压监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助于早期判断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治愈率,降低残死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重型颅脑损伤病情危重,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手术治疗过程中,如发生急性脑膨出,预后不良。2008-01—2012-12我院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25例发生术中急性脑膨出,对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标准(1)有明确脑外伤史,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6~8分,伤后昏迷>6h,或在伤后24h内意识恶化再次昏迷>6h[1];(2)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利用150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患者资料,其中开颅血肿清除术加去骨瓣减压术25例,直切口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26例,微创血肿引流术99例。观察比较3组患者GCS评分,出血量和手术时机的关联。结果:患者GCS评分越高和血肿量较小者预后较好,患者24 h后手术预后比在6h内及6~24 h内手术差。结论:不同的血肿量决定了患者的不同预后,不同的手术方法对预后无显著性差异,超早期或早期手术能降低病死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脑出血疾病患者脑水肿变化情况,探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对脑出血患者治疗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5月~2010年5月90例脑出血患者(均在发病24h内入院)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内科保守治疗组(n=42例)及微创血肿清除组(n=48例),所有病例于入院后1、3、5、7d运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检测综合扰动系数。结果发病第1d(即入院第1d)两组患侧综合扰动系数均低于健侧。随着病程的进展,内科保守治疗组患侧扰动系数升高并超过健侧,于第3d时达高峰,持续7d以上;微创血肿清除组出现3d时患侧综合扰动系数高于健侧,5d两侧接近,7d时患侧与健侧基本正常;病程第3、5、7d时患侧与同组健侧相比有明显差异,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综合扰动系数随病程进展呈现动态变化,反映了脑水肿的形成过程;微创血肿清除术能有效地清除血肿,从而明显改善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可灵敏、客观地评估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动态演变过程,对脑出血患者病情的及时判断,有效治疗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