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2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火山灾害是人类面临的严重自然灾害之一。首先对琼北火山区自火山建台以来记录到的地震进行梳理,然后为研究火山地震建立目录,并选取火山区的地震进行时频分析,通过震相、频谱等方法,探讨火山区地震类型及其活动特征,分析确认火山区地震非火山地震,为以后火山研究、火山预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郭明瑞  高卫东 《纺织学报》2022,43(11):41-45
为明晰基于环锭数码纺纱技术特点所纺数码纺纱线的特征分类,以及对后道织物结构与外观效果的影响,通过分析两通道全二级牵伸数码纺技术原理,纺制一系列变化线密度和混纺比的多类变纱。数码纺纱线的特征参数可定义为:基准线密度、周期长度、混纺比(线密度)变化区间、周期内片段数(或片段变化梯度)。通过对数码纺纱线及其织物分析得到:混纺比(线密度)的变化区间越大,段彩(竹节)效应越强;周期长度决定织物横条的宽度,周期越长,横条越宽;一个周期中包含的片段数量多少对织物段彩(竹节)效应强弱有一定的影响,片段数量增多,段彩(竹节)效应减弱。  相似文献   
3.
基于图像处理法研究捻系数对有色环锭纺纱线表面明度的影响。采用超景深显微镜进行纱线图像采集,再对图像进行裁剪,用中值滤波进行去噪后,提取出图像的RGB信息,去除纯黑色像素点,再将RGB颜色空间转换为HSV颜色空间,对其明度通道进行提取。绘制出明度值的三维曲面图与正态密度曲线直方图,并对数据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方法能较为准确地表征环锭纺纱线表面的明度分布。认为:在满足纱线性能及用纱条件的情况下,捻系数的微调比小比例纤维混色更易于控制纱线颜色。  相似文献   
4.
针对国内外对色彩渐变纱研究还很少,且生产工艺无法实现对纱线表面颜色和分段长度的精准控制等问题,研究了三通道数码环锭细纱机数字化牵伸调控纱线混纺比的机制,对3个通道喂入的品红、黄、青3根粗纱实施梯度牵伸,纺制具有色相、明度、纯度渐变等特征的色彩渐变纱,并试纺了27.73tex 以10%为梯度可实现品红黄青3色循环的色彩渐变纱,研究了该色彩渐变纱的外观形貌、条干及拉伸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通过三通道数码环锭细纱机的梯度牵伸调控了品红、黄、青3色纤维混纺比沿纱线长度方向的梯度匹配,实现了色彩沿纱线长度方向渐变效果;色彩渐变纱大比例纺制段由于牵伸状况不良导致断裂强力、条干与纯纺色纱相比稍有降低。  相似文献   
5.
针对三通道环锭数码纺纱技术纺制混色纱时,三色粗纱喂入位置影响成纱颜色效果的问题,提出一种测量粗纱不同喂入位置对纤维在混色纱表面分布面积比(即显色比)的方法。采用2 黑、1 白3 根粗纱,改变白色粗纱喂入位置纺制等比例的混色纱,以白色粗纱作为示踪对象,黑色粗纱作为背景对象,借助数码显微镜对黑白混色纱 连续采样,并用MatLab 处理图像,得到单张图像中白色纤维像素点数量,即白色纤维面积;改变白色粗纱的喂入位置,采用图像法计算得到其在左、中、右喂入位置的显色比。结果表明,Z捻向纱白色纤维在左、中、右喂入位置的显色比为约为36.84%、30.95%、32.21%,S 捻向纱约为32.09%、31.00%、36.91%。  相似文献   
6.
为减少成纱毛羽,在环锭纺细纱机前钳口与导纱钩之间加装接触式给湿装置,对出三角区后的低捻段纤维须条给湿。借助高速摄影拍摄纱线与导纱轮接触所产生的水雾三角区长度发现,导纱轮直径越大,水雾三角区长度越长。通过测试一落纱平均耗水量,纱线细度相同条件下,随导纱轮直径增大,耗水量增多;同时,纱线细度增大也会增加纺纱耗水量。在上述条件下进行纺纱试验并测试成纱毛羽,14.6 tex 精梳棉管纱3 mm 及以上有害毛羽较普通环锭纺降低了35.9%,19.5 tex精梳棉纱有害毛羽降低了41.1%。14.6 tex 精梳棉管纱络筒后3 mm 及以上有害毛羽较普通环锭纺筒纱降低了41.6%。结果表明,对环锭纺须条给湿可大幅度减少成纱有害毛羽,从而提高纱线品质。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数码混色纱纬编针织物的外观色彩及纹影的模拟方法,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采集的图像进行平滑去噪,得到剔除细节的模糊图像,在Lab 空间下运用彩色图像硬聚类算法对平滑后的图像进行聚类分割,得到混色纱主体图像,获取其左右的边界和中心线信息;然后在经典的Pierce 线圈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混色纱主体图像的廓线信息完成由纱线到线圈圈弧和圈柱的映射;最终根据不同组织的圈弧和圈柱的覆盖关系,得到基本纬编针织物组织。结果表明,提出的纱线映射线圈算法,通过织物组织结构及密度可模拟混色纱纬编织物的混色色彩及外观纹影。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有纱线耐磨测试仪因测试工况较织造状态存在较大差异,难以满足浆纱耐磨性能测试的问题,为提高浆纱耐磨性能的测试水平,设计了一种模拟织造状态的浆纱耐磨测试仪器:JN-01浆纱耐磨测试仪。该仪器由送经机构、卷取机构、开口机构、打纬机构和纱线张力自适应调节机构组成,可以保持测试过程中纱线张力恒定和负载的稳定性。在实际测试纱线耐磨寿命的基础上,探讨了样本数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确定以5组共50根浆纱为实验样本。分别在JN-01浆纱耐磨测试仪和LFY-109A型电脑纱线耐磨仪上,通过3种线密度原纱和浆纱的耐磨寿命测试,验证了JN-01浆纱耐磨测试仪测试结果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浆纱耐磨测试仪可以满足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有环锭纺细纱机纺制段彩竹节纱,饰纱须条受双区牵伸作用,存在段彩竹节复合片段长度波动较大,彩节形态稳定性差,影响织物产品花式效果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单区牵伸的两通道纺纱装置纺制段彩竹节纱新方法,并解析双区牵伸、单区牵伸纺纱方法对段彩竹节纱复合片段成纱的影响因素及规律。借助纱线图像连续采集装置,对段彩竹节纱复合片段的特征参数进行测量与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单区牵伸两通道环锭纺的段彩竹节纱,其段彩竹节片段长度稳定性和段彩竹节形态均优于双区牵伸环锭纺段彩竹节纱,20 mm短片段段彩竹节的长度变异系数由30.5%降低至16.3%,80 mm的中长片段段彩竹节的长度变异系数由10.1%降低至6.2%。  相似文献   
10.
为开发新颖的纱线品种,提高纱线生产效率,提出数码转杯纺成纱方法并介绍其原理,对成纱色彩特点进行研究。数码转杯纺采用3 组分异步喂入的方式,纤维通过分梳辊的梳理和混合,在转杯内离心力作用下再次混合并凝聚成须条,经加捻后成纱,再由引纱罗拉导出形成特种纱线。该工艺过程可随机调控转杯纺成纱的线密度及混纺比,生产多种混合均匀的混色纱和混纺纱品种。分别纺制了混色纱、变色纱、段彩纱、竹节纱、彩节纱和双变纱等典型数码纱,并对其色彩特点进行分析,总体来说数码转杯纱不同颜色的单纤维混合均匀,纱线颜色柔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