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2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将从种子产业的规模、行业集中度、科研现状、产品结构和经营模式、推广和流通服务等方面对我国种子产业发展概况进行分析,旨在为种子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通过开展杂交水稻品种创新质量管理研究,对杂交水稻种质资源鉴定与创新,不育系、恢复系和保持系的选育与技术控制进行了总结,规范了杂交水稻亲本及组合选育程序的工作流程,最终形成了杂交水稻品种创新质量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3.
应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赤霉酸(GA3) 6-BA、GA3、6-BA及KT对混播牧草产量及若干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苜蓿Medicago sativa和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的叶绿素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CK),同时也抑制了丙二醛(MDA)的含量升高。在分别测定苜蓿和无芒雀麦干草产量中,各处理与对照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GA3 6-BA与GA3、6-BA、KT这3种处理差异极显著(P<0.01),其干草总产量达到最高(9 004.5 kg/hm2);另外,GA3、6-BA处理都与KT处理结果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该文结合国内外水稻育种的现状,简要分析了我国水稻育种的发展趋势,提出适应未来5—10年产业发展的需求及符合消费市场稻米品质高端化发展,并对满足现代种业发展对科研组织模式、机制改革及相关政策的需求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5.
紫花苜蓿生产力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2--2005年进行紫花苜蓿生产力动态研究,发现紫花苜蓿种植不宜沿用传统轮作周期。结果表明,农田灌溉条件下草产量高峰出现在播种后的第2年,株丛密度和1级分枝数大幅下降是草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以初花期作为刈割期,历年各茬平均草产量及其日均增长量均以第2茬最高;随生长年限的增加,紫花苜蓿返青期后延,根颈、根重和根体积增幅逐年减小。试验结果证明,农田灌溉条件下,特别是在较大的刈割强度下,粮草轮作中紫花苜蓿的种植年限不宜太长,应以3—5年为宜。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DNA标记技术的诞生给数量性状的遗传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和数量性状(QTL)定位技术的逐渐完善,为水稻的QTL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已有大量的研究表述和发现了QTL的特征特性,阐述了一些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理论基础,从而使水稻的育种遗传改良获得新方法、新手段。从QTL的定位群体、定位方法以及水稻QTL的研究现状和利用等方面,对水稻数量性状基因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7.
适应干旱气候的水稻早熟品种晚插高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缓解水资源短缺,提高灌溉水利用率,保证水稻正常生产,2008年以水稻早熟品种秋光为试材,在沈阳农业大学试验田对插秧期、灌水量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6月5日插秧时全生育期可节水1 350m3·hm-2,产量仅比最高产量下降1.0%,即产量保持相对稳定:蛋白质含量随插秧期后延和灌水量增加而增加,糙米率、精米率、垩白率、透明度、直链淀粉含量等品质受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紫花苜蓿喷施生长素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5~9月在内蒙古民族大学试验农场以4年龄紫花苜蓿阿尔冈金为试材,研究了叶面喷施生长素对紫花苜蓿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喷施浓度的增加,紫花苜蓿节间距和株高增加,但节间数变化不大;草产量随喷施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以第2茬、3茬增加明显;低浓度喷施有利于紫花苜蓿1级分枝数的增加并保持相对较高的营养品质,而高浓度喷施则作用相反。  相似文献   
9.
水稻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作物,对于确保我国“口粮”安全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围绕我国水稻种业发展重大需求,对水稻种业科技、产业化、安全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为全国水稻种业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2016年是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元年,优质强筋小麦产业的发展对小麦产业结构的调整意义重大。藁城区优质强筋小麦产业在我国具有代表性。通过分析藁城区优质强筋小麦产业的现状、优势和问题,从种植和收购模式优化,组织化生产水平提升,多元化加工产业集群构建,区域品牌打造4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