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4 毫秒
1.
用芳纶纤维复丝为纤维增强材料,配合环氧树脂为基体材料,进行三维正交结构的板材制作。采用平板硫化机层压成型工艺和真空辅助树脂扩散成型(VARIM)对所制作的板材进行复合工艺处理,探讨不同黏度的树脂配比对成品制作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芳纶纤维较为光滑,纤维间的摩擦力较小,难以形成稳定的织物结构,需要增加芳纶纤维表面的摩擦性能;树脂与固化剂配比高(即树脂黏度低)的基体材料在复合工艺中渗透能力更强,更易形成由内至外均匀的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2.
针对三维机织物在厚度方向拓展受到限制的现状,提出两种关于把三维机织物织厚的设计方案。通过以层层正交角联锁织物为例,探究将厚度推广为N层的织物在多综眼织机上的织造方法,设计上机工艺(包括穿综图、纹板图及选纬图)。通过实际上机实验,成功使用两种方案织出层层正交角联锁织物。结果表明,两种设计方案都可用于织造不同厚度的角联锁三维机织物,同时两种方案都具备各自的织造特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具有蜂窝状结构的三维纺织品在复合工艺中存在难以成型、脱模困难的问题,拟采用对传统手糊工艺和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VARTM)工艺进行改进的方法,对这种结构的纺织品进行复合工艺的新开发。在上述2种传统复合工艺的基础上,采用不同材质的支撑物将平面织物塑造成立体结构的蜂窝材料或对树脂注入口的位置、数量进行调整,制备出5组试样。结果表明:采用手糊工艺制成的蜂窝结构复合材料的厚度误差可达60% 以上,得不到理想的试样;但采用VARTM工艺再结合石蜡作为结构内部支撑材料并采用水浴加热,可成功地制备出蜂窝结构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4.
蜂窝材料以其质轻、抗冲击性能佳等优点广受好评,但通过黏合剂黏结而成的蜂窝材料一旦处于湿热环境中,分层处的性能衰减严重。采用纺织技术直接制备一种层与层之间纱线连续的三维织物,经打开后可一次整体形成蜂窝结构,并织造了4、6及8层蜂窝结构织物,为拓展蜂窝织物结构变化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质量、进度和成本是项目管理的主要控制要素.要确保对成本、进度进行有效地控制,就一定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去寻找进度和成本的最优解决方案,这才是项目管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纹织JCAD软件,借助现代提花织造技术,开发出仿书法提花织物。从纹织JCAD工艺设计、织物试织、产品效果入手,结合使用图片处理软件与纹织JCAD,选取一种能"逼真"体现书法效果的工艺,解决了在织造过程中织物漏色的难题,并提出了针对低经密织机织造织物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采用传统的“压扁-还原”的机织方法制备三维纺织品预制体成型的局限性问题,通过深入研究织造连续性、整体性T结构预制体的成型技术,采用以正交组织为基础,通过经纱接结绑定,以机织的方法织造梁高与底面厚度相等且一次成型的T结构三维机织物。对织造工艺进行优化改进,织造了接结纱跨越不同的纬纱列数的2种T结构三维机织物,测量了不同区域的尺寸。结果表明:1个完整组织循环中,为使跨越底面区域的浮线下沉且满足织造尺寸要求,底面区域纱线数约是总纱数的一半;当纬纱跨越2个纬纱列时,织物表面的平整度和成型性更好。  相似文献   
8.
板材状三维纺织品作为纺织增强复合材料的预制件,具有比强度高、抗层裂、质轻的特点,目前正受到军用和民用领域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就这种三维板材状纺织品的分类、织造技术及现状进行了介绍,包括对利用传统织机改造的和重新研发特制的三维织机进行了探析,旨在为读者提供这类新型纺织材料的详细制备信息。  相似文献   
9.
分别采用传统织机和多综眼织机,织造6层正交角联锁织物,比较织物的织造参数、整体结构,分析两种织机生产三维机织物的适应性。结果表明,采用多综眼织机织造结构复杂、厚度大的三维机织物时,克服了采用传统织机织造时其织物保型性差、生产工艺复杂、织造速度慢的缺点,同时发现综眼间距是多综眼织机的关键参数。  相似文献   
10.
柔性防弹防刺服不仅将防弹衣与防刺服的功能合二为一,又具有柔软、轻便、舒适的特点,因而成为了当前个体防护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本文介绍了织物的防弹防刺机理及几种高性能纤维,并从防弹插板结构设计、材料的合理搭配、新型工艺处理等3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柔性防弹防刺服的开发关键技术,旨在为柔性防弹防刺服的制备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