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脑胶质瘤中乙酰肝素酶mRNA的检测,探讨乙酰肝素酶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方法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检测47例各级人脑胶质瘤和8例正常脑组织中HPA mRNA的表达,并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微血管密度(MVD)情况,分析HPA mRNA的表达与其恶性程度及与MVD的相关性。结果胶质瘤HPA表达值随肿瘤病理级别增高而增高。不同级别组胶质瘤HPA mRNA相对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脑胶质瘤中HPA mRNA表达与MVD呈正相关(r=0.979,P〈0.01)。结论脑胶质瘤HPA的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HPA的高表达反映了胶质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对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以及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7-07~2019-07收治的HICH患者102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5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S100、NSE浓度.结果:在治疗第1d、7d,观察组S100B、NSE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第1d、7d、90d S100B、NSE逐渐降低,不同时间点检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GCS评分≤8分、9~12分、13~15分将观察组分为3个亚组,在治疗第1d、7d,3个亚组S100B、NSE逐渐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亚组治疗第1d、7d、90d S100B、NSE逐渐降低,不同时间点检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血肿量≤15mL、16~30mL、>30mL将观察组患者分为3个亚组,在治疗第1d,3个亚组S100B、NSE逐渐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mRS评分≤3分、≥4分将观察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与不良,预后良好患者治疗第1dS100B、NSE低于预后不良患者(P<0.05).结论:S100B、NSE在HICH患者中明显升高,且其升高幅度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治疗90d的恢复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颞肌成形在颅骨成形术治疗颅骨缺损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111例因颅骨缺损行颅骨成形术的临床资料,术中行颞肌的充分游离,并成形、固定。结果术后1个月行颞肌功能锻炼,术后随访3~6月;病人双侧颞部对称,皮肤切口愈合良好,无颞前区塌陷及颞肌下坠畸形,无明显颞肌萎缩,颞肌功能保留。结论颅骨成形术中进行颞肌成形,可以有效恢复颅骨缺损处颞部的外形和颞肌功能,进一步完善颅骨成形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果糖二磷酸钠和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创伤性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创伤性脑损伤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严格按照随机模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在两组均接受常规开颅手术治疗后,给予对照组果糖二磷酸钠辅助治疗,给予观察组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3.18%和9.0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7.27%和22.7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参麦注射液对创伤性脑损伤进行辅助治疗的效果更好,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肉桂醛对胶质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胶质瘤细胞系U251细胞,分为对照组、低剂量肉桂醛组(40 μmol/L)和高剂量肉桂醛组(80 μmol/L)。采用平板克隆和CCK-8试验检测细胞增殖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率;Transwell小室实验和细胞划痕试验评估细胞迁移和侵袭水平;免疫印迹法分析凋亡相关蛋白、PI3K/Akt和Wnt/β-catenin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肉桂醛明显抑制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P<0.05),促进细胞凋亡(P<0.05);抑制Bcl-2、p-PI3K、p-Akt、 cycling D、C-Myc、β-catenin表达(P<0.05),促进Cleaved-Caspase-3、Bax表达(P<0.05);而且,随剂量增大,肉桂醛的作用明显增强(P<0.05)。结论 肉桂醛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侵袭、迁移,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I3K/Akt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血清D-二聚体(D-D)、总胆红素(TBIL)水平评估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依达拉奉对脑保护的作用.方法 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行术后依达拉奉治疗的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92例为观察组,同期未经依达拉奉治疗的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3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4周时血清D-D、TBIL及神经缺...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观察治疗脑出血患者应用开颅术与锥颅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116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每组58例。Ⅰ组采用锥颅术进行治疗,Ⅱ组采用开颅术实施血肿清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Ⅰ组中恢复良好、轻度残疾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锥颅术对于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开颅术,临床可积极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骨窗减压并硬脑膜篷式重建在Chiari畸形中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18例Chiari畸形Ⅰ型病人的临床资料,枕骨大孔区颅骨开窗直径2 cm,寰椎后弓切除1.5 cm,硬脑膜切开并篷式重建。结果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前症状明显缓解。术后MRI示:小脑扁桃体上移复位,脊髓空洞明显萎缩。随访6~12个月,按照Tator标准,症状明显改善17例,部分改善1例。结论微骨窗减压并硬脑膜篷式重建术可达到充分减压,减少手术创伤,同时有效避免手术并发症的目的,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颅脑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3-01—2014-01行颅脑手术的1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38例(感染组),未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138例(非感染组),分别在术后第1、3、5、7天采集静脉血标本检测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数,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对照组),以判断PCT水平变化对颅脑术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颅脑手术后第1天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CRP水平、WBC计数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医院感染组和非医院感染组相比各时段血清PCT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血清CRP水平在术后第3、5天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7天和非感染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血清WBC计数和非感染组比较除第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监测PCT水平可较早预测颅脑术后发生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0.
小脑幕切迹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小脑幕切迹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技巧。方法对9例经显微外科治疗的小脑幕切迹脑膜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8例,1例次全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无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发生。9例患者平均随访9个月,术后均恢复良好,生活能够自理,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小脑幕切迹脑膜瘤的有效方法。根据患者术前影像学资料的特征.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术中良好的病变显露及术后并发症的及时处理是小脑幕切迹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