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天幕脑膜瘤的影像学分型及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显微手术治疗的31例天幕脑膜瘤的临床资料。按影像学资料分型:前内侧型(Ⅰ型)、前外侧型(Ⅱ型)、内中型(Ⅲ型)、后内侧型(Ⅳ型)、后外侧型(Ⅴ型);根据肿瘤生长方向分为幕上型、幕下型、幕上下型。依据肿瘤分型选择合适手术入路。结果 31例中,Ⅰ型3例 ,Ⅱ型5例,Ⅲ型3例,Ⅳ型8例,Ⅴ型12例;幕上型6例,幕下型19例,幕上下型6例;Simpson分级Ⅰ级切除23例,Ⅱ级5例,Ⅳ级3例。无手术死亡病例。31例术后随访3~18个月;2例部分切除术后行伽玛刀治疗,复查MRI未见肿瘤增长;1例部分切除术后13个月复查MRI显示肿瘤进展,但无新发症状,动态复查MRI随访观察;所有病人术后均恢复良好,KPS评分≥70分。结论 天幕脑膜瘤手术入路的选择必须依据肿瘤的位置、大小及生长方向综合分析,个体化设计。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熟悉掌握运用局部显微解剖关系、术中尽量避免过度牵拉造成肿瘤周围组织及血管损伤、最大程度减少手术并发症,是取得良好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IL)-10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的脑血管痉挛(CVS)中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日本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SAH组(B)、SAH+IL-10组(C)、SAH+锌原卟啉(ZnPP)+ IL-10组(D)、SAH+ ZnPP组(E),经枕大池2次注血法建立兔SAH后CVS动物模型,术后C、D、E组分别经腹腔注射给予IL-10、ZnPP,术后第5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的水平,取基底动脉血管检测血管直径并检测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表达.结果 SAH后血管痉挛模型造模成功,SAH各组基底动脉直径比A组明显缩小(P<0.05),TNF-α与IL-6含量升高(P<0.05),其中基底动脉直径在C、D组[(733.94±17.28)、(646.11±9.79)μm]较B、E组[(595.64±10.15)、(532.81±17.09) μm]增加,TNF-α和IL-6含量在C组[(26.27±1.64)、(58.15±1.38) ng/L]、D组[(43.45±1.77)、(77.17±1.09) ng/L]较B组[(53.56±1.27)、(115.93±1.47) ng/L]、E组[(60.56±1.79)、(136.45±1.73) ng/L]降低;A组脑基底动脉未检测到HO-1蛋白,C组HO-1含量(0.446±0.019)较B、D、E(0.314±0.014、0.251±0.018、0.160±0.011)组含量增加.结论 IL-10能够缓解SAH后所致CVS,可能是经HO-1蛋白发挥其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婴幼儿脑血管病介入术中安全防护措施及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至2022年应用血管内介入术诊治的15例婴幼儿脑血管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中护理经验。结果 15例中,Galens静脉瘤4例,脑动静脉畸形4例,硬脑膜动静脉瘘3例,动静脉畸形合并动静脉瘘1例,额叶出血1例,脑动脉瘤2例。15例中,9例行一次介入术,3例行两次介入术,行三、五、六次介入术各1例;术中采取自制铅围脖及铅袋保护甲状腺、性腺防止射线的措施及减少造影剂用量;均未出现因术中安全护理不当引起的不良反应。结论 婴幼儿脑血管病介入术中采取甲状腺、性腺保护措施并尽量缩短治疗时间至关重要,可减少射线、造影剂对婴幼儿的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PXA)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9年7月手术治疗的7例PXA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均以癫痫发作起病;7例肿瘤均位于大脑浅表部位,MRI表现呈实性4例,呈囊实性3例;7例均在显微镜下全切,5例术后行适形放疗,2例间变型术后行同步放化疗;术后病理WHOⅡ级5例,Ⅲ级2例。术后随访6个月~8年,存活6例,术后2例复发,其中1例死亡。结论 PXA临床罕见,癫痫发作是最常见的症状,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其病理学特征有别于其他星形细胞瘤,治疗上应手术全切,对术后有残余、复发或间变者可给予放、化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复合手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合并脑内血肿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簧圈栓塞术后行颅骨钻孔血肿腔引流术治疗的5例颅内破裂动脉瘤合并脑内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头颅CT均表现为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合并脑内血肿;DSA发现动脉瘤位于大脑前动脉A2段分叉部1例、大脑前动脉A2段1例、前交通动脉1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1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1例;术前Hunt-Hess分级Ⅱ级2例,Ⅲ级2例,Ⅳ级1例。