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溶栓后联合应用奥扎格雷与阿司匹林的疗效。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9例。对照组患者在溶栓治疗后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溶栓治疗后给予奥扎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 PLT )、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酶(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晻.05);对照组治疗后PLT明显低于治疗前,PT、APTT、FIB均比治疗前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的梗死后心绞痛与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给予奥扎格雷与阿司匹林辅助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甲状腺素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间东莞市大朗医院收治的重症心力衰竭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美托洛尔+小剂量甲状腺素钠片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中血清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血清总甲状腺素(T4)的含量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T3、T4的含量水平有所提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心力衰竭的医治,同时服用小剂量甲状腺素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无创呼吸机联合纳美芬在老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医院收治的老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措施,对照组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纳美芬。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气指标的差异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后血气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在老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联合纳美芬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联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 感染性休克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去甲肾上腺素治疗,观察组采用参附注射液联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观察治疗不同时间后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尿量(每小时测量1次)和乳酸清除率(LAC).结果 治疗lh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6h后,治疗组MAP、CVP、HR、尿量、LAC等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参附注射液联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乳酸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delayed traumatic intracerebral hematoma,DTIH)是指头部外伤后首次CT检查未发现颅内出血,再次检查发现颅内出血者,或于清除颅内血肿一段时间后在颅内其他部位发现血肿者,发病率为1.37%~7.4%。我院2000年6月~2009年6月共收治DTIH92例,经系统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67例,女25例;年龄9~69岁,平均38岁。受伤方式:加速性损伤15例,减速性损伤68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七叶皂苷钠联合甘露醇治疗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从2010年1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220例脑水肿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10例.对照组单纯采取甘露醇治疗,观察组给予七叶皂苷钠联合甘露醇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叶皂苷钠联合甘露醇治疗脑水肿,安全性与有效性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血必净治疗重症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重症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进行治疗,剂量为50ml静脉滴注,2次/d,疗程为7d。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16.7%)低于对照组患者(38.1%),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而观察组患者APACHEⅡ评分(15.2±3.2)明显低于对照患者(20.5±3.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血必净治疗重症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病死率,降低患者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值。  相似文献   
8.
钻颅抽吸合并腰穿滴注林格氏液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新的手术方法。方法:56例CSDH患者随机分两组手术治疗;注液组28例,采用单孔钻颅、血肿冲洗、术中腰穿鞘内滴往复方氯化钠液(林格氏液)、不放引流方法;对照组28例,采用钻孔冲洗引流方法。结果:注液组术后脑组织复位,血肿腔闭合,临床症状及体征恢复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快,术中颅内压监测在正常范围,腰穿注液量与CSDH血肿量呈正相关,腰穿注液量平均为89.8ml,CSDH血肿量平均为96.6ml。结论:钻孔术中腰穿滴注林格氏液不放引流方法能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操作简单易行,避免了术后放置引流管所致的痛苦及可能的逆行性感染。  相似文献   
9.
金同新  张艳红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1):1701-1702
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是颅脑损伤中最多见、最危险的可逆性的继发性病变,其病情变化快,这不仅仅是因为原发脑损伤可造成一系列的后续改变如脑水肿、血管痉挛等,还由于血肿本身可产生继发的影响,如血管本身的占位效应,血液对血管的刺激所致的血管痉挛,血液内活性物质对脑的刺激等,其综合作用可导致颅内压增高,脑疝形成[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紧急锥颅置管引流术治疗脑疝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脑疝患者中,颅内血肿30例,脑室内出血12例,颅内积气2例,脑肿瘤6例,采用病房内床边手锥锥颅置管抽吸引流术。结果紧急锥颅术后,颅内血肿30例中:开颅血肿清除17例,死亡3例;脑室内出血12例:开颅血肿清除合并双侧侧脑室置管引流2例,死亡2例;颅内积气2例:术后恢复良好;脑肿瘤6例:开颅肿瘤切除6例,死亡1例。结论紧急微创锥颅置管抽吸引流治疗颅内血肿、脑室内出血、颅内积气、脑肿瘤所致的脑疝效果良好,可以快速缓解脑疝,为进一步治疗赢取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