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8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埋土厚度与出土前后灌水对葡萄延迟萌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兰山东麓是我国近年兴起的又一优质酿酒葡萄产区。该地区冬季寒冷干旱,葡萄必须埋土才能安全越冬。葡萄埋土和出土上架占全年管理用工的1/5~1/4,尤其是春天葡萄出土前后,气温变化无常,晚霜冻频繁发生。当地葡萄出土多集中在清明过后的1周开始(4月中旬)。出土早了,极易遭受晚霜冻,出土晚了,葡萄芽眼在土壤中萌发,造成出土过程碰伤,出土嫩芽经太阳曝晒,灼伤而抽干,主芽损失很大。因此,本文从冬季埋土厚度和早春葡萄出土前后灌水两方面探讨,为葡萄园冬季防寒和早春管理提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点试验在宁夏贺兰山…  相似文献   
2.
宁夏银川地区酿酒葡萄品种选择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面分析优良品种酿酒特性与银川地区生态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地适宜发展的酿酒品种。  相似文献   
3.
葡萄根瘤蚜(Phylloxera)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1 历史葡萄根瘤蚜原产于北美洲西岸地区,19世纪中叶美洲向各欧洲国家大量出售园艺苗木,葡萄根瘤蚜通过苗木的运输而传到欧洲。葡萄根瘤蚜首次于1847年在法国发现,但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于是导致了欧洲葡萄栽培历史上的毁灭性灾难。在法国大约有2500000公顷的葡萄园完全被毁,欧洲其它国家也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同时美国引种的欧洲栽培种葡萄也全军覆没。1863年,英国著名的昆虫学家J.Q.Westword首次报道了根瘤蚜(叶瘿型)。随之法国、德国进行了报道并引起了官方的注意。为了调查解决根瘤蚜问题,1868年在法国的南阿波罗成立了委员会…  相似文献   
4.
自1976年以来,柯达公司生产出一种爱克泰克罗姆(Ekta-chrome)彩色反转片,采用高温快速的E-6冲洗工艺,不但大大节约了冲洗时间,而且具有彩色还原好、清晰度高、宽容度较大、中间色调丰富等优点。1984年以来彩色反转片又有了新的进展,向着高感光度、微粒、高清晰度和高画质的方向跨出了一大步。利用彩色反转片虽然能够获得质量优异的彩色幻灯片,但却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价格太高,彩色反转片加上冲洗费高于彩色正片10倍以上;二是冲洗工艺要求苛刻。彩色正片因为感光度低,不宜用作动体拍摄,尽管如此,彩色正…  相似文献   
5.
酵母菌种类繁多,与霉菌同属于真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形态通常有圆形、椭圆形、细长或柠檬形.大小为6~20μm,呈半透明.  相似文献   
6.
在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区,对5个主栽酿酒葡萄品种进行了不同时期、不同程度的摘心处理,结果表明:花前2天至初花期摘心有利于提高酿酒葡萄坐果率;摘心强度对坐果率的影响因品种而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贺兰山东麓自然干红葡萄酒的品质特性,以3 个子产区‘美乐’葡萄为试材,对自然发酵干红葡萄酒(自然葡萄酒)的理化指标、风味物质和感官品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 个子产区的‘美乐’自然葡萄酒的乙醇体积分数、残糖、干浸出物、总酸、pH值等常规理化指标与传统工艺葡萄酒无显著差异,甘油和苹果酸含量较低,挥发酸和乳酸含量较高;自然葡萄酒总酚、单宁、花色苷含量均低于传统工艺葡萄酒,色度和红色色调较弱,而黄色色调和色调角与传统工艺葡萄酒无显著差异;自然葡萄酒的香气物质总量和中、短链脂肪酸酯含量低于传统工艺葡萄酒,但醇类物质比例、C10以上长链脂肪酸酯和酚类物质含量更高,香气物质的聚类分析能够将自然葡萄酒与传统工艺葡萄酒明显区分。在感官上,自然葡萄酒颜色色度略弱,口感与传统工艺葡萄酒无显著差异,果香略弱于传统工艺葡萄酒,但有杏仁、胡椒、香草等更复杂的香气特征,整体评分略高于传统工艺葡萄酒。贺兰山东麓美乐自然干红葡萄酒品质较为突出,具有独特的风格,本研究可以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9.
不同发酵温度和浸渍时间对红葡萄酒理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葡萄酒发酵过程中不同发酵温度和浸渍时间对葡萄酒理化指标的影响。温度控制在24~26℃,26~28℃,28~30℃;浸渍时间控制在5d,7d和10d。结果表明,当发酵温度在24~26℃时有利于葡萄酒酒精的转化和色素的浸出;在浸渍时间为7d时有利于对葡萄酒的色素和酚类物质的浸提。因此,发酵温度24~26℃为葡萄酒发酵最适温度;浸渍时间7d为葡萄酒最适浸渍时间。  相似文献   
10.
利用酒类酒球菌SD-2a活性干粉、450PreAc和OENOS干粉在生产条件下进行对比苹果酸-乳酸发酵(MLF),通过发酵过程的监测和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测定其生产性能.结果表明,SD-2a活性干粉、450PreAc和OENOS干粉及对照酒样经MLF后,总酸、挥发酸、总酚等成分含量均发生显著变化,其中总酸含量分别降低18.6%,16.4%,11.7%和2.9%;品尝鉴定表明,经过MLF后葡萄酒口感变得柔和、润口、协调,酒质得到提高,SD-2a和450PreAc无明显差异,但优于OENOS和对照,说明SD-2a活性干粉有优良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