引流术后3~4 d血肿大部分引流干净,无再出血、感染及脑梗死。术后6个月GOS评分3分1例,4分1例,5分3例。结论 对合并脑内血肿的自发性SAH,首先应考虑动脉瘤破裂出血可能,需尽早行DSA检查明确诊断;复合手术对于部分未发生脑疝又合并脑内血肿的破裂动脉瘤是可行的,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银马颗粒的制备工艺并验证其临床疗效.方法 将诸味药材煎煮后制成颗粒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自制银马颗粒符合质量标准,且临床疗效好,使用1个疗程的有效率为99.3%.结论 该制剂生产方法 简单、工艺合理、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管检查在自发性脑内出血或脑室出血的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救治的100例自发性脑内出血或脑室出血的临床资料,其中脑内血肿56例,单纯脑室内积血19例,脑内出血破入脑室25例,接受320-CTA或DSA检查,查找出血原因。结果 320-CTA检查40例,检出动脉瘤5例(出血责任动脉瘤1例,非责任动脉瘤4例),动静脉畸形3例,烟雾病5例,阴性27例;DSA检查73例(其中13例320-CTA阳性),检出动脉瘤7例(出血责任动脉瘤2例,非责任动脉瘤5例),烟雾病9例,动静脉畸形7例,静脉窦血栓2例,硬脑膜动静脉瘘1例,阴性47例。13例同时进行DSA和320-CTA检查,以DSA为诊断“金标准”,320-CTA检查阳性11例,假阳性2例。320-CTA检查时间5~10 min,三维重建时间10~15 min,然后进行诊断并得出结果需1~8 h。DSA检查时间在1 h左右,做完即可得出诊断结果。结论 对于自发性脑内出血或脑室出血,建议加强血管检查,提高病因诊断准确度;相比320-CTA,DSA的准确度更高,诊断耗时更短,是脑血管病检查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脊髓髓周动静脉瘘(SPAVF)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例SPAVF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断、治疗方案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例均行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确诊,1例行显微手术灼闭瘘口,2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均成功闭塞瘘口,术后病人下肢肌力恢复至5级,感觉及大小便功能正常。结论 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是诊断SPAVF的金标准,手术灼闭或栓塞瘘口均是治疗SPAVF的有效方法,介入栓塞治疗创伤小,可首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在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11月在我院神经外科实施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治疗的40例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经颈动脉超声多普勒、头颈部CTA或DSA诊断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结果 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脑梗死、死亡。1例术后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 h内恢复;1例有鼻咽癌放疗史,术后吻合口渗血,经二次手术后完全恢复。术后随访1~20个月,所有病人血管通畅、狭窄解除,无脑血管事件发生。结论 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是治疗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对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为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治疗提供更多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 572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显微手术夹闭407例(夹闭组),血管内栓塞1 165例(栓塞组)。出院时按GOS评分评估预后,其中1~3分为预后不良,4~5分为预后良好。结果 栓塞组出院时预后良好率(88.3%)明显高于夹闭组(75.4%;P<0.05),而且栓塞组住院时间(14 d;IQR 11~18 d)明显少于夹闭组(16d;IQR 13~25 d;P<0.05);但是两组病人术前Hunt-Hess分级、颅内血肿、动脉瘤部位存在显著差异(P<0.05)。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后两组各纳入336例,分析结果显示栓塞组出院时预后良好率(81.0%)与夹闭组(81.8%)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栓塞组住院时间(10 d;IQR 8~11 d)仍明显少于夹闭组(16 d;IQR 13~22 d;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发病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