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2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丹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材丹参为唇形科植物Sarvia miltiorrhiza Bunge的干燥根及根茎。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 列为上品。明代《本草纲目》谓“活血,通心包络, 治疝痛。”“丹参能破宿血,补新血,安生胎,落死胎。  相似文献   
2.
金银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银花又名忍冬花、双花、二宝花,为传统常用中药材。1来源及产地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Thunb.)、红腺忍冬(L.hypoglauca Mig.)、山银花(L.confusa DC.)和毛花柱忍冬(L.dasystyla Rehd.)的干燥花蕾或初放的花。忍冬是忍冬属分布最广的物种,在我国10多个省均有种植,山东、河南为主要栽培区。山东主产于沂蒙山区的平邑、费县、蒙阴、苍山等地,量大质优,称之谓“济银花”或“东银花”。2生物学特性忍冬为半常绿藤本,枝细圆柱形,幼枝红棕色或绿色,密背硬直糙毛。单叶对称,密被柔毛,卵形、长卵形或披针形,长2~6cm,宽1~3…  相似文献   
3.
北沙参     
北沙参又名海沙参、野沙参、莱阳沙参、辽沙参等。1 来源及产地1 .1 来源中药材北沙参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Glehnialit toralisFr.SchmidtexMiq .的干燥根。药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列为上品 ,明代“本草纲目”列为五参(人参、党参、玄参、丹参、沙参 )之一。清代“本经逢原”把沙参分为南北沙参二种 ,曰“沙参有二种 ,北者质坚性寒 ,南者体虚力微。”今多用北沙参。1 .2 产地北沙参产于山东、河北、内蒙、辽宁等省区 ,以山东莱阳为地道产地。莱阳市境内五龙河流域土质较为特别 ,为淤性沙质土壤 ,特点是“似土较土松 ,似沙较沙细” ,…  相似文献   
4.
灵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灵芝是一味名贵中药,始载于我国最早的药书,汉《神农本草经》。书中曰:“灵芝有六种,赤芝、青芝、白芝、黄芝、黑芝、紫芝……”,“赤芝苦、平、无毒,主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智慧,不忘。久食轻身不老”。灵芝原来均为野生,多分布江南沿海诸省。赤芝分布较广,以山东、山西、河北、江苏、贵州、福建等省产量最大。近年来多以人工培养为主,方法与其他食用菌类同。20世纪60年代起,我国对灵芝的人工培养、药效学及产品开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至今已开发出了中药制品、美容用品、保健品、饮料等门类的系列产品。市场上常见的有灵芝茶、灵芝冲剂…  相似文献   
5.
阿胶     
阿胶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三宝”,是名贵中药。又名驴皮胶、付致胶。补血健身效果明显,有补血“圣药”之称。自北魏或更早即为进贡朝廷的珍品。1 来源与产地1.1 来源为马科动物驴(Eguns asinus L.)的皮,去毛熬制而成的胶块。很久以前先民们发现久烹兽皮,其液汁可浓缩为一种黏稠物,用以粘物件,干燥后坚固难破,于是就发现“胶”这种物质。人们食胶后可增强体力,治疗某些疾病遂成为一种药物。阿胶药用始见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古医著“五十二病方”。《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以后历代本草均有论述。明《本草纲目》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青岛崂山百合科药用植物资源的多样性,为崂山百合科植物资源保护及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野外考察、标本采集与鉴定、资料收集等方法,在崂山进行为期2年的实地调查研究.结果 青岛崂山有百合科植物26属63种(含3变种),分别占山东省百合科植物资源总属数87%,总种数78%;其中药用植物62种,占比达98%.崂山百合科药用植物药用部位以根茎最多,其次为鳞茎,也有以花及全草入药;药用功能主要有解表、泻下、补虚;药用成分包括多糖、生物碱、甾体皂苷、黄酮等.结论 崂山百合科药用植物资源种类丰富,应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
水蛭     
水蛭是一味传统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有破血、逐瘀、通经的功效,用于治疗症瘕痞块、血瘀闭经、跌打损伤等病症。我国蛭类动物有多种,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载3种:蚂蝗Whitmania pigra Whitman,水蛭Hirude nipponica Whitman,柳叶蚂蝗Whitmania acranulata Whitman,以其干燥的整体入药。  相似文献   
8.
话姜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大夫开药方”,“常吃生姜,不怕风霜”,这说明生姜有防病治病作用,生活中还常用姜作调味剂、小食品及保健、美容品,可谓用途多多。尽管多数情况下姜仅为辅助用料,但依然能显示出它独特的风味和魅力。1姜的用途1.1姜的药用生姜是一味良药,性温味辛(辣),有解表散寒,温胃止吐,止咳开痰等作用。中医临床常配合其他药物治疗风寒感冒、呕吐、咳喘、腹胀和泄泻等病症。生姜与大枣同用可益脾健胃,温中祛湿;加芍药可温中散寒;干姜与桂枝同用,治寒饮积于胸中;与黄芪同用,治寒饮渍于肺中,肺痿咳嗽等。民间常用生姜五片、苏叶…  相似文献   
9.
苦杏仁     
苦杏仁为蔷薇科植物山杏(Prunus armeniacaL.var.ansu Maxim.)、西伯利亚杏(Prunussibirica L.)以及东北杏的干燥成熟种子,是化痰止咳的重要中药材,亦是益寿延年的滋补品和美味食品。1止咳化痰之要药苦杏仁味苦微温,有小毒,入肺、大肠经,有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之功效,临床  相似文献   
10.
桔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肥大肉质,既是止咳化痰的常用中药材,也可制成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的菜蔬。美丽的桔梗花又极具观赏价值,因此桔梗是一种多用途的经济植物。1药用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Jacq.)A.DC.的干燥根,药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是有2